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2020年一起肉牛病毒性腹瀉病情為例,分析其流行現狀及診治

以2020年一起肉牛病毒性腹瀉病情為例,分析其流行現狀及診治

本文以2020年一起肉牛病毒性腹瀉病情為例,從該病發病情況、流行現狀、主要診斷方法、可行防控措施幾方面,對該病進行了相關分析探讨,以期提升我省基層養牛業綜合防治肉牛病毒性腹瀉疾病的技術水準和成效。

一、發病情況

2020年4月初,通榆縣某鄉村肉牛養殖場向當地獸醫部門反應一起肉牛頑固性腹瀉疫情,患牛病程時間在3天到5天之間,最初發現的異常症狀為食欲減輕,精神及其萎靡,個别患牛廢絕食欲,患牛普遍存在噴射狀水樣腹瀉情況,部分患牛水樣糞便内含有粘膜組織碎片與血液,觀察患牛機體,出現了快速消瘦變化,一些患牛鼻鏡上出現潰爛面,停止反刍行為,保持40℃左右體溫。發現病情後,該養牛場的技術人員對患牛采取了抗生素先期治療措施,效果不明顯,牛場繼續增加患牛數量,于發現病情4日後上報獸醫站,經過獸醫站專業技術人員現場觀察,将疫情初步确診為一起肉牛病毒性腹瀉疾病,現場對患牛糞便進行采集,經過實驗室開展的RT-PCR檢測,最終确診了本次疫情為牛病毒性腹瀉,采取相應治療手段,快速控制住了病情,避免養牛場受到更多損失。

二、流行現狀

牛病毒性腹瀉疾病的傳染源并不單一,患牛鼻分泌物、眼分泌物、乳汁、血液、尿液、糞便中均有一定含量病毒,可以成為傳染病毒的媒體,此外攜帶病毒的肉牛也具備傳染性,可能污染整個牛場的飼料、飲水、環境,健康牛在病毒的傳播污染下,可通過采食、飲水、呼吸感染病毒性腹瀉疾病,研究病例可以發現,主要的傳播途徑為消化道和呼吸道,注意該病可通過母牛垂直感染給犢牛。所有年齡、品種的肉牛都有可能感染病毒性腹瀉疾病,易感群體為6月齡到18月齡之間的犢牛,如果養牛場未建立起規範化飼養管理模式,母牛分娩後犢牛初乳攝取不及時,牛群生長環境寒冷,圈舍潮濕,每個圈舍飼養數量和密度過大,清潔衛生水準差,消毒措施不全等,均可能成為發病誘因。一般來說,急性發病常見于新疫區,基本在5%左右的發病率,不過具有90%到100%的極高病死率,老疫區的病毒性腹瀉疾病死亡率、發病率都不高,且急性發病情況非常少見,不過有50%以上的隐性感染率需要注意,爆發性發病多出現在全封閉舍飼的養牛場中。

以2020年一起肉牛病毒性腹瀉病情為例,分析其流行現狀及診治

三、診斷方法

肉牛病毒性腹瀉疾病的診斷基本分為三步進行,首先觀察臨床症狀,其次結合病理變化,最後結合實驗室檢測結果。

3.1、臨床症狀

慢性型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不明顯,僅個别患牛體溫超出水準标準,較多分泌物以漿液狀态從患牛眼中流出,鼻鏡有連成一片的糜爛現象,門齒多見發紅變化,趾間常發生皮膚糜爛壞死問題,多伴有蹄葉發炎狀,皮膚破爛情況較為嚴重,呈皮屑狀皮膚,其中為明顯部位為耆、頸、耳後幾處,多數患牛病情發展2個月到6個月期間出現病死情況,一些患牛病程超過1年,因為過久的病程,患牛持續向外界環境排出病毒,是以是傳染慢性肉牛病毒性腹瀉疾病的主要來源。

急性型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感染病毒患牛發病潛伏期為7天~10天,發病非常突然,快速升高體溫,基本在40℃到42℃之間,食欲迅速降低,精神過于不振,個别患牛有臌氣情況,病情發展3天左右後,患牛口腔壞死面積加大,腹瀉嚴重時可能因急性脫水而死亡,病程在7天左右開始出現病死情況,體質較差的患牛發病2天後就可能病死。

3.2、病理變化

剖解病死牛可以發現以下主要病理變化:消化道與淋巴組織存在病變問題,齒龈、上颚、鼻鏡、鼻孔粘膜處存在潰瘍和糜爛問題,食道粘膜出現大小面積不一的糜爛問題,糜爛現象具有直線為排列特點,空腸、盲腸、結腸、小腸存在壞死性、潰瘍性、出血性驗證問題。患牛為初生犢牛時,兩側腦室出現積水情況,小腦發育嚴重不全,患牛為妊娠母牛時,流産幾率加大,胎兒排出後真胃内、食道、氣管、口腔處均出現了潰瘍竈以及血斑。

3.3、實驗室檢測

實驗室從業人員将病死牛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腸内容物提取操作,接着進行生理鹽水的适當添加,然後于冰上開始研磨,一定時間靜置後,對上清液采取負染操作,開始電鏡檢測,可以觀察到病毒樣粒子以圓形形狀大量存在,大概60nm左右直徑,粒子表面有10nm到20nm環形亞機關和囊膜。

四、防控措施

首先,養殖場要按時完成肉牛免疫接種程式,适宜的疫苗接種時間在犢牛斷奶前後進行即可,可降低犢牛感染病毒性腹瀉疾病幾率。母牛和公牛進行配種措施前需再次落實1次免疫接種程式,達到母牛、公牛、犢牛機體免疫力集體增強的效果。

以2020年一起肉牛病毒性腹瀉病情為例,分析其流行現狀及診治

其次,及時隔離換牛,養殖場發現疑似患牛後立即隔離,密切觀察,增加日常體溫監測頻率,對患牛糞便情況做好記錄,確定健康牛群、可疑牛群、初步确診牛群能夠單獨飼養管理,便于控制病情的傳播發展。

再次,加強消毒措施,養牛場可使用百毒殺溶液(1:500倍稀釋)加強消毒噴灑作業,頻率開始為1次/天,連續進行七天後按照一次/星期頻率開展即可。

最後,對症治療,盡管現階段沒有特效藥治療肉牛病毒性腹瀉疾病,不過及時采取滅活組織液療法、血清療法可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靜脈注射頭孢噻呋鈉、維生素、葡萄糖酸鈣、輔酶A、ATP、葡萄糖生理鹽水等,均可緩解患牛重症,加快患牛恢複速度。

作者:楊志濤 獸醫師 唐建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