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官方代号】“耶誕樹”行動

【英文名稱】Operation Tannenbaum

【媒體稱呼】入侵瑞士

【密級】機密

【發起者】納粹德國

【運作程序】1940年6月25日

【目的】入侵瑞士行動計劃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雖然秉持中立,但瑞士并不能斷絕外界的惡念

【背景】

納粹德國發起的二戰,是一個巨大的侵略、占領與吞并行動,對于主要的對手,德國人計劃比較全面,包括對蘇聯以“巴巴羅薩”行動:傍上大人物,仍然改變不了抱頭鼠竄的命運、在蘇聯南部實施的“藍色”戰略性進攻行動(也叫“不倫瑞克”行動),對英國的“海獅”計劃等。

但對于周邊的小國、弱國,德國人也有充分考慮,比如對波蘭進行的“白色”行動、西線的“黃色”行動、對法國的“鐮刀閃擊”行動:天才的詭異傑作,識貨者和糊塗蛋迥異反應、“淡紫色”行動、“紅色”行動等等。

雖然瑞士恪守中立原則,但這并沒有抵消德國人内心的蠢動,很早就制訂了專門針對瑞士的代号為“綠色”的軍事占領行動(Operation Green)。甚至在戰争爆發之前,德國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入侵瑞士。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後,他向德語國家,特别是奧地利和瑞士的各種國家社會主義傾向組織提出了建議。由于戰術上的原因,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反複保證,如果歐洲發生軍事沖突,德國将尊重瑞士的中立地位。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阿道夫·希特勒

1937年2月,希特勒宣布,“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将尊重不可侵犯性,并将在任何時候都将尊重瑞士的中立地位。”德國對瑞士聯邦議員埃德蒙·舒爾泰斯鄭重聲明,并在德國入侵波蘭(“罐頭鵝肉”行動:“嚴謹的”雅利安人最靠譜的“假旗”行動、“希姆萊”行動)前不久重申了這一承諾。納粹德國在第一次擊敗歐洲大陸的主要敵人後,計劃放棄該國的獨立。

1941年6月,希特勒在與法西斯意大利上司人貝尼托·墨索裡尼和意大利外交部長加萊佐·齊亞諾舉行的一次會議上,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他對瑞士的看法:“瑞士擁有最令人厭惡、最悲慘的人民和政治制度。瑞士人是新德國的死敵。”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法西斯意大利上司人貝尼托·墨索裡尼

在随後的讨論中,德國外交部長約阿希姆·馮·裡賓特洛普直接提到了在兩個軸心國之間瓜分瑞士的可能性:“在公國詢問瑞士作為一個真正的時代錯誤是否有未來時,帝國外交部長微笑着告訴公國,他必須與元首讨論這個問題。”

1942年8月,希特勒進一步将瑞士描述為“歐洲表面上的一個膿包”,并将其描述為一個不再擁有生存權的國家,譴責瑞士人民是“我們集體行動的一個錯誤的分支。”

瑞士是一個小型的、多語種的、分散的民主國家,德國在這裡說從國家社會主義的觀點來看,共和國對講法語的瑞士同胞,而不是對跨越邊界的德國“兄弟”有着密切的聯系和忠誠,這完全是種族同質性和集體化的“元首國”的對立面。由于神聖羅馬帝國的暫時衰弱,獨立的瑞士國家得以存在,而在國家社會主義接管後,瑞士的權力又重建立立起來,這個國家已經過時了。

盡管希特勒輕視民主思想的德國-瑞士人是“德國人民的一支”,但他仍然承認他們作為德國人的地位。此外,全國民主行動黨公開的泛德政治目标要求将所有德國人統一為一個更大的德國,包括瑞士人民。“國家社會主義25點”計劃(25-point National Socialist Program,“曆史脈動”随後将立即釋出)的第一個目标是:“我們(國家社會主義黨)要求在人民自決權的基礎上統一大德國的所有德國人。”

在德國人的地圖、教科書中,大德國包括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波希米亞-摩拉維亞、瑞士講德語的地區和波蘭西部的但澤(今格但斯克-摩拉維亞)克拉科夫。這些地圖經常顯示出其為德國領土,而完全無視瑞士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地位。這些教科書作者之一的埃瓦爾德·班塞解釋說:“很自然,我們認為瑞士屬于德意志民族的分支,與荷蘭人、弗來明人、洛林人、亞爾薩斯人、奧地利人和波希米亞人一樣的分支......總有一天,我們會把(這些人)聚集在我們自己的統一旗幟下,任何想把我們分開的人,我們都會消滅!“

納粹各種聲音都在宣揚關于德國意圖”将德國的邊界擴大到舊神聖羅馬帝國的最遠的範圍,甚至更大的範圍。“盡管在思想上或政治上與納粹本身并不一緻,并且給予了他們智力上的支援,地緣政治學家卡爾·豪斯霍夫在他的作品中還是主張将瑞士劃分為周邊國家,羅曼迪(威爾士)将被授予維希法國、提契諾給與意大利、瑞士中部和東部則歸屬德國。

有鑒于此,瑞士并未得過且過,國防開支的增加得到了準許,第一批1500萬瑞士法郎(在1億瑞士法郎的多年總預算中)用于現代化。随着希特勒在1935年放棄《凡爾賽和約》,這項開支增加到了9000萬法郎。1933年,K31成為瑞士步兵的标準步槍,在易用性、準确性和重量方面優于德國的KAR98。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将生産近35萬輛瑞士有一種獨特的通用戰車。在和平時期,沒有一個軍官的軍銜高于庫爾普斯科曼丹(三星将軍)。然而,在戰争時期和“需要”的時候,聯邦國防軍選擇了一名将軍來指揮陸軍和空軍。1939年8月30日,亨利·吉桑在227票中以204票當選。

兩天後,德國國防軍入侵波蘭,導緻英國向德國宣戰。吉桑召集了總動員,并釋出了“貝菲爾”行動第1号(Operations Befehl Nr. 1),這是一系列不斷發展的防禦計劃中的第一個。第一個将現有的3個陸軍部隊配置設定到東部、北部和西部,預備役在該國的中部和南部。吉桑于9月7日向聯邦委員會報告,在英國宣戰之際,“我們的整個軍隊已經處于其作戰位置。”他還讓他的總參謀長将服役資格年齡從48歲提高到60歲(這些年齡的人将組成後方梯隊陸戰隊),并指令組建一支10萬人的全新陸軍軍團。

1940年6月25日,法國投降之日,德國開始計劃入侵瑞士。此時,法國的德軍由3個集團軍組成,102個師有200萬士兵。瑞士和列支敦士登被被占領的法國和軸心國完全包圍,是以吉桑釋出了“貝菲爾”行動第10号(Operations Befehl Nr. 10),對現有的瑞士軍隊進行了全面的防禦計劃檢查——南部是聖莫裡斯和聖戈特哈德海峽,東北部的薩根要塞将作為防禦線,阿爾卑斯山将是他們的堡壘。瑞士第二、第三和第四軍團将在邊境上與采取拖延行動,而所有可能撤退的群眾都将撤到阿爾卑斯山的避難地,即“國民庇護所”。然而,人口中心都位于北方的平原上。為了讓剩下的人活下來,他們隻能被留給德國人。

希特勒要求檢視入侵瑞士的計劃。陸軍統帥部弗蘭茨·霍爾德元帥回憶說:“我經常聽到希特勒對瑞士的暴怒,考慮到他的心态,這可能随時導緻軍隊的軍事活動。”

奧托·威廉·庫爾特·馮·蒙格斯上尉送出了一份進攻計劃草案,計劃由威廉·裡特·馮·萊布将軍上司的“C”軍團和第12軍負責主攻。萊布本人親自勘察了地形,研究了最有希望的進攻路線和抵抗力最小的路徑。蒙格斯在他的計劃中指出,瑞士是不可能抵抗的,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非暴力的德國吞并。他寫道:“鑒于瑞士目前的政治形勢,它可能會以和平的方式接受最後通牒的要求,是以在好戰的邊界過境之後,必須確定迅速過渡到和平入侵。”

計劃繼續進行修訂,直到10月,12軍送出了第四份草案,這就是現在稱為“耶誕節”的行動。最初“耶誕節”的計劃要求有21個德國師,但陸軍統帥部把這個數字被修訂為11個。霍爾德本人曾研究過邊境地區,并得出結論,“朱拉邊境沒有為進攻提供有利的基地。瑞士地勢起伏不定,在連續不斷的森林覆寫的地形橫穿攻擊軸。杜布斯河和邊境的交叉點很少,瑞士邊境的位置也很堅固。”

他決定讓一個步兵在朱拉佯裝,以吸引瑞士軍隊,然後像在法國那樣在後方切斷它。随着11個德國師和大約15個意大利師準備從南部進入,瑞士正在考慮大約30萬到50萬人的入侵。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行動經過】

雖然“耶誕節”行動前後幾易其稿,但希特勒從來沒有主動出擊——原因至今仍不确定。

盡管德國國防軍在進攻中佯攻瑞士,但從未試圖入侵。

D日(1944年6月6日,“霸王”行動序列:看巨人範兒十足的超重胖子如何指揮千軍萬馬的發起之日)之後,行動暫停。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D日紀念波普

【後續】

德國在對瑞士的預期征服中的政治目标是為德國重新獲得大部分“種族适宜”的瑞士人口,并旨在直接吞并德國帝國,至少吞并德國民族的一部分。

1941年9月,不同的人适合擔任瑞士與德國的“重新聯盟”的國會議員,以及其後的國會議員,以及他的下屬哥特洛布·伯傑的職務。瑞士和德國人口的演算。1942年德國黨衛軍成立,海因裡希·希姆萊還試圖将黨衛軍擴充到瑞士。

在希姆萊檔案中也發現了一份名為“阿克辛”S(印有全信頭的納粹黨衛軍、納粹黨衛軍、阿克丁黨衛軍)的檔案。它較長的描述了在瑞士建立納粹統治的計劃過程,從最初被德國國防軍征服到它作為德國省的完全鞏固。目前還不知道這項準備好的計劃是否得到了德國政府的任何高層成員的支援。1940年6月,在康比涅第二次停戰之後,德意志帝國内政部就把法國東部的一條狹長地帶從索姆河口并入湖中提出了一份備忘錄,打算将日内瓦作為戰後德國殖民地的保留地。計劃中對瑞士的解剖将符合這一新的法德邊界,盡管語言上存在差異,但實際上使講法語的羅曼底地區也被并入德意志帝國。

在戰争期間,瑞士保持中立。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海因裡希·希姆萊

【關聯性】

“耶誕樹”行動屬于軍事戰略行動,由于行動并未實施,且在策劃過程中并沒有清晰的戰術行動作為支撐,是以僅僅是一個孤立的計劃而已。

但是,這種表述又并不算準确,因為:

1、其有一定的遞延脈絡,主要是最初的全國民主行動黨公開的“國家社會主義25點”計劃、“綠色”行動發展而來,具有密切的内在關聯性;

2、是衆多征服周邊弱小國家的軍事戰略行動之一,具有嚴密的戰略組織性:

3、引發了瑞士的一連串“貝菲爾”行動軍事戰備行動,雖然沒有更新為軍事對抗行動。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影響】

德國在貝尼托·墨索裡尼統治下的戰時盟友意大利希望瑞士的意大利語區成為其在歐洲,特别是提契諾的瑞士州不可撤銷的主張的一部分。在意大利阿爾卑斯山地區的一次旅行中,他向随行人員宣布,“新歐洲……不能有超過四五個大國家;小國家[将]沒有進一步的理由,而且[将]必須消失”。

1940年,意大利外交部長加萊佐·齊亞諾與德國外交部長約阿希姆·馮·裡賓特洛普(也有希特勒出席)舉行圓桌會議,進一步讨論了該國在軸心國主導的歐洲的未來。齊亞諾提出,如果瑞士解體,它應該沿着阿爾卑斯山脈的中心線進行劃分,因為意大利希望将邊界線以南的地區作為其戰争目标的一部分,這将使意大利控制提契諾、瓦萊斯和格蘭登。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意大利

【評論】

“耶誕樹”行動是納粹德國胎死腹中的衆多行動中的一個,對于整體戰争程序影響微乎其微。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代号說明】

“耶誕樹”行動,還有音譯作“坦南鮑姆”行動、“坦能堡”行動等,行動内在是一緻的。

但是,本行動在英文中被稱作“杉樹”行動(Operation Fir Tree),或幹脆就是“聖誕樹”(Operation Christmas Tree)。也就是說,“耶誕樹”行動實際就是源于英語譯法。

“耶誕樹”行動:命懸一線的小國,中立并不能保證安全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将成為堅定“曆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劃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