
□ 果 佳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
在《中國民生發展報告》中,環境治理一直是我們持續研究的主題。《中國民生發展報告》從2011年開始釋出,持續到2015年,每年的主題都跟環境、生态治理有密切關系。
《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1年的主題是在“十一五”即将結束,“十二五”即将開始的時間節點,讨論環境生态政策及治理體系如何建構才能完成我們的政策目标。
2013年的民生報告讨論的是城市化程序中的四大民生隐憂,課題組特别把其中一個隐憂界定為資源和環境的弱化。2014年,民生報告的主題是民生中國夢,特别把環境、生态也作為了中國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剛剛釋出的民生報告,把環境治理視作一個重要的主題,特别是嘗試從法治的角度,讨論環境生态如何改善。課題組今年特别關注了新《環保法》,主要從政府治理角度對《環保法》做了梳理。
新《環保法》從2015年1月1日頒布實施後,有着非常鮮明的特色,在立法過程中也展現出與以往各種立法決策相比更開放、更科學的特征。
從整個立法過程來看,短短3年就經曆了4次修改稿的審議,而且在整個過程中,還兩次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
在意見征集過程中,有很多專家、學者在修訂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作為政府職能部門,環保部針對法律也提出了意見,這在以往立法中并不多見。是以,新《環保法》從立法角度更多展現了科學立法。
新《環保法》有非常多的亮點、創新點,大緻可以從兩個方面對其進行總結。
一是針對環境生态主體中的普通群眾的治理,這包括按日計罰,包括對一些污染行為者的财産的扣押,甚至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會有行政拘留或者移送司法的措施。
二是政府的作用。在《環保法》修訂過程中,法律對政府也有特殊的規定,這包括對于地方政府以及相應的環境保護部門。政府和職能部門在整個政策執行過程中,如果出現一些失當的行為,也要受到追究,比如有8種引咎辭職的法律設計。
從立法角度看,新《環保法》相較于以往的法律有了很大進步。環保部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7月,全國按日計罰的罰款總額達到2.8億元。這個數字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雖然有待考察,但這至少說明,新《環保法》并不是一部沒有被執行的法律。
新《環保法》實施将近一年,有成效,也有不足,但前景是樂觀的。值得一提的是,新《環保法》雖然賦予了環境保護部門更多權力,但同時也給予他們更大的責任和壓力。從執行角度看,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或者環保部門在執行能力方面還存在一定欠缺。
(本刊記者暢婉潔根據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