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被一國定為“毒品”,加工大省湖南該限制槟榔産業嗎?

文/趙越

“知道槟榔對身體不好,這些年嚼的少多了,但斷斷續續的,一直沒有完全戒掉”。提起槟榔,來自湖南的陳磊這樣描述。

50多歲的陳磊有着30多年的槟榔咀嚼史。看到土耳其将槟榔列為“毒品”的新聞,他笑稱,其實嚼槟榔也沒有那麼強的成瘾性,跟煙瘾差不多。

2021年8月,土耳其明确将槟榔列為毒品,多位攜帶槟榔的中國遊客是以被捕。這一新聞再次引發公衆對于槟榔的好奇。槟榔究竟是“何方神聖”,被土耳其、新加坡、阿聯酋、加拿大和澳洲等國認定為毒品,被衆多歐美國家禁售。

當被問及是否有應對舉措,8月13日,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從業人員對媒體表示,暫時還沒有相關方案,要等國家局那邊有行動之後湖南省才能落實。

一場關于槟榔的争論愈演愈烈。

一億人的心頭好與口腔癌幫兇

國人嚼槟榔的習慣,最早起源于漢代,至今已有兩千年曆史。南北朝詩人沈約在《詠竹槟榔盤詩》中提到“薦羞雖百品,所貴浮天實”;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更是寫道“何時黃金盤,一斛薦槟榔”。

又被一國定為“毒品”,加工大省湖南該限制槟榔産業嗎?

槟榔果。圖/圖蟲創意

時至今日,全國槟榔消費者超1億人,主要分布在湖南、雲南、廣西、海南、台灣等南方地區。相關資料顯示,台灣約10%的人口有嚼槟榔的習慣;海南約38.42%的人口有嚼槟榔的習慣;湖南更是有近2600萬人喜愛嚼槟榔,占到湖南總人口的三成。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評估,由于提神、上瘾等原因,全球有10%-20%人口咀嚼槟榔。

千年的習俗,過億的消費者,快速增長的市場,卻難掩槟榔本身的問題。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就顯示,不嚼槟榔的人口腔癌變率約為0.3%,而嚼槟榔者則升至7.6%。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官網刊登的一組2018年的調查顯示,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46病室,調研專家團走訪了所有患者後發現,病房50位住院患者中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槟榔的習慣。

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将槟榔果認定為一級緻癌物,我國在2017年也将槟榔果列為一類緻癌物。

具體而言,槟榔緻癌主要由于實體和化學聯合作用,造成口腔黏膜的持續損傷。人在嚼食槟榔時,槟榔堿和槟榔次堿可以通過頰黏膜,在短時間内産生效應。槟榔裡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後,形成的亞硝基,是明确緻癌的化合物。除此之外,槟榔較硬,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

随着研究的不斷推進,國家對槟榔的健康問題也開始重視。2019年2月,國家衛健委釋出的《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提到:在有咀嚼槟榔習慣的地區,以長期咀嚼槟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為重點,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和口腔健康檢查。

不過,在湖南從事槟榔加工行業的戴明(化名)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不能将湖南的“食用槟榔”與世衛組織所說的一級緻癌物“槟榔果”完全等同,因為在食用部位、食用方法以及加工工藝方面都有着不同。

湖南、海南的“支柱産業”

“這些年街邊五毛一進制兩元的槟榔基本不見了,基本都在吃袋裝槟榔,感覺槟榔也越來越貴,現在基本買20、30多元一包的。”陳磊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又被一國定為“毒品”,加工大省湖南該限制槟榔産業嗎?

長沙街頭一擺滿槟榔的攤位。圖/中新圖檔

槟榔消費更新背後,逐漸崛起的槟榔産業不容忽視。

據統計,2000年至2020年,國内槟榔産業産值年增速近30%。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至2018年,中國槟榔産業産值從558億元上漲至781億元,且呈繼續上漲趨勢。

這背後,除了高速增長的市場,地方政府的支援也功不可沒。

在湖南湘潭,食用槟榔已有400年的曆史。早在2007年,槟榔文化就被納入湘潭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17年8月,湘潭市人民政府甚至出台了《關于支援槟榔産業發展的若幹政策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将本地槟榔産業5年發展到500億元産值的計劃。《意見》中不僅提到要協助槟榔企業技術創新,還對槟榔企業給予地價、稅收方面的優惠。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還提出要推廣槟榔文化,表示“加強對槟榔産業的社會輿論引導,加強‘槟榔習俗’、‘張新發槟榔制作工藝’兩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打造槟榔特色景點”。

政府全力支援槟榔産業背後,是槟榔産業對當地經濟的重要推動。

以湘潭為例,早在2017年,湘潭從事食用槟榔加工的規模企業30餘家,年産量20餘萬噸,就業人員近30萬人,年産值超過200億元。

《湘潭日報》2018年的一篇報道中寫道,槟榔産業為解決勞動就業、提高群衆收入、穩定社會、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小龍王、伍子醉為首的龍頭企業,接納就業均超過4000人,一線勞工工資收入達3500~4000元/月,遠遠超過務農收入。

湖南省槟榔食品行業協會統計的資料顯示,目前湖南省槟榔食品生産企業主要位于湘潭、益陽、長沙三地,帶動相關産業超過500億元。

受益于槟榔産業的不隻是湖南。

相關統計顯示,海南是國内超95%槟榔的産地。槟榔種植目前已成為海南230萬農民(占全省農業人口的 41.37%)的主要收入來源,

槟榔全産業鍊就業人口超過500萬。

又被一國定為“毒品”,加工大省湖南該限制槟榔産業嗎?

海南槟榔樹。圖/圖蟲創意

海南省萬甯市副市長王三防曾公開表示,萬甯市槟榔種植個人所得占農民個人所得的三分之一。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釋出的《槟榔價格對農民收入影響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海南全省槟榔生果總産量87.83萬噸,市場均價4.7元/斤。

據《海南日報》報道,面對槟榔加工企業目前面臨生産許可證到期的問題,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黃正恩透露,2020年以來,海南省拟将槟榔作為地方特色産品進行立法保護。他說,海南作為建設自由貿易港,具有特區立法權,希望通過地方立法來解決槟榔“身份證”問題,争取2021年列入立法計劃。

湖南、海南兩省也因槟榔“結緣”。早在2014年,湖南、海南兩省科技廳就簽訂了槟榔産業合作協定。

狂奔的槟榔産業,該限制嗎?

一方面是健康,另一方面是地方經濟,對于是否該限制槟榔産業的發展,由于多方利益難以統一,至今沒有明确結論。

與此同時,槟榔企業自身卻在不斷創造新的“槟榔文化”。

2017年到2019年,槟榔行業的頭部品牌——口味王,連續三年獨家冠名湖南衛視春晚。口味王還網絡獨家冠名《歡樂喜劇人第五季》,冠名芒果TV的自制綜藝《野生廚房》,并以獨家植入、特約支援的方式出現在2019年熱播電視劇《怒晴湘西》中。

2019年,湖南省槟榔食品行業協會下發了《關于停止廣告宣傳的通知》,該通知要求所有企業即日起停止報紙、電台、電視台等的全部廣告宣傳。

又被一國定為“毒品”,加工大省湖南該限制槟榔産業嗎?

然而,在對年輕人影響力較大的網絡視訊領域,至今仍然不乏槟榔廣告。

2021年,《吐槽大會》第五季在節目裡為湘潭鋪子的枸杞槟榔打廣告。為了讓槟榔看起來很健康,枸杞槟榔的廣告詞甚至是“加了枸杞後會更好”。

又被一國定為“毒品”,加工大省湖南該限制槟榔産業嗎?

另外,中國新聞周刊發現,除個别頭部品牌在外包裝上提示“過度咀嚼槟榔有害健康”,大多數槟榔包裝上沒有相關提示。

甚至有槟榔企業将槟榔包裝成健康食品。2021年3月,萍鄉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的枸杞槟榔(快樂吐槽版)包裝袋上印有“益生菌(抗氧化促消化,保護腸道健康)”的字樣,被當地市場監管局發現并罰款20萬元。

各個地方政府對于槟榔的态度也完全不同。早在1994年,廈門政府就頒布了禁止槟榔流通的通告,兩年後,廈門市正式釋出槟榔禁令:“徹底停止生産、銷售和食用槟榔”。2021年3月,廣州全市媒體、戶外廣告均已停止釋出槟榔廣告。

但是槟榔産業最為發達的湖南、海南兩省,生産、食用槟榔安全标準至今仍然沒有制定,更不要說槟榔廣告禁令。

對于槟榔産業未來該如何發展,産業人士與專家學者存在較大分歧。

和産業内大多數人一樣,在湖南從事槟榔加工産業的戴明不同意限制槟榔産業發展。

“網上要禁槟榔的聲音太極端。油炸食品都緻癌,還導緻高血壓高血脂,難道也全禁止?食品行業中可能緻癌的成分很多,不能因為緻癌的可能性就打擊一整個産業的發展。”戴明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談到未來槟榔産業的發展,戴明表示,其實整個槟榔産業也在不斷技術革新,“綠色槟榔”的概念正被越來越多企業認可。“嚼槟榔對口腔不利的一個原因是比較硬,影響口腔黏膜,行業也在從這個方面考慮生産更健康的槟榔。”戴明說。

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俞光岩曾公開表示,禁止槟榔廣告隻是第一步。他建議,地方政府要遏制槟榔企業發展,對其采取限制性措施,杜絕槟榔之害蔓延。不然,看似GDP上去了,醫療代價和健康損失卻是巨大的。

華東理工大學食品專業教授劉少偉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對于槟榔産業發展需要合理引導。他說,“目前尚無食用槟榔的安全标準,槟榔産業的監管體系仍不完善,上述問題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