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朋友圈流傳着這樣一個凡爾賽牧場:

你可能從沒聽說過它,它不屬于某個大集團,也不是規模超大的牧場。
它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家庭牧場,從2019年7月存欄536頭發展到現如今全群1306頭,從2019年的單産33kg/天,一路開挂,單産節節攀升,短短兩年突破44kg/天,實作了高單産、高牛群健康、高繁殖率、低淘汰、高效益的優異成績。
它就是位于河北廊坊廣陽區的阿斯根農牧發展有限公司。
大海航行靠舵手,牧場經營有場長。上司管理水準的高低,決定一個牧場發展水準的高低。
彭進,進入養牛養殖行業,經營小區養牛;2018年重新開始小規模養牛,由最初的幾十頭牛發展到如今的1350頭。
看似豪放不羁的氣質,實則處處彰顯養牛人的細緻、較真、膽大心細。
下面請跟随《養牛》一起揭開牧場單産節節攀升,不斷創新高的秘籍吧!
奶牛是嬌氣的動物,氣候、環境、原材料、配方的變化都會對奶牛産生很大的影響,我們希望奶牛在一生中都平平穩穩的,包括原材料的穩定性。
彭總直言第一次小區養牛較随意,觀念老化,對國外的先進理念和選種選育沒有概念,沒有形成工業化的水準;
再次踏入養牛圈,他選擇打開思路,更加相信科學和資料的結論。
彭總深谙營養穩定性對奶牛的重要性,也知原材料的品質波動大,是以從原料的購入、配方、制作、撒料的各個環節都力求保證奶牛吃到的每一口飼料的原材料、營養物質的穩定性。
對于購入的每一批原材料,都要求現場取樣,然後送到嘉吉實驗室進行營養物質、黴菌毒素等的檢測。
負責該牧場的嘉吉技術服務總監崔溫溫表示,“彭總對于原料變化的把控非常嚴格,可以幫助配方師随時掌握原材料的變化,及時調整配方變化,保證奶牛吃到嘴裡食物的穩定性。”
除營養外,還要給奶牛提供一個平穩的環境,在舒适度、衛生、氣溫、時間、人員等方面都要提供細緻穩定的管理,減少各類環境應激的變化。
例如在夏季熱應激環境下,奶牛采食量下降,營養方案對奶牛熱應激的緩解隻是其中一部分,現場的管理同樣重要!
同一牛舍不同朝向受到太陽照射的時間和強度不同,統一的開關風扇噴淋裝置并不能讓所有牛隻環境舒适,要調整光照時間長的一側的噴淋風扇時間,保證所有牛隻環境的穩定。
崔溫溫總監說道:“這個牧場現場的工作做的很細,彭總是真的在把每一頭奶牛都當成自己的女兒在養啊。”
過去養牛提倡小牛要撐出來草包肚子,草吃夠,料限量,現在颠覆了以往養小牛的政策,料吃夠,草限量,看似微觀的調整,資料的變化很直覺。
對于後備牛的飼養,彭總從不吝啬,始終給後備牛們最好的營養。
2019年,在從國外購入的奶牛經曆隔離期到場後,由于較大的應激,奶牛狀況很不好,嘉吉的營養人員提出采用加強飼喂的政策,面對每日18元/天高額的飼料成本,彭總沒有猶豫,“這批牛在船上、在隔離場受了很大的委屈,到場裡就應該給她們吃好的”,很快奶牛的精神狀況和長勢都收獲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雖然當時牧場還沒有産奶盈利,加強飼喂産生的資金壓力很大,但是彭總并沒有是以斷掉小牛們昂貴的食物。事實也證明,彭總的堅持沒有錯,這批奶牛在頭胎産犢後的高峰奶量就達到了42.5公斤/天,超出所有人的預期。
相較于市面上3-6個月齡斷奶犢牛飼喂18% CP的犢牛料,阿斯根牧場将斷奶犢牛料的CP始終控制在23% 左右,無論是從資料上還是肉眼觀察都可見牛隻生長比例、骨架變化的提升。而按這樣的飼喂水準,該場的後備牛在12個月左右就已經達到了配種标準,但卻一直等到13.5月齡才進行初配。
彭總強調,“奶牛不是生長到一胎就不長了,要一直生長到二胎才完全成熟,過早的配種會影響奶牛後期的産奶量和表現。”他強調這也是根據長期的實踐和理論,結合自己牧場奶牛生長狀态得出的結論。
後備牛的養殖不能隻靠肉眼看,要通過每個階段的飼料轉化率展現飼養水準,通過體尺的資料展現骨架的生長。是以阿斯根牧場購置了專業的稱重稱量和體尺測量裝置,對出生後、斷奶時、育成、青年牛每一個階段都進行全群牛隻體重體尺的測量,在每個階段過程中還要進行牛隻抽查稱量,這在其他的家庭牧場是很難做到的。
嘉吉雖然強大,但是我不能完全依賴于他,可以依托于它。
在講到成功的關鍵時,彭總直言,一個好的靠山十分重要。
阿斯根牧場于2018年與嘉吉簽訂了營養服務的合作,但與很多嘉吉的客戶不同,彭總并沒有提出派營養服務人員駐場的要求,而是提出每個月隻需要兩天的現場營養服務和每周的飼料原料檢測這兩個條件。
彭總強調,“選擇嘉吉是因為它的強大,對養牛更細緻、更全面、更了解,我們必須有所依托,但是嘉吉雖然強大,我不能完全依賴于他”。
如果有駐場人員,那麼牧場管理者可能會犯懶,錯失自身成長的機會,彭總希望利用每個月兩次到場服務為牧場觀察、發現問題,借助嘉吉的力量讓自己更強大,而不是讓嘉吉為自己管理牧場。
一個好的營養師就像飯店的大師傅,雖然可以從網上下載下傳很多絕佳的菜單,但是在做菜過程中,每種調味料的量是不是精準會對菜的口感産生很大的影響。
在被問到如何看待“紙上的配方”、“做出來的配方”、“吃到嘴裡的配方”三個配方時,彭總給出了上面的回答。
牧場中飼料配方就和菜單一樣,在好的營養師或者專業營養團隊的幫助下,一個好的“紙上的配方”不難獲得,但是如何讓三個配方盡可能的一緻,就像每種調味料加多少才能做出最美味的飯菜一樣重要。
配方中的每一種原材料都會有一定範圍的偏差,但是精準飼養時代,如果對于原材料把控的不精準,一個好的“紙上的配方”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變成一個爛配方,達不到配方原有的效果。
每天對飼喂的青貯幹物質水準檢測,根據幹物質的變化對飼料配方進行微調,保證紙上配方的平穩;
對于添加量較少的小料,都由嘉吉做好産品定制和小料預混的工作;
每周進行飼料原料營養值和黴菌毒素的檢測,掌握原材料的變化;
每日記錄每車TMR加料準确性,所有配料裝置都配備了稱重系統并且可以實時傳送回電腦系統,要求牧場員工加料準确性不得低于96%,通過機械化的手段盡量避免人為操作的誤差,保證做出來配方與紙上的配方的一緻性;
每日對每一牛舍TMR均勻度、變異度、剩料量、剩料營養價值進行統計,掌握牛隻采食情況。
随着河北省奶業振興計劃的實施,阿斯根牧場配備了精準飼喂記錄裝置,自動化水準不斷提高,三個配方的一緻性也做的越來越好。
它(資料)能提醒我哪些地方有大的問題,哪些地方有小的問題,從這些問題尋找答案,建立我們的(問題)資料庫,下一次在發生類似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精準飼喂離不開精準的資料記錄,而除營養配方外,牧場幾乎所有的管理也都有資料可依。彭總認為,“管理牧場要細緻認真,從微觀處抓起”,而這些微觀的問題就藏在每日的資料中。
每天牧場資料員會在工作群中釋出當日各類資料報表,每一位員工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工作完成度和發生的問題。在發現問題後立即尋找原因,解決問題,通過資料可以提升牧場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積累經驗,建立牧場自身的問題庫,在下一次發生問題前可以迅速解決。
同時嘉吉提供的每月一次的牛群資料體檢,可建立牧場檔案和每頭牛的健康檔案,将舒适度(躺卧率)、反刍比例、體況評分、糞便評分、衛生評分、DHI報告、體細胞數、奶流量曲線、牛隻異常資料、牛隻擠奶各環節用時等資料展示在軟體的一張張資料報告中,并給出所有評估名額的結果和合理範圍,通過與上一次的體檢結果對比,發現牧場近期的問題與優勢。
每月一次的資料體檢工作,使得大部分的問題被扼殺在搖籃中,一旦發現及時回報和解決。
資料不會說話,但是資料我們很多資訊。
崔經理提到,該牧場一定不是裝置最先進的牧場,也不是唯一實施精準飼喂的牧場,但真正做到加料準确度96%以上的牧場不多,把資料和裝置真正用到牧場的管理中的牧場很少。
勞工的工資并不是獎勵給勞工的,而是勞工自己掙出來的。
再好的營養理念,再準确的資料記錄如果沒有很好的執行也不能夠起到100%的作用。
如何讓完美的營養政策變成可落地的操作,除了制定可操作的工作流程、教育訓練員工、制定如“加料準确性在96%以上”的工作标準外,彭總更希望通過獎勵提高員工的積極性,而他強調,這些獎金是勞工通過勞動為牧場帶來效益而掙到的。
例如,“繁育做好了,犢牛的出生會很及時,縮短等待時間,而提前一天配種成功就會減少一天的飼養成本”,是以配種員做得好,就會為牧場節省飼料成本,勞工也會分得更多的錢。
崔經理也評價彭總對員工的執行要求很嚴格,考核很嚴格,也很有效:在面對同樣的資料記錄時,未達到工作标準的勞工會思考,為什麼同樣的資料監控别人可以做到,進而從自身找原因,提升方法,進而提升勞工的工作積極性、工作完成度、牧場經濟效益,利用資料和報表監控員工的執行力,做到管理上的心服口服。
彭總從不會因為員工反映工作标準不能達到而放寬要求,即使雇傭較為昂貴的小時工,也會保證工作完成的品質。
•••
是以,到底什麼才是阿斯根牧場成功的秘籍?以上的講述已經給出了我們答案:
選擇靠譜的合作者,接受新鮮理念,相信先進技術;
堅決執行,嚴格把控,讓員工很好執行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從微觀上找原因,用精準的資料管理牧場,發現問題。
“先進理念,清醒頭腦”、“精準管理,資料監控”、“堅決執行,嚴格管理”三者不是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配合,科學先進的營養管理政策能夠被百分百執行落實,使其發揮出最大的營養效果,同時精準的資料記錄全方位監控牧場動态,提前發現潛在問題,為飼養和管理保駕護航。
是以,該牧場才能夠一次一次的突破預期的目标,不斷帶來驚喜,做好養牛人該做的事,奶牛自會給我們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