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哪些原生動物可能導緻小龍蝦的疾病發生?

作者:吉山花瑤

有哪些原生動物可能導緻小龍蝦的疾病發生?

研究結果已經證明,有一些原生動物是小龍蝦的病原體。如小龍蝦的的微孢子蟲病(Microsporidiosis)、膠孢子蟲病(Psorospermiasis)、四膜蟲病(Tetrahymeniasis)、離口蟲病(Apostomes)等,都是由原生動物引起的。

可能是因為微孢子蟲和膠孢子蟲即使沒有特别精良的儀器裝置,也可利用非常基礎的儀器裝置進行研究。是以,人們對這2種能導緻小龍蝦死亡的寄生蟲病開展的研究是最多的,雖然我們對這些疾病相關病原生物學知識還是相當有限的。寄生在小龍蝦上的膠孢子蟲的孢子在100多年前就有相關描述,但是它的分類學地位則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才被搞清楚。

被寄生各種寄生蟲的小龍蝦是否就發生寄生蟲疾病,與小龍蝦所處的環境是有關的,也就是說這些寄生蟲病也可以通過環境控制而得到有效預防。如四膜蟲、離口蟲的感染等,是可以通過環境改善等措施如換水或者減少養殖水體中有機物負荷達到有效地控制的。不過,由于人們關于微孢子蟲、膠孢子蟲等寄生蟲的基本生物學特性尚缺乏深入了解,是以,對于小龍蝦的這些寄生蟲病尚沒有特别有效的控制措施。

(1)微孢子蟲病。微孢子蟲病是頻繁發生于小龍蝦中的疾病,因為這種疾病發生後,患病蝦肌肉顯示明顯白化的臨床症狀可以很容易地辨識。

微孢子蟲病在野生小龍蝦種群中的感染率通常小于1%。但是,有少數報道認為這種寄生蟲病的傳播速度很快。因為微孢子蟲病在野生小龍蝦種群中檢查到的相關報道比較多,是以,有人建議在小龍蝦養殖中将微孢子蟲病作為重要的預防對象設計養殖管理措施。不過,在半集約化方式人工飼養的淡水螯蝦中觀察到的并非這樣的情況,即在人工飼養的小龍蝦中微孢子蟲病很罕見。根據對人工飼養的小龍蝦進行的微孢子蟲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從野外收集小龍蝦開始飼養後的第1年和第2年或多或少地受微孢子病的影響,而在以後的飼養過程中就沒發現有微孢子蟲感染的小龍蝦了。雖然現在對這種現象的發生原因尚不清楚,推測可能是因為微孢子蟲具有比較複雜的生活史,完成其生活史除了要求有小龍蝦作為寄主之外,還需要有其他的宿主參與其繁殖過程,而這些宿主可能是被半集約式的小龍蝦養殖方式排除在外的魚或其他生物。

當然,上述推測還需要有試驗結果的支援,至今還沒有成功的試驗報道。通過飼喂被微孢子感染的淡水螯蝦組織給同一種類的健康小龍蝦,已經證明了可以将微孢子傳播感染成功,尤其是屬于微孢子蟲的病特别是特漢蟲( Thelohania )與類似特漢蟲( Thelohania -like)。在歐洲,淡水螯蝦中常見的微孢子蟲主要有特漢蟲屬( Thelohania )和匹裡蟲屬( Pleistophora )的一些種類,而特漢蟲( Thelohaniacontejeani )是最為常見的微孢子蟲。(2)膠孢子蟲病。最近,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對寄生蟲基因分析結果表明膠孢子蟲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原生動物,與水生動物病理學中研究比較多的另一些原生動物,如皮下隔孢蟲( Dermocystidium )、小瓜蟲( Ichthyophonus )和瓣形蟲(osetteagent)等親緣關系較近。在歐洲小龍蝦體内感染的哈氏膠孢子蟲( Psorospermiumhaeckeli ),與感染澳洲螯蝦和美國小龍蝦的種類具有明顯不同。雖然膠孢子蟲對小龍蝦不具有高緻病性,但是,在小龍蝦養殖中發現在死亡的蝦體内往往可以檢查出大量的膠孢子蟲。在大量死亡的小龍蝦中凡是能檢查到膠孢子蟲寄生的個體,蟲體大多是在伴有眼睛壞死的觸覺腺中存在。

(3)四 膜 蟲 病 。梨 形 四 膜 蟲

( Tetrahymena pyriformis )是小龍蝦的機會緻病生物。當條件适宜時也可能會感染小龍蝦。纖毛蟲可能通過表皮傷口侵入小龍蝦血腔,并且依靠小龍蝦血細胞及其組織生活。組織學觀察結果表明,被梨形四膜蟲感染的小龍蝦血腔中通常存在數量驚人的纖毛蟲,通常鰓組織中也可以發現這種現象。在新鮮的鰓組織中,還可以觀察到寄生蟲依靠纖毛迅速移動,并且随着其纖毛圓周運動使小龍蝦鰓組織遭受破壞。

(4)離口蟲感染。在美國已經有小龍蝦鰓上感染離口蟲的報道,但是,相對于其他種類而言,這種寄生蟲對小龍蝦是危害很小的。

有哪些原生動物可能導緻小龍蝦的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