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1、點選标題下"航旅圈"

2、在"添加朋友",查找公衆号"航旅圈",或搜尋"airwefly"

3、微信關注:29433143,标注"航旅圈+身份",加入航旅圈微信群

年底趁着學校winter break和上司去了一趟日本和澳洲度蜜月。日本的主打是溫泉、購物、還有米其林餐廳,澳洲的主打則是自然和休閑。事實證明兩個地方都挺好玩的,各有風采。本文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本次西澳之旅。

當初之是以選擇西澳而不是更受歡迎的悉尼、墨爾本,主要是想感受這塊神奇的古老大地。雖然說大地都是“古老”的,但西澳尤其如此。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就來自于西澳洲的Jack Hills,年齡為44億年。撇開這種地質上的驚奇之外,西澳還有着壯麗的海岸線、迷人的沙灘、可愛的動物、璀璨的星河。西澳的這種純粹自然的魅力直到今天也讓人難以忘懷。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Island Rock, Kalbarri National Park, WA)

泰航頭等+商務飛行體驗

(KIX-BKK-PER)

本次出行采取的是“袋鼠跳”模式,先從美國出發到達日本,在關西遊玩一周後飛往澳洲。這樣的好處是有日本這樣一個緩沖地帶,不至于旅途過度勞累。

從日本前往西澳沒有直飛,最短需要一次轉機。常見轉機點包括東南亞地區(HKG/SIN/BKK/KUL)以及澳洲東岸(SYD/BNE/MEL)。本次我們選擇了泰航的航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隻有他家有裡程票放出(這一點要贊),其次才是考慮餐飲和服務。最終兩張裡程票花費12萬UA裡程外加稅費少許,KIX-BKK頭等艙,由747執飛;BKK-PER商務艙,由787執飛。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本來在買票時看到的是新艙的744,不料當天臨時更變了機型,登上飛機之後發現是老版的頭等艙座椅,不過好在能夠全平躺。和半開放的新suite相比這款座椅稍顯老氣,但保養得不錯。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頭等艙位于747一層的頭部。空間上來說,鼻尖處的1A和1K是最佳座位,但隐私性欠佳。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後面的座位呈兩排1-2-1分布,全頭等艙總共10個座位,是以空間也非常充足。第三排後面是兩個廁所,廁所旁邊是商務艙。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這種廁所大門直面座位、頭等商務之間毫無間隔的設計貌似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行李架分布在兩側,而不占據中間上方的空間,這使得艙内整體感覺更開闊,但缺點是儲物空間的減少。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入座之後的鮮花、巧克力、和熱毛巾。

泰航頭等艙提供了降噪耳機,但效果一般。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頭等艙配備的是與Rimowa合作的洗漱包,塑膠硬殼很有質感。但我個人感覺對于常旅客而言,硬殼太占行李空間了,反倒是國泰商務那樣的軟包更加實用——雖然可能沒那麼漂亮。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洗漱包内的備品

沒有什麼特别出衆的物件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起飛的香槟是大名鼎鼎的2004年Dom Perignon,贊美之詞就不說了,口感和層次對得起它的價格。值得一提的是香槟杯提前冷處理過(注意底部的結霜),這個細節值得肯定。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因為是老艙的緣故,硬體各方面都有些落伍。電視機要從桌闆處彈出而且反應不靈敏,螢幕大小和分辨率放在當今的市場上也顯然沒了競争力。希望泰航早日能把座艙更新完成。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以下是當天的菜單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首先送上的是開胃小菜,鴨肉球、培根卷蘆筍、蟹肉餃子,其中的培根給人印象深刻。說實話培根和蔬菜都很百搭,因為培根自己出油,是以會帶給蔬菜一種額外的香氣。自從發現培根這個特點,再也不用抱怨美帝沒有豬油賣了。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接着是頭盤,第一道頭盤是牛肉和鴨,第二道頭盤是生魚片若幹。因為是大阪出發,生魚片很新鮮并不意外。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随之而來的是番茄湯。再接着是主餐,選擇的水煮海鮮,但和前餐相比起來主菜并沒有特别突出之處,相反我覺得生魚片更好吃。主餐結束之後便是水果,分量不多但味道很新鮮。

上午11點起飛的航班,在吃完午之後決定小憩一下,于是請來了乘務員鋪床,最後的效果是這樣的: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黃色的毯子猶如龍袍加身)

睡了一覺之後很快就要到達曼谷,是以沒有接着拍圖。整體來說因為臨時改舊艙的關系讓此行的體驗稍微打了一些折扣,餐飲的話放之與其他家的頭等艙相比也沒有特别閃光之處,是以隻能說體驗僅僅及格。

第二程是787執飛的BKK-PER,上面采用了與CA和UA同一款的全平躺座椅,也是2-2-2布局。平心而論在787上設定一排六座是有點局促的,是以新飛機固然是好,但有條件的話還是選擇777更為寬敞。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登機前的經典角度,雖然我也不大清楚這個角度為什麼會成為經典……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商務艙第一排入座。之是以特意選擇第一排是因為腳部空間最充足。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機上發放的降噪耳機以及IFE的遙控器

觸摸式小屏

已經越來越流行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窗外,畢竟是TG的大學營,放眼望去全是紫色。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商務艙菜單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因為是一大早的飛機,是以可以要求晚些時候再上午飯。

待到中午時分再開始餐飲服務,首先是堅果。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之後所有的東西就在一個盤子裡面端上來了。我選擇了綠咖喱牛肉,吃完之後的感覺是咖喱很辣很開胃,但分量不夠多,感覺沒吃飽。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不過沒吃飽也沒關系,因為飛機就要降落,這樣正好留着胃口去吃大餐。望着窗外一望無垠的廣袤土地,心中有點小激動。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降落之後入境、提行李、過海關一氣呵成,不得不感慨人少就是好。出機場之後第一件事其實是搞定上網,這次我們選擇了Vodafone的移動4G WiFi,79澳币買8個G的流量(可充值),而且這個路由器就歸你了,理論上來說到别的國家也可以使用當地的4G卡,想想挺劃算的。缺陷就是電池不經用,一次充電大概能支撐5個小時。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出機場後很友善就拿到了車,雖然網上的租車方是Alamo,但在Perth機場的實際業務Alamo外包給了Redspot這家公司。有意思的是,澳洲的車輛靠左行駛,駕駛座在右側,雨刮器和轉向燈的撥片位置也是相反的,是以需要一定時間習慣。如果大家看到在路上一個車開着雨刮器變道的話十之八九就是遊客了。

「遊記」印度洋畔的滄海遺珠——西澳洲之旅(上)

到達澳洲之後,會有什麼樣的風景什麼樣的趣聞,哪裡有好吃的好玩的?請移步本期推送另一篇文章。

文章轉載自飛客茶館,原作者DEV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