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專場拍品均為吳勵石及其家屬上款及舊藏,委托人得自其家屬。
吳勵石[現代],廣東順德人。20世紀60年代曾将家傳古琴捐贈廣東省文史館。
西泠網拍 · 藝是「三月月拍」
吳勵石上款及舊藏書畫作品無底價專場
3月21日 21:00開拍
敬請關注
↓
▲
圖錄号:12002
何紹基(1799~1873) 隸書節錄古文
紙本 鏡片
49.5×33cm
1868年
作者簡介: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号東洲,晚号蝯叟,别署東洲居士,湖南道洲人。道光十六年進士。于經學、詩文、詞章、金石、史地均有造詣。書工四體,自成一家,世皆重之,為清朝中後期最具影響的書法家之一。
圖錄号:12003
馮敏昌(1747~1807) 行書七言聯句
47.5×32cm
1801年
作者簡介:馮敏昌(1747~1807),字伯求,号魚山,室名小羅浮草堂、憤畫齋,廣東欽州人。乾隆四十三年入翰林院,官刑部主事。工書法,精研蘭亭諸本。亦工隸書,遍遊五嶽,造巅題壁。畫松、竹、蘭、卉,蒼秀絕俗。
圖錄号:12004
黃丹書(1757~1806)
為葉夢龍作行書七言詩
說明:葉夢龍上款。
作者簡介:黃丹書(1757~1806),字廷授,号虛舟。順德人。以詩受知調元。貢優行,事親孝,居喪能盡哀。乾隆乙卯(1795)舉於鄉。至都,朝貴争延之,辭不就。嘗曰:“貧與富交則損名,賤與貴交則損節。” 晚官教谕,兼工書畫。著有《鴻雪齋詩鈔》。見《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二文苑二。黃丹書與黎簡、張錦芳、呂堅并稱“嶺南四家”。
上款簡介:葉夢龍(1775~1832),字仲山,号雲谷,廣東南海人。官戶部郎中。承父業,收藏極豐。與伊秉绶、翁方綱等交善。
圖錄号:12001
吳榮光(1773~1843) 行書七言詩
絹本 鏡片
25×23cm
作者簡介:吳榮光(1773~1843),字殿垣,号荷屋,晚号石雲山人,室名筠清館等,廣東南海(今廣州)人。嘉慶四年進士,授編修。官至湖南巡撫、福建布政使。精金石之學,工書能畫。
圖錄号:12005
黎湛枝(1870~1928) 書法四種
紙本 鏡片(四幀)
47.5×29.5cm×3;47×29cm
1913年
作者簡介:黎湛枝(1870~1928),字露苑,亦露庵、璐庵,廣東南海人。清末的政治家、外交家、書法家、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光緒二十九年傳胪,授編修。張勳複辟時授學部右丞。善書法。
圖錄号:12009
蒙而著[清] 山水二種
設色紙本 鏡片(二幀)
48×34cm;56.5×34cm
作者簡介:蒙而著[清],字傑星,别署鹹菜道人,廣東番禺(今廣州)人。世居廣州河南。房間名綠蒲黃石之軒。能詩,工書,畫山水。
圖錄号:12016
李瑤屏(1880~1938) 春水泛舟圖
設色絹本 鏡片
30.5×27cm
1921年
作者簡介:李瑤屏(1880~1938),原名文顯,字顯章,号耀屏,後号瑤屏,晚号“榄山山樵”、“榄溪漁隐”。廣東中山人。工畫,山水以四王為主,遠宗黃鶴山樵,,曾從吳石仙遊,受其影響至深。民國初年王和順麾下任參議,後退岀軍政界,與廣州畫友趙浩公、黃般若、盧振寰等,在廣州六榕寺組織癸亥合作畫社并擴大為廣東國畫研究會,連續出版《國畫特刊》,舉辦展覽。先後在廣州市立女子師範學校和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任教。其高足有黃君璧、吳梅鶴、鄭漪娜等。
圖錄号:12019
陳埙[清] 黃師塔
水墨紙本 扇頁
51.5×18cm
作者簡介:陳埙[清],字伯熙,号孟卿,虎門北棚人,生于清朝嘉道年間。善畫山水、喜仿古畫,曾選石自刻縮臨《定武蘭亭》,字細如米粒,詩人張維屏等為他作跋。其作風格近「四王」。著作《仿南田清溪獨釣圖軸》、《山村訪友圖軸》等。
圖錄号:12022
錢官俊(1824~1877) 菊石圖
設色紙本 扇頁
51.5×18.5cm
作者簡介:錢官俊(1824~1877),字枝臣,一字愛廬,号能軒,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清照侄。道光二十九年拔貢,官知縣。工花卉,筆緻超逸,有陳淳遺意。
圖錄号:12030
林召棠(1786~1872) 書法扇頁
紙本 扇頁
47×16.5cm
說明:林召棠為道光三年(1923)狀元。
作者簡介:林召棠(1786~1872),字愛封,号芾南,谥文恭,吳陽(廣東吳川)人。道光三年狀元,曾任翰林院修撰,國史館纂修官。著有《心亭亭居詩存》、《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筆記》等手抄本。
圖錄号:12031
林國赓[清]林國贊(1850~1889)林國璋[清] 書法古句
泥金紙本 扇頁
52×18.5cm
作者簡介:1.林國赓[清],字敭伯,廣東番禺(今屬廣州)人。光緒十一年(1885年)為貢生,選授八旗官學教習。次年補學海堂學長,分任教事。1888年中舉。1890年受聘于廣州廣雅書院史學分校。後應湖廣總督張之洞之聘,赴武昌任職于兩湖書院分校。1892年會試中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散館後改吏部文選司兼驗封司主事。1895年受聘出任肇慶端溪書院山長。講學務求實用,認為經學非見之實用則無裨于事。又以史證經,偏愛陶潛詩文。著有《讀讀陶集劄記》《元史地理今釋》等。
2. 林國贊(1850~1889),字明仲.清廣東番禺人。光緒十四年(1888年)曾任廣州學海堂山長。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醜科二甲118名進士。同年五月,分部學習。官至刑部主事。精研史書,有《三國疆域志補正》三十卷、《讀三國志雜志》四卷、《三國志裴注述》二卷、《三國臆說》八卷、《讀史記日錄》四卷、《讀漢書日錄》八卷、《讀史叢考》十六卷、《讀諸史日錄》二十卷、《讀日知錄紮記》二卷等。
3.林國璋[清],字叔達,廣東番禺(今屬廣州)人。
圖錄号:12047
何瑗玉(1815~1889) 暗香圖
水墨絹本 扇頁
直徑:26cm
作者簡介:何瑗玉(1815~1889),字叔子,号蘧庵,别号蓮身居士,室名有元四家畫樓,廣東高要人。諸生。以薦官翰林院待招。家富收藏古籍、金石、碑帖、書畫。精鑒别。能書,工畫。寫墨梅,秀逸天成。畫花卉,學恽南田,明豔有緻。兼善摹印,拓金石。著有《書畫所見錄》。
圖錄号:12048
戴鴻慈(1853~1910) 行楷五言詩
直徑:27cm
作者簡介:戴鴻慈(1853~1910),字廣孺,号少懷,廣東南海人。清光緒二年(1876)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後曆任禮部侍郎、戶部侍郎、法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太子少保等職。工書法,尤擅行草,筆墨潤澤流暢,清秀飄逸,其楷書亦頗具神采。
圖錄号:12051
錢慧安(1833~1911)
吳桂丹(1855~1902)
高士泛舟圖 · 行書古文
設色絹本 · 泥金紙本 鏡片(雙挖)
直徑:25cm;直徑:26cm
作者簡介:1.錢慧安(1833~1911),字吉生,号清溪樵子,室名雙管樓,上海人。畫勞工物、仕女,筆意遒勁,神态閑雅。細筆于墨,道勁方折,姿容炯雅,其調介于仇英、陳洪绶之間。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2.吳桂丹(1855~1902),字萬程,号秋舫,今肇慶市鼎湖區廣利鎮水坑村人。光緒五年(1879)中舉,十五年(1889)進士,選庶吉士,十八年(1892)散館授編修。二十二年(1896)赴京任國史館協修、功臣館纂修等職。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他認為變法有害于國,拒絕與康有為見面。期間李鴻章署理兩廣總督,廣東賭風熾,賭商謀開白鴿票禁,他聯合京中粵籍阻止。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陷北京,他流落京郊,次年病死寓中。他一生廉潔自守,被譽為粵東時賢第一”。
圖錄号:12065
孫中山(1866~1925) 為吳勵石作書匾博愛
紙本 畫心
51.5×33cm
作者簡介:孫中山(1866~1925),原名文,字載之,号逸仙,廣東香山人。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曾組織同盟會,上司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後在共産黨人幫助下,改組國民黨,确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實行國共第一次合作。夫人宋慶齡。
圖錄号:12067
李麟昌(1849~1924)
為吳勵石作行草陸遊詩
49×16cm
1919年
作者簡介:李麟昌(1849~1924),字載慶,号功譜,廣東小榄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進士,授福建閩清縣知縣。未幾,辛亥革命爆發,館甘翰園“非園”,與楊守敬、康有為善。性耿直,不肯阿附權貴,民國四年南歸,受聘纂修《香山續志》。著有《扪虱談》一卷。
圖錄号:12068
淩钺(1882~1945)
為吳勵石作書匾春風得意
50×16cm
作者簡介:淩钺(1882~1945),字子黃,河南固始人。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出走日本。1916年國會恢複,仍任衆議院議員。1935年1月,任立法院第四屆立法委員。抗日戰争爆發後,随院赴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