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響金代文化藝術史的重要人物——王庭筠編輯:慕瑜

影響金代文化藝術史的重要人物——王庭筠編輯:慕瑜

王庭筠 《花陰戲貓圖》 絹本設色 立軸

影響金代文化藝術史的重要人物——王庭筠編輯:慕瑜

〔宋〕 趙佶 《白鷹秀石圖》 138cm×61cm 英國皇家美術館舊藏

影響金代文化藝術史的重要人物——王庭筠編輯:慕瑜

徐渭 《古木懸蘿圖》 紙本 立軸 36cm×51cm

作為一個高度漢化的少數民族政權,在特殊的民族環境中、紛争動蕩的政治環境裡,金代藝能之士人才輩出,而他們的成就并不簡單局限于作為宋元傳承的過渡,而是獨樹一幟,表現出濃厚的“懷古”之情。

王庭筠,字子端,号黃華山主、黃華老人,熊嶽(今遼甯蓋平)人。據元好問所撰《王黃華墓碑》知,王庭筠第三十二代祖王烈原本為太原祁人,在漢朝末年,為躲避戰亂徙居遼東。十七代祖王文林,曾仕高麗,為西部将。八世祖王樂德,居渤海,至遼太祖平定渤海後,封其子為東丹王,以遼陽為都城。王庭筠的父親王遵古為金正隆五年(1153)進士,仕為中大夫、翰林直學士。母家亦系出名門,其外公張公浩為南陽郡王。

王庭筠善楷、行書體,師承米芾,并對晉人王羲之的行書和唐代楷書都有深研。元好問将之與米芾和黃庭堅并舉,甚至認為王書成就高于二人之上,其言:“世之書法,皆師二王。魯直(黃庭堅)、元章(米芾)号為得法,元章得其氣,而魯直得其韻。氣之勝者,失之奮迅;韻之勝者,流為柔媚。而公則得于氣韻之間。”著錄可見的王庭筠書法作品罕有存世者,存世墨迹有三,分别是現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藏的《幽竹枯槎圖卷題辭》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的《跋李山畫風雪杉松圖卷》,另有一幅題識為王庭筠的作品——絹本設色立軸《花陰戲貓圖》。【該作所見著錄分别為:(清)乾隆等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初編)第一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第659頁。福康森主編,《曆代書畫著目》,北京:中國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第40頁。張照(清)編,《石渠寶笈》第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94頁、第520頁。(清)張照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索引》,上海:上海書店,2011年,第17頁。】

王庭筠在繪畫上繼承了王維、蘇轼等人的文人畫傳統,“至于筆墨遊戲,則山水有人品之妙,墨竹殆天機所到,文湖州以下不論也”。傳世的王庭筠的代表畫作有現藏于日本藤井有鄰館藏的《幽竹枯槎圖》,該作畫柏樹幽竹,柏樹造型柯槎曲折、鐵骨縱橫,與枯筆老幹的柏樹相映成趣的是濃墨揮就的細竹。

《幽竹枯槎圖》整幅作品所用筆墨不多,卻富于變化,畫後有王庭筠的行書自題:“黃華山真隐,一行涉世,便覺俗狀可憎,時拈秃筆作幽枯槎,以自料理耳。”其超脫出世的思想可見一斑。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在《幽竹枯槎圖》的題跋中言道:“每觀黃華書畫,令人神氣爽然,此卷尤為卓絕。”

《花陰戲貓圖》原為日本重要私人美術館舊藏,上钤有藏印六枚,分别是“嘉慶禦覽之寶”“乾隆禦覽之寶”“石渠寶笈”“養心殿鑒藏寶”“珍藏”“沈度之章”。在清宮禦府書畫收藏目錄《石渠寶笈》中,《花陰戲貓圖》亦有著錄,該書卷十七錄有條目“宋王庭筠花陰戲貓”,并将之評定為“畫軸次等”“次等洪一”。

《石渠寶笈》各編分書冊、畫冊、書畫合冊、書卷、畫卷、書畫合卷、書軸、畫軸、書畫合軸九類,每類中又按照作品的珍稀程度分為上、下兩等。至于上、下兩等的品評标準,在《石渠寶笈》凡例中有明确論述:“是編所收皆古今名迹,雖或臨本逼真亦概置之次等,題疑俱仍其舊,而真赝自别(如次等書有二王、褚柳,次等畫有荊、關、董、巨)。”由此可見,乾隆内府在著錄時,所列“次等”書畫即有真迹不佳或臨本。

閻立本繪畫《步辇圖》為唐代人物畫,現藏于故宮博物院,在最初之時,并沒有像現在這樣,處于“國寶”地位。在《石渠寶笈初編》卷三四中有記載:“畫卷次等。唐閻立本畫《步辇圖》一卷。次等天一,素絹本,着色畫。卷中幅署‘步辇圖三字,卷後章伯益書本事,并署雲:‘唐相閻立本筆。”在1949年以後并沒有引起專家及學者們足夠的重視。不被重視的原因,就看到它的“次等”。近些年《步辇圖》在中國美術史的著述中,專家學者重新肯定它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因其畫作中反映的是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王松贊幹布這一重大的曆史外交事件,使得它不僅在美術史上占據重要的藝術地位,更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是以,在藝術的道路上,無論是曆史的繪畫,還是學術鑒定,都是在質疑與印證中,藝術才能不斷發展。

《花陰戲貓圖》“次等天一”就是“乾隆三玺”——“乾隆禦覽之寶”“石渠寶笈”“養心殿鑒藏寶”是為“殿座印”,钤此印的作品曾經在清宮的收貯地點即是養心殿。此中曲折,更可為方家深入研究此畫留有餘地。自清宮舊藏之後,《花陰戲貓圖》的遞藏流傳,因目前少有文字記載而研究極少,是未來亟待挖掘的學術空間。

縱觀王庭筠的一生,可謂飽經宦海浮沉,徘徊于出世入世之間,在亂世無常的政治生态裡,王庭筠還能寄情于詩書畫的藝術創作之中,為心靈找到安頓庇護之所。透過紛繁的曆史光影,我們依稀還能在黃華山上一隅竹林深處,看到儀觀偉岸的金代名士王庭筠,在言笑晏晏間,吟一首“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優遊暢懷于筆墨之樂。

詩文著錄:

1.《徐文長逸稿》,作者:徐文長,台灣淡江書局,出版時間:1956。

2.《徐文長逸稿》P131,作者:徐文長,上海雜志公司,出版時間:1936。

3.《徐渭集》,作者徐渭,1983年4月中華書局出版,第三冊P700、P851。

4.《徐文長文集》,作者徐渭,出版人:袁宏道,出版年限不詳,為晚清版。

5.展覽:法國盧浮宮2012中國書畫特展及鳳凰衛視視訊。

<h1 toutiao-origin="h4">編輯:慕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