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深知養殖從業不易,共謀水産行業繁榮。不誤導不誇大不炒作不标題黨。用養殖人的語境,讓你在短時間内享用一份精品!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赤皮病又稱出血性腐敗病,赤皮瘟、擦皮瘟等。赤皮病是草魚、青魚、鯉魚、團頭鲂等的主要和常見的細菌性魚病之一。多由熒光假單胞菌感染,引起魚體兩側皮膚充血發炎、鱗片脫落的魚病。常在運輸、拉網等操作或寒冬魚體表皮損傷後發病,是以,可以通俗稱為"魚類受傷病"。此病多發生于2-3齡大魚,當年魚也可發生,常與腸炎病、爛鰓病同時發生,形成并發症,合稱"老三病"。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一、病原

赤皮病病原是熒光假單胞菌。短杆狀,兩端圓形,單個或兩個相連,有動力,極端1-3根鞭毛;無芽孢,杆狀,革蘭氏陰性。廣泛存在于水中,土壤中。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瓊脂培養基上的菌落呈灰色,半透明,24小時左右開始産生綠色或黃綠色的色素,彌漫培養基;肉湯培養生長豐盛,均勻渾濁,微有絮狀沉澱,表面有光滑柔軟的層狀菌膜,一搖即散。24小時後,培養基表層産生色素;明膠穿刺24小時後杯狀液化,72小時後層面形液化,液化部分現色素;馬鈴薯培養中等生長、微凸、光滑、濕潤,菌落呈綠色,培養基2天呈綠色。兔血瓊脂β型溶血。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二、發病原因

傳染源是被熒光假單胞菌污染的水體、工具及帶菌魚。魚的體表完整無損時,病原菌無法侵入魚的皮膚。隻有當魚因捕撈、運輸、放養使魚體受機械損傷,或凍傷,或體表被寄生蟲寄生而受損時,病原菌熒光假單胞菌才能乘虛而入,引起發病。

病魚多在拉網,轉塘、運輸、裝和卸等過程中,因不當操作或者野蠻捕撈時,造成魚的體表皮損傷後發病,并且多為并發症。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三、流行情況

在我國各養魚地區,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撈、運輸後,及北方在越冬後,最易暴發流行。但以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較為常見,以水溫25—30℃時為流行盛期,尤其是在捕撈、運輸後。發病往往與魚體受傷有關,是條件緻病菌。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四、症狀

患赤皮病的病魚行動緩慢,反應遲鈍,衰弱、離群獨遊,有氣無力的遊于水面間。體表出血發炎,鱗片脫落,尤其是魚體兩側及腹部最為明顯。有時體表粗糙,粗甲落甲,脫粘無泫。低溫時段可在體表病竈處常繼發水黴感染,常說的“長毛”,會加重病勢,發病幾天就會死亡。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病魚頭部顔色明顯變深,鳍的基部或整個鳍充血,鳍條末端腐爛,常爛去一段,鳍條間的軟組織也常被破壞,使鳍條呈掃帚狀,稱為“蛀鳍”。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有時魚的上、下颌及鰓蓋也充血發炎,呈塊狀紅斑。甚至在魚的上下颚及鰓蓋部分充血,鰓蓋内表面的皮膚常被腐蝕成一個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這是并發爛鰓病。

患赤皮病的病魚因病停食、拒食時,腸道無食,有時魚的腸道也充血發炎,腸腔中充滿黏液,可能同時繼發腸炎病。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五、診斷及依據

根據症狀及流行情況進行初步診斷。确診需分離、鑒定病原菌。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魚的皮膚,是以病魚有受傷史,這點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因赤皮病的症狀比較明顯,而且都在體表,根據外表症狀及病理變化即可診斷,是以赤皮病通常通過肉眼觀察便可确診。仔細觀察體表病變部位:是否有鱗片脫落,在鱗片脫落處是否有出血點或出血斑;鳍條是否完整,基部是否充血;進一步觀察肌肉是否有出血點、腸道是否發紅等。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六、赤皮病與疥瘡病的差別

注意赤皮病與疖瘡病相似又有相差別的地方,疖瘡病的初期魚體表面也發炎充血,鱗片脫落,但局限在小範圍内,且紅腫部位高出體表,也就是說,疖瘡病的"瘡"長出在體表之上。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七、預防

(1)在捕撈、運輸、放養等操作過程中,盡量避免魚體受傷。買魚再養時,盡量找操作娴熟,信譽好的養魚場點。不買長途魚,不要上市魚,不買大體魚(大魚折騰掙紮兇),不要體弱之魚。

(2)選擇優質健壯苗種,在苗種下塘或轉塘之前用藥消毒一次,或者在苗種下塘或轉塘時用藥浸泡後下塘。比如1-3%的食鹽水,每立方米水體放15-20克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15-30分鐘,或用其它殺菌藥泡浴浸泡。

(3)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優良水質,嚴防魚體受傷;在北方越冬池應加深水位,以防魚體凍傷;投喂優質飼料,增強魚體抵抗力。

(4)發現魚有寄生蟲寄生時,要及時将寄生蟲殺滅和驅除(體内蟲)。

(5)在運輸、拉網等操作後及時用藥消毒。發現魚體受傷後,應立即全池遍灑1-2次消毒藥。如果一旦有發病征兆,就要立即治療。

(6)溶氧充足。水中溶氧量維持在5毫克/升左右為宜。

(7)挂簍(袋)。在餌料台區域,用硫酸銅或漂白粉等藥物挂簍、挂袋。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八、治療

赤皮病同其它魚病一樣,宜早預防早治療。在平時一般可以每月預防用藥一次,在魚轉塘、下塘後,無論有傷無傷,均可前瞻性用藥防控有利。在發病早期時,尚可救治,3-5天為一個療程治療。如果病情嚴重時,很難有治療效果。以下為選擇用藥,僅為建議。

1.外用藥:以消毒殺菌劑兼用殺蟲劑為主。

(1)推薦參照魚類敗血症和出血病防控方法。全池潑灑暴血平(或暴血停)和混殺特安(或混殺安),各藥連用兩次(天)為一個(4天)療程,用量和注意事項依使用說明。利用暴血平的止血因子和混殺特安的蟲菌雙殺,該法療效顯著。

(2)全池潑灑消毒殺菌劑。

8%溴氯海因,0.2-0.3克/立方米。

二氧化氯150-200克/畝,嚴重時用到250克/畝。

聚維酮碘250毫升/畝。

底質差的魚塘用強氯精(2斤/5畝)+戊二醛(125毫升/畝)一起潑灑。

底質好的塘可用戊二醛(125毫升/畝)外潑灑。

二氯異氰尿酸鈉(含有效氯60%) 0.5-0.6克/立方米。

三氯異氰尿酸(含有效氯85%) 0.4-0.5克/立方米。

45%的苯紮溴铵100毫升+20%的戊二醛250毫升配合使用。

(3)使用殺蟲藥劑。比如:敵百蟲,硫酸銅等系列殺蟲藥劑潑灑。

(4)中藥劑外用。

五倍子。每立方米水體放2-4克。先将五倍子磨碎後用開水浸泡。

烏桕葉。每立方米水體放3.7克幹的烏桕葉(新鮮烏桕葉8斤折合2斤幹烏桕葉)。先将烏桕葉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過夜,再煮沸10分鐘,進行提效,然後連水帶渣全池遍灑。

大黃。據說大黃對預防和治療魚類赤皮病、病毒性出血病、細菌性爛鰓病、腸炎病有效,且用藥成本低。

a、大黃每立方米水體2.5-4.0克。先将大黃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可在化工試劑店購買)浸泡提效後,再連水帶渣進行全池均勻遍灑。

購買氨水不便的,按1斤大黃加20斤碳酸氫铵的比例混合,加水浸泡12小時後全池潑灑,使池水藥液濃度為3ppm(克/立方米),據說對治療赤皮病、細菌性爛鰓病有效。

b、用大黃、硫酸銅(各0.5克/立方米)全池潑灑,對草魚“四病”有較好的預防治療作用。

2.内服藥:以清熱解毒藥劑為主。内服藥隻能在病情輕微或者魚仍在吃料時有效,在病重或拒食時内服無用也無效。

(1)内服抗菌素。比如:氟苯尼考,磺胺間甲氧嘧啶,複方新諾明,甲砜黴素,諾氟沙星或氧氟沙星或氟甲喹,用量和注意事項依使用說明。

(2)内服中草藥。比如:闆黃散,五黃液,黃芪免疫多糖等。

三黃散。大黃、黃柏、黃芩(俗稱“三黃”)三種中藥粉按5:3:2的比例配合而成,每100斤魚用“三黃粉”2斤、食鹽0.6-0.8斤,拌入20斤精料中,加水适量,制成團狀或顆粒藥餌投喂于食場,連續投喂3~6天。或者:每200斤吃食魚用大黃250克、黃柏150克、黃芩100克,研碎後加入2斤食鹽,用水和勻後再拌入面粉粘在嫩葉草上,晾幹後喂草魚,也可以拌在飼料裡投喂吃食性魚類,連續喂5-7天。

中西藥合劑。第一天按每100斤魚重,用複方新諾明8克、鹽酸黃連素4克、大黃蘇打片8克、穿心蓮8克,混合搗碎,摻入煮熟拎卻後的面粉中,充分攪拌均勻,拌入40斤嫩草,晾幹後投喂,4天為一個療程,第2-4天藥量減半。

大黃大蒜。以出血病為主,爛鰓、腸炎、赤皮病并發的,每萬尾魚用研碎的大黃、搗爛的鮮大蒜、食鹽各1斤,拌入适量精飼料做成藥餌喂魚,每天1次,連續喂3-5天。

3.其他措施:

(1)硫酸鍊黴素。當繁殖用親魚或者名貴魚患赤皮病嚴重時,或已停止攝食,應進行肌肉注射硫酸鍊黴素,每2斤魚體重每次注射20毫克,一般注射1次即可治愈,如在3天内尚未治愈,可以再注射1次。

(2)草藥浸泡。比如:每畝用蓖麻鮮葉或嫩葉30斤,紮成捆,放置于魚池内浸泡透液。

(3)調水改底。發病期間注重底改和調節水質。

(4)溶氧充足。魚類發病和治療時需要有足夠的水中溶氧,加開增氧機對治療效果和魚體恢複很有好處。

4.市售用于赤皮病治療的外用和内服專用魚藥。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備注:本文僅供參考和交流!内容和圖檔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歡迎指正和留言讨論)

魚類赤皮病的診治防控:常在運輸、拉網、轉塘或者魚體受傷後發病

水産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敬請關注本号@漁人劉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請登入西南漁業網和養魚第一線公衆号,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内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魚病##中藥材##魚##魚類##養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