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是一種非常漂亮的大貓,目前主要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以及亞洲一小塊地方裡面,主要分成兩個亞群,分别是非洲獅群以及亞洲獅群,8個亞種,分别是剛果獅、安哥拉獅、南非獅、東非獅、西非獅、亞洲獅、巴巴裡獅以及開普獅,其中開普獅和巴巴裡獅分别于1858年、1925年相繼滅絕。目前所有的獅子亞洲都是保護動物,但在非洲,仍有不少盜獵的事情發生。

8個獅子亞種
獅子的生存現狀相較于老虎這種同級别的大貓來說,雖然要好一點,但是同樣也不容樂觀,曾經的亞洲獅遍布西南亞,占據了地中海至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可後來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一度瀕臨滅絕,好在人們及時醒悟,将剩下的所有獅子全部捕獲進行人工繁育,亞洲獅這一支血脈才得以完整儲存下來,如今的亞洲獅雖然數量少,卻也算有一個好歸宿,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吉爾森林國家公園裡面。
獅子的分布圖
不管是出于生物多樣性還是出于其他的目的,保護獅子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是以人類有使命也有義務去保護這種大貓。那麼究竟在該怎麼做呢?通常針對瀕臨滅絕的動物,人們都是建立保護區進行人工繁育的,但是目前很多獅子亞種還沒有達到這種地步,野生數量雖說不樂觀了,但是也并沒有那麼消極,是以從這個層面出發,坦尚尼亞的做法倒是值得借鑒。
馬賽獅
在馬賽人的生活區域裡面,獅子和人類沖突曾經是很頻繁的事情,由于人類的活動,導緻獅子的生存地不斷縮小,這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獅子、豹子等食肉猛獸會經常捕殺家畜,而馬賽人則會殺死獅子作為它捕殺家畜的報複,由于長年累月的殺戮,以及缺乏獵物、栖息地的喪失,非洲獅在過去的30多年裡面大幅度減少,相較于1980年來說,減少了約有4萬多頭。
馬賽人的傳統圍欄
雖然馬賽人一直是居住在防獸欄裡面的,但是傳統的防獸欄一般由金合歡刺構成,他們用這種圍欄将居民區和牆院圍了起來,用以阻擋獅子等猛獸,但是金合歡刺在陽光下很容易就枯萎,久而久之就變得形同虛設一般,猛獸們輕而易舉就穿過圍欄進入到人們的生活區域,在這裡大肆捕殺家畜,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傷人,這無疑進入了一個死循環,獅子越發捕食家畜,人們就越發瘋狂報複。
其實這有一部分是獅子習性的緣故造成的,因為大貓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正如食人的老虎一定要捕殺掉一樣,捕食家畜的難以程度遠遠比捕食野生動物低,嘗到了甜頭之後的猛獸們,就會形成一種生存經驗,這種經驗在群内傳播,就更加加劇了猛獸捕食家畜的情況,若想這種事情不再發生或減少,隻有當知道這種知識的最後一個個體死亡,這種知識才會在種群之間斷代,直到新的個體再次嘗到這種甜頭為止。
改良後的新型圍欄
言歸正傳,坦尚尼亞究竟采取了什麼方法保護獅子呢?前面說過,傳統馬賽人的圍牆是由金合歡刺構成,這種圍欄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直到後來環保主義者和當地人更新了這種裝置,除了金合歡刺之外,還在外層種上了樹木,并且用鐵絲網圍起來,以達到強化圍欄的效果。事實上這一做法的确起到了成效,無論是獅子還是豹子等猛獸都無法穿越,讓人們的生活區域和猛獸的活動區域分隔開了。
從業人員在塔蘭吉雷國家公園裡面修建圍欄
坦尚尼亞北部的塔蘭吉雷國家公園裡面有62道這樣的圍欄,将人類的和獅子隔離開來,據馬賽觀察員報告說,自從建了圍牆之後,從2003-2013這10年的時間裡面,隻發生了兩起猛獸襲擊事件,也就是說這類圍欄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它的阻斷成功率在99%之上,不僅讓人們免受獅子等猛獸的侵害,更讓野生動物們免受人類的打擾,進而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傳統馬賽人殺獅
看了上面的做法,我們不難想到這其中的原理,主要就是減少獅子與人類之間的沖突,馬賽草原上一共有十幾個社群,在安裝這種圍欄之前,這裡每年都會發生大量的食肉動物襲擊牲畜的事件,而每年也都會有80多頭獅子喪生在人類的手中,但是自從安裝了圍欄之後,生活在圍欄裡面的馬賽人,停止了對獅子的報複行為,他們沒有殺死任何一頭獅子或者是豹子、鬣狗之類的猛獸了。
華南虎
其實世界上不少的大型食肉動物都是因為與人類的沖突太大而成瀕臨滅絕的,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華南虎,在早年間因為“人虎沖突”嚴重,進而興起了一股“除虎害”的運動,直接導緻了華南虎的野外滅絕。是以說坦尚尼亞的做法是人類拯救野生動物邁出的一大步,因為它幾乎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難題,當然,保護獅子所要做的事情還遠不止如此,這需要全世界人的共同努力。
(喜歡請給個贊,原創作品,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