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國慶佳節期間,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部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這部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玺領銜主演,段奕宏特别出演,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等主演的電影獲得了30多億元票房。

與此同時,大量關于長津湖戰役的紀錄片《長津湖》和文章、圖檔和視訊資料也在網絡熱傳。
一時之間,長津湖戰役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
那麼,在這場極為關鍵的戰役中,交戰雙方(志願軍第9兵團和美軍第10軍)誰取得了勝利?
從我們這方來看,自然是志願軍獲得了勝利。
1950年12月15日,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聯合向志願軍第9兵團全體指戰員發出祝賀電:“你們在冰天雪地、糧彈運輸極端困難情況下,與敵苦戰一月有餘,終于熬過困難,打敗了美國侵略軍陸戰1師及第7師,收複了許多重要城鎮,取得了很大勝利。這種堅強的戰鬥意志與大無畏的精神,值得全軍學習。”
然而,美國方面也宣稱獲得了勝利。
美軍拒絕承認在長津湖戰役裡的失敗。長津湖戰役結束後,美國陸軍海戰隊第1師師長奧利弗•普雷因斯•史密斯少将曾經宣稱:“我們不是退卻,隻是對不同的方向實施進攻。”
一位參加過長津湖戰役的美國陸軍海戰隊步槍連排級中士李•伯奇在接受雜志記者采訪時說:“美軍打過許多血腥殘酷的戰鬥,但長津之戰是一支小而紀律嚴明的軍隊戰勝了有壓倒性數量優勢的頑強之敵和嚴酷天氣的經典戰例。嚴酷的天氣以及我們擊退了6個中國師這一點使得長津戰鬥與衆不同。”
為什麼美軍和志願軍都宣稱從長津湖戰役裡獲得了勝利?難道幾十萬人參加的不是同一場戰役?
如果詳細分析的話,美軍指的是在戰術上的勝利。
在美軍看來,他們在數量上遠遠低于志願軍,屬于以寡敵衆。長津湖戰役爆發後,他們遭到了志願軍的分割包圍,處于劣勢。經過十幾天的激烈戰鬥,美軍除了1個北極熊團遭到志願軍成建制殲滅後,剩餘部隊大部分突出重圍,經曆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後,從興南港裝船撤離。
雙方的傷亡比例,似乎也支援美軍的說法。
資料顯示,在長津湖戰役裡,志願軍第9兵團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總傷亡人數超過了5萬人。美軍戰鬥傷亡10000多人,凍傷減員7000多人,總傷亡人數接近2萬。從傷亡比例上看,志願軍超過了美軍。
是以,長津湖戰役結束後,美軍給參戰人員頒發了大量勳章。
可是,長津湖戰役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大型戰役。戰役直接服務和受制于戰争全局,并不同程度地影響戰争全局,雙方都要通過戰役達成一定的戰略目标。
在長津湖戰役裡,美軍第10軍的戰略目标是在東線迅速推進,與西線美軍夾攻中朝軍隊,在聖誕節(12月25日)之前将中朝軍隊趕到鴨綠江邊。這場攻勢被遠東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稱為“聖誕節攻勢”。
志願軍第9兵團的戰略目标,是在長津湖地區阻止美軍第10軍的進攻,破壞掉麥克阿瑟的“聖誕節攻勢”。
對于志願軍第9兵團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戰略目标。不但是因為美軍第10軍裝備優良,下轄多支久經沙場、戰鬥力極強的王牌軍,還因為志願軍第9兵團武器簡陋,後勤匮乏。雙方根本就不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不僅如此,志願軍還需要克服惡劣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美軍後勤保障非常好,受到的不利影響較小)。
志願軍第9兵團憑着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克服了嚴寒的天氣,成功地遏制了美軍第10軍的進攻,還将這支不可一世的部隊趕出了東北部戰場。不光是美軍第10軍沒有達到戰略目标,就連麥克阿瑟的“聖誕節攻勢”也成為了泡影。
從這一層意義而言,志願軍第9兵團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基于此,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在賀電裡說:“正由于東西兩線的偉大勝利,基本上改變了北韓的局勢,迅速地轉入對敵反攻。”
主席在12月17日緻電志願軍司令部時說:“九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條件之下, 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