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注杜詩者如過江之卿,不勝枚舉,而注李集者則寥寥可數

作者 | 相忘江湖wh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态

最近讀完王琦注的《李太白全集》,和仇兆鳌注的《杜詩詳注》,這兩部書當屬清人注李、杜集中的經典代表之作。注杜詩自宋至今如過江之卿,不勝枚舉,而注李集者則寥寥可數。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自序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骈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說到唐代詩歌,李白、杜甫一定是難以超越的兩座高峰,如果唐詩有排行榜,那他們兩個人一定是排前兩名的,而且是沒有什麼争議的,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在後人各種詩話類集中紛紛争論二人孰優孰劣,終究是不分軒轾,難以定論。

同一時代兩個最偉大的人人物,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成為千古佳話,為後人津津樂道,文人相輕,自古以來一向是常态,可二人在天寶三載第一次在東都相遇就一見如故。李白比杜甫大11歲,這個灑脫不羁,心雄萬夫的奇人在當時名氣已振,“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是作為小兄弟杜甫對李白的最初印象,杜甫寫有關李白的詩多達十幾首,可見杜甫對這個天才橫溢的大哥之傾慕。他們一同遊梁宋,登臨懷古、把酒論文留下不少傳世佳篇。杜甫在當時的名氣應遠遠不如李白,這在同時代唐人殷潘《河嶽英靈集》中竟然沒有一首杜甫的詩入選,亦可見一斑。其本人估計也未料到死後竟然影響衍生成江西詩派,後世有千家注杜詩之蔚為壯觀景象。

二人愛好和風格不同,杜甫是尊儒的,以儒家為根底,而太白則是儒釋道雜糅,太白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子美以意為主,以獨造為宗,以奇拔沉雄為貴。其歌行之妙,詠之使人飄飄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慷慨激烈,唏噓欲絕者,子美也。中唐以來李杜優劣的論戰就開始了,其中最突出的首推元稹,他說:“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顔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苟以為能所不能,無可無不可,則詩人已來未有如子美者。是時山東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餘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辭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曆其籓翰,況堂奧乎!

後來韓愈作《調張籍》乃首發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為當時争論給予有力的回應。

李白寫給杜甫的詩僅有三首,這也可能是因為太白豪邁灑脫,不拘小節的性格有關,他不會像杜甫那麼細膩,且《戲贈杜甫》還引起後來好事者的筆墨官司。杜甫多次賦詩憶李白,諸如《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冬日有懷李白》:“太白吟詩鬥酒間,騷情賦骨傳萬年。生花妙筆賦一首,長安何需借酒錢。狂客閑談庭上過,月下獨酌誰堪憐?昔日金銮遇天子,今下當塗尋谪仙。”,以及《天末懷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等,李白被流放夜郎後。杜甫替李白惋惜抱不平,“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靈活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還有《夢李白二首》這些詩中亦可見感情真摯流露。

吾讀二人詩集,想見其人,恨不與其逢時,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誠哉斯言!

(在衆多杜甫詩集評注本中,錢謙益的《錢注杜詩》,楊倫的《杜詩鏡铨》,浦起龍的《讀杜心解》以及仇兆鳌的《杜詩詳注》這幾個清代注家是比較突出有特色的,近人蕭蕭滌非主編的《杜甫全集校注》也是博采衆長,比較全面的校注集,大部頭不想選也可以讀蕭滌非或馮至的人民文學選讀本)

為何注杜詩者如過江之卿,不勝枚舉,而注李集者則寥寥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