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在柳雲龍超話“柳雲龍影迷會”釋出了這樣一則微網誌:近期柳雲龍與某女演員合拍了廣告片,女演員“吐槽”本以為在時尚廣告裡被拍成仙女,沒想到自己連同柳雲龍被拍成了“仙爺爺”與“仙婆婆”。

近期在柳雲龍超話活躍起來的柳雲龍本尊,也來打趣自我評論:“河北水稻種植基地技術員來了”,配圖是久未露面的柳雲龍戴着一頂草帽,眼神如炬目視前方,雙手懸于胸前碰在一起,一朵修飾的小紅花,恰好遮住了手中之物,不免令人浮想聯翩。
從柳雲龍打趣的文字與配圖來猜測,難道是柳雲龍在拍攝有關農村的新戲?柳雲龍在劇中飾演水稻技術員?魚樂泉以為這一切都是鐵柳的猜測,這一切都是本就愛開玩笑柳雲龍的打趣。
按照魚樂泉對柳雲龍的了解,柳雲龍不大可能會接農村題材的戲,因為柳雲龍最為鐘情的題材就是諜戰劇。諜戰是“諜戰教父”柳雲龍駕輕就熟的領域,也是令他最為大放異彩的利器。
君不見,完美英雄主義的《暗算》,與衆生皆有信仰的《風筝》,這兩部諜戰作品,充分把柳雲龍創作諜戰影視劇的才華展露無遺。故而,眼光雪亮的觀衆更是對柳雲龍的諜戰作品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戀人,望穿秋水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柳雲龍的諜戰作品,令人上瘾,令人回味無窮,令人成為陽光、空氣、水、食物之生存四大必需品之外的第五大生活必需品,換言之,柳雲龍的諜戰作品,成為部分鐵柳精神世界的支柱,少之無趣,缺之無味。
既然柳雲龍的諜戰作品這麼有魔力,那麼柳雲龍的諜戰作品應該大行其道,廣受歡迎才是,但現實是柳雲龍的作品很受鐵柳的喜愛,但是柳雲龍的作品卻往往命運多舛,令人歎息複扼腕。
迄今為止,柳雲龍最為打動人心的作品,當屬《風筝》無疑。
《風筝》最大的藝術魅力在于:故事承載人性之厚重,人性反哺故事之豐美。故事與人性相輔相成,水溶交融,不能分割,渾然一體,這就如某些鐵柳之是以對柳雲龍癡癡愛慕念念入魔一樣,柳雲龍的演藝才華與儒雅帥氣的外表還有他低調務實的“清流”之風,哪一樣割裂開來都不會成就氣質獨居、魅力獨具的柳雲龍。
柳雲龍的氣質獨特,正如他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風筝》。
一部《風筝》,寫盡人生的無奈與悲楚,在信仰與使命外衣下,人性真善美的光芒,格外耀眼生輝,令人感慨,令人流淚,更令人久久無法釋懷,進而背負一生的《風筝》情懷,每每想起《風筝》中的任何一位人物,都會讓人感慨命運的無常,人性的尊貴不可侵犯。
如此一部厚重如山、寬闊如海、浩瀚如星空的《風筝》,本應大火特火的童叟皆知,世人喜歡,然而《風筝》卻在反反複複的修改删節中,從劇本創作到最後的播出,耗時近10年的時間方才與大家見面。
如此艱難面世的《風筝》,也僅僅在衛視平台播出一輪,就再無重播的機會。何也?《風筝》的思想光芒太盛,令某些人感到不适,不爽,故而《風筝》在衛視一輪遊之後,再無重播的機會。
《風筝》是柳雲龍傾注無數心血的“孩子”,它也是很多《風筝》人念念不忘的一部作品。
5月22日,在《風筝》中出演趙簡之的演員劉名洋在其社交平台發了一則“考古貼”,一幅幅配文的圖檔記述了作為《風筝》人的心路曆程,其中的一則是這樣說的“……整整五個月,我們所有演員見面,不是聊劇本,就是讨論表演,各種對戲,生怕第二天實拍自己掉鍊子,誰要是忘詞,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是個學生,欠缺的太多太多……”。
是的,《風筝》的魔力太大了,《風筝》人也的确不是把《風筝》當作一般電視劇,為了片酬而匆忙演完的敷衍了事,而是傾盡全部的熱情,當作各自藝術生命征途上的磨砺與升華來全力以赴,此一次,《風筝》人不是為片酬謀,而是為藝術拼搏。
為《風筝》片中的角色拼一次,為藝術的夢想活一次。
今生做過《風筝》人,無憾踏足影視圈。
《風筝》人高君寶的飾演者裴興雷,也在柳雲龍令人心咯噔一下的“再見小裴”的“歧義”文字中,再一次走進鐵柳的視野。
裴興雷也把《風筝》看作是自己藝術生涯裡很重要的一部作品。說完了《風筝》,大家很容易聯想到柳雲龍另一部還未播出的諜戰劇《勝算》。
柳雲龍監制與主演的諜戰大劇《勝算》,本來在2015年就拍攝完畢等待播出,卻因為種種原因,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延遲播出。
至于《勝算》被一而再延遲播出的原因,大家衆說紛纭,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有柳雲龍深度參與的諜戰劇,其思想性與藝術性肯定不會膚淺,而這種不膚淺,肯定得修改,因為深刻的東西,會令人思考,導緻令人不适。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句名詩适用于藝術堅持的柳雲龍,也适用于柳雲龍深度參與的諜戰劇,故而柳雲龍不可能放棄諜戰劇去接拍農村劇,更不可能為了讓自己諜戰作品順利過審,而膚淺敷衍,如若那樣,他就不是我們看到的“清流”柳雲龍了,故而對于柳雲龍的《勝算》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延遲播出,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好飯不怕晚,好劇何懼等?《勝算》 望穿秋水,《風筝》溫故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