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子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不是因戰場抗命,而是資格不夠

作者:小莫老師講曆史

程子華這個名字乍一聽比較陌生,但是他卻是我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名戰将

在解放戰争時期,我軍的幾大野戰軍總共有19個兵團,而程子華就長期擔任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的總司令。在1955年的授銜中,有18位兵團司令分别被授予了元帥、大将、上将的軍銜。

第1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王震授予上将軍銜。

第2兵團司令員許光達授予大将軍銜。

第3兵團司令員授予陳錫聯上将軍銜。

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赓授予大将軍銜。

第5兵團司令員楊勇授予上将軍銜。

第7兵團司令員王建安授予上将軍銜。

第8兵團司令員陳士榘授予上将軍銜。

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授予上将軍銜。

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授予上将軍銜。

第12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授予大将。

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未授軍銜。

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授予上将軍銜。

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授予上将軍銜。

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徐向前授予元帥軍銜。

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授予上将軍銜。

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授予上将軍銜。

而唯一一位沒有被授銜的兵團司令,就是程子華。

程子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不是因戰場抗命,而是資格不夠

程子華

要知道,當時的13兵團可是一支雄兵,這個兵團下轄38,39,40,42軍等精銳部隊,程子華能從将星雲集的第四野戰軍中脫穎而出,并且成為四野四大兵團司令之一,說明了程子華在軍事上的過人之處。

然而遺憾的是,在平津戰役之後,程子華就被調離了軍隊,回到地方工作,到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程子華就成了唯一一位沒有被授予軍銜的兵團司令。

很多人說,程子華如果沒有離開軍隊,會被授予大将軍銜。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探究程子華的革命經曆,就會發現他是不可能被評為大将的,因為他并不符合授予軍銜的标準。

根據已有的一些官方資料,我們可以總結出評定大将的四條主要标準,而在這四條标準中,程子華符合幾條呢?

程子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不是因戰場抗命,而是資格不夠

徐海東大将

一是要參加過我黨最早的幾次重要武裝起義之一。程子華符合。

二是紅軍時期,必須是軍一級的上司幹部(包括副軍)。程子華符合。

三是抗日戰争時期,必須擔任八路軍旅一級的職務,如果新四軍的話必須師一級才行。程子華符合。

四是解放戰争時期,必須擔任過總部上司或者大軍區副職以上職務。程子華不符合。

在上面這四條标準中,程子華隻符合其中的三條,自然就不符合授予大将的标準。

那麼我們再具體來看看,為什麼說程子華在這四條标準中隻符合其中的三條标準呢。

程子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不是因戰場抗命,而是資格不夠

遼沈戰役

一是要參加過我黨最早的幾次重要武裝起義之一。程子華符合。1926年12月,程子華先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随後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的一名戰士戰士。大革命失敗後,程子華在1927年12月随部隊參加了廣州起義。1929年後到國民黨軍嶽維峻部做黨的秘密工作。1929年年底擔任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五縱隊二支隊隊長。廣州起義是我軍非常重要的一次起義,程子華作為參與者,在這一條上自然而然是符合的。

程子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不是因戰場抗命,而是資格不夠

南昌起義、秋收一起地圖

二是紅軍時期,必須是軍一級的上司幹部(包括副軍)。程子華符合。程子華從1934年開始,就在紅軍中擔任了軍一級的上司幹部。從這一年開始,程子華先後擔任了二十五軍軍長。1935年9月又擔任了紅二十五軍政治委員。1935年9月至1937年8月進一步擔任紅十五軍團政治委員。程子華已經超出了大将軍銜的授予标準。

程子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不是因戰場抗命,而是資格不夠

八路軍在沙盤模拟演習

三是抗日戰争時期,必須擔任八路軍旅一級的職務,如果新四軍的話必須師一級才行。程子華符合。在抗日戰争時期,程子華從1939年1月起任冀中軍區政治委員;1943年8月又擔任晉察冀軍區副政治委員。1943年起任晉察冀分局代書記,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代政治委員。雖然并沒有在八路軍和新四軍内部擔任軍職,但晉察冀軍區代司令的職務已經可以到達授予大将軍銜的标準了。

程子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不是因戰場抗命,而是資格不夠

冀中的道地戰

四是解放戰争時期,必須擔任過總部上司或者大軍區副職以上職務。程子華不符合。1945年10月起程子華擔任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期間,程子華擔任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兵團黨委書記。北平解放後,程子華開始任北平警備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9年3月啟擔任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兵團黨委書記。在這一時期,程子華的職務均未達到總部上司或大區副職以上的職務,是以并不符合大将軍銜的授予标準。

程子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不是因戰場抗命,而是資格不夠

平津戰役

從上面的探析,我們可以看出,程子華符合授予大将軍銜中的三條标準,是以以程子華的資曆和戰功都是不足以被授予大将軍銜的。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在1949年 8月的時候,程子華調離了軍隊體系,擔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随後程子華在1949年8月至1951年2月開始擔任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而到了大授銜的時候,程子華已經離開軍隊整整5年時間了,這個時候再給他授銜,那自然也是不合理的事情,就更不要說授予大将軍銜了

至于程子華為什麼會被調到地方上工作,有一種說法是他的一次擅作主張,打亂了整個戰區的軍事部署。

程子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不是因戰場抗命,而是資格不夠

1948年11月,遼沈戰役勝利剛剛結束,為了不讓華北“剿總”傅作義主力部隊東逃。中央軍委訓示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率領東野第4縱隊、第11縱隊組成東北先遣兵團先行入關,配合華北軍區楊得志第二兵團、楊成武第三兵團作戰,提前包圍傅作義所部。

但是沒想到的是,當東北先遣兵團路過密雲縣城的時候,程子華擅作主張,對密雲發起了進攻。雖然最後全殲了密雲的6000餘守軍,但是卻延誤了戰績,導緻未能準時切斷平張線。

另一方面,程子華攻打密雲的消息驚動了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險些造讓35軍逃回北平,差點影響了整個戰役的部署。

據說,當時毛主席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連發幾封電報,嚴厲地批評了程子華。不到一年之後,程子華就離開了軍隊指揮崗位。

不過,程子華并沒有為此感到遺憾,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程子華仍然為新中國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那麼,你覺得程子華應該被授予大将還是上将軍銜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