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幅茶聯的推敲?還是矯情?你看吧

一幅茶聯的推敲?還是矯情?你看吧

一幅茶聯的推敲?還是矯情?你看吧

作者 陳偉群

立秋了!一種苦盡甘來的喜悅,也許是崇尚自然的生活追求,不論居家還是辦公室,我都不開空調;隻要有在空調環境中第二天就會喝姜棗茶;于是,我的辦公坐椅是加了一塊凝膠坐墊還加一塊竹子涼坐墊,但久坐還是“燒屁股”。是以,真盼立秋。今年立秋,我萌發作一幅茶聯來記憶。

心念一動便有一句:臨泉啜茗聽秋聲。這一句正是此情景:煮開礦泉水,沏一份蓋碗茶,望窗外來風,放開對秋天的遐想……

立秋,“立”是開始,“立秋”表示秋季的開始。而我難免回顧這全夏季:為完成審書稿和寫書稿兩重任務,真是一次修行,每一天必到辦公室,沒有假日,幾近謝絕一切活動,甘于寂靜。便有初成聯了:

開卷耕筆守夏靜,

臨泉啜茗聽秋聲。

我對詩更追求意境,但聯句必講格律,于是我又套用平仄改為:

(仄仄平仄平仄仄)

破卷耕筆居夏寂

(平平仄平仄平平)

臨泉啜茗錄秋聲

感覺這一改是講平仄了, 但詩意弱了。推敲,推敲……我着力在“聽”字上。“聽秋聲”肯定優于“錄秋聲”,但是,“聞”的聽,就是平聲。怎麼辦?對了!我記起“聽”也讀(tìng)〈文言〉審察;斷決;治理;聽政;聽訟;聽憑,任憑。《荀子·王霸》:“相者,論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而其實,我初稿脫口而出的“臨泉啜茗聽秋聲”的聽,就是“聽憑,任憑”的聽,是一種期待秋季那恣意釋放、豐富多彩的“交響樂”!“聽秋聲” 的聽應讀(tìng)。于是,最後定稿:

破卷耕筆勤夏寂,

記得聞一多先生說,詩要有格律,像是“戴着鐐铐跳舞”。我初接觸詩時覺得同感,而深入學習後來我已不能認同這個比喻。在先秦時代,詩的最高形式就是樂舞,詩是遵循着音樂的節拍而跳舞。音樂和詩詞格律,都不會束縛詩,而是讓詩更加動人。這次對一幅茶聯的推敲矯情,讓我更崇尚詩詞格律。

這也讓我聯想到“戴口罩”這要求,過去就是沙塵、霧霭天氣我都不戴口罩,現在是天天戴口罩。因為防疫而戴口罩,看是束縛,但則是人的生命共同體的共同需要的“格律”,個人的自由,隻有服從防疫的一切公共要求和束縛,才會有人人的(包括個人的)自由。

一幅茶聯的推敲?還是矯情?你看吧
一幅茶聯的推敲?還是矯情?你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