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作者:軍武次位面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宏大叙事和場面,yyds

男人為什麼愛看戰争片?

網上看到的答案,十有八九都是從人類學的角度來回答的:遠古時代,為了生存,男人從事狩獵活動,那是和動物間的戰争。再後來,男人不得不進行更大規模的戰争,去攻占敵對部落和國家,變成了人類和人類之間的戰争。

而無論時代怎樣變遷,戰争的最終結果卻不會變——隻要能在戰争中存活下來,男人都能撈到大量的好處,最終也能留下更多的後代。

是以,男人好戰的基因從遠古時代就已經在血液中流淌,已經内化為雄性的本能。

隻不過,在現在這個已經相對和平的年代,戰争已不再随處可見,男人們對戰争渴望無處安放,戰争電影就成了一個很好的發洩管道。

聽聽,多有逼格。

但是今天,咱麼不扯這些虛無缥缈的東西。

長久以來,對我而言,除了那些如數家珍的各式武器裝備,最吸引我的,還是那些宏大的戰争場面。

越大越好的那種。

而提到戰争場面,大家首先會想到的,當然是被譽為國産戰争電影巅峰的《大決戰》三部曲系列。

相信《大決戰》系列大家也都不陌生。那麼,還有哪些戰争電影的場面可以跟《大決戰》相媲美的?

1

蘇聯版《戰争與和平》

大家都知道,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展開的競争是全方面的,除了軍事和經濟,在文化方面的對抗也很激烈。其中很經典的一個事件,就是争相拍攝電影《戰争與和平》

托爾斯泰的《戰争與和平》,雖然是俄國的作品,但最早把它搬上銀幕的卻是美國人。

1956年,美國派拉蒙公司邀請到奧黛麗·赫本和亨利·方達這對俊男美女出演了這個完全俄國的故事。這倆人可都是當時好萊塢的當紅巨星,再加上大導演金·維多,陣容相當豪華。

但好萊塢一貫的做法是,把别人家的IP拿來以後随便改改,就變成了自己的故事。導演舍棄了不少托翁原著中的情節與内涵,着重講述三位主角間的感情糾葛,硬生生把一部反映俄國人民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的現實主義鴻篇巨制,拍成了三角戀的愛情故事。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蘇聯人說去你大爺的,你這拍得什麼玩意,我們自己的名著還是得自己來。

1959年,一封由蘇聯電影人聯合署名的公開信發表在了蘇聯的媒體上,信中稱:“制作一部在藝術價值上超越美國電影的電影很有必要,這事關蘇聯電影業的榮譽。”

這個計劃,得到了蘇聯文化部和國防部的鼎力支援。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電影開頭“莫斯科電影制片廠”的logo,很有時代色彩

國防部直接拍了三名将軍作為電影的軍事顧問:弗拉基米爾·庫拉索夫陸軍上将是電影的首席顧問,馬爾基安·波波夫陸軍上将提供協助;騎兵專家尼古拉·奧斯利科夫斯基中将擔任騎兵顧問。

四十多個博物館拿出了大量曆史文物當作電影道具,如枝形吊燈、家具和餐具,以營造19世紀早期俄羅斯的真實景象。道具組還縫制了11000件拿破侖戰争中穿的軍裝,并專門鑄造了60門當時的大炮。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導演謝爾蓋·邦達爾丘克繼承了前蘇聯在拍攝曆史題材電影時的傳統,布置了大量的場景,力圖還原托翁原著中的恢弘場面,以及俄法戰争時期俄羅斯大地的曆史畫面。

最牛批的是,你不是要還原最真實的戰争場面嗎?蘇聯軍方直接調給謝爾蓋12萬現役軍人來充當群演。是以,蘇聯版《戰争與和平》的戰争場面,極其宏大。私以為,這是今天推薦的三部電影中,最能展現戰争美學的一部。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看遠處的一個個步兵方隊

整部電影,耗資800多萬盧布,按照當時的匯率,大約是1億美元,按2007年的匯率,大約相當于5.6億美元。這個數字有很多版本,但不可否認的是,蘇聯版《戰争與和平》絕對是世界上耗資最多的電影之一。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而且當時沒有電影特效,所有畫面均為膠片拍攝,整部電影的畫面,無時無刻不展現出一種油畫的美感。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膠片時代的電影真是太美好了

除此之外,劇組為了展現當年火燒莫斯科的場面,專門修建了一座“莫斯科城”,為此蘇聯專門劃定莫斯科西南方的郊區為軍事禁區,然後花費兩年修建了一座18世紀風格的莫斯科城,居民區、商業區、行政區等等,非常完整,占地面積達到了10萬平方米。

然後一把火真給燒了。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整部電影,分為4部分,全長7個多小時,如此的體量,就是為了真實還原托翁的原著。但全程看下來,并不會覺得枯燥,相反還會沉浸在膠片電影的質感中不能自拔。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完了隻想說一句,yyds。

這部電影196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196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不得不說挺有戲劇性的。看來老美還是被老毛子的精神所折服了。

2

多國合作《滑鐵盧戰役》

這部電影于1970年上映,導演同樣是謝爾蓋。

電影最初的拍攝設想,是意大利制片人迪諾·德·勞倫蒂斯先提出來的,計劃由美國哥倫比亞影業拍攝。但由于美國公司的報價太高,讓勞倫蒂斯難以籌集到資金。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勞倫蒂斯轉念一想,美國人不行,蘇聯人可不可以?

然後勞倫蒂斯就找到了蘇聯的一個電影公司合作,而導演的人選,當仁不讓地落到了曾在《戰争與和平》裡拍過類似戰争場面的謝爾蓋·邦達爾丘克身上。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和蘇聯人民藝術家

但影片的演員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多個國家,可以說是多國合作。

影片最終的成本是1200多萬英鎊,相當于1970年的3830萬美元,使《滑鐵盧戰役》成為當時最昂貴的電影之一。但就這,也隻是美國公司報價的三分之一。

似乎從《戰争與和平》開始,動用軍隊拍攝戰争場面就成了謝爾蓋的傳統藝能,這次拍攝《滑鐵盧》,他又動用了17000名紅軍士兵,其中還包括2000名騎兵。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在拍攝前的幾個月,這些士兵開始接受訓練,學習1815年的隊列和戰鬥陣型,以及火槍、軍刀、刺刀和大炮的使用。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有人開玩笑說,謝爾蓋·邦達爾丘克“指揮着世界第七大軍隊”。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戰争場面的拍攝地則選在了烏克蘭的烏日哥德羅。

為了真實地還原戰場,蘇聯人推平了兩座山丘,鋪設了5英裡的道路,移植了5000棵樹,播種了黑麥、大麥和野花,并重建了四座曆史建築。為了制造泥漿,專門鋪設了超過6英裡的地下灌溉管道。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最終的戰争場面,雖然不及蘇聯舉全國之力完成的《戰争與和平》,但相比于現在的電影來說,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電影還呈現了法軍騎兵沖擊英軍空心步兵方陣的經典場面,也是相當壯觀。正是這個戰鬥節點,讓英軍拖住了法軍的攻擊,消耗了法軍大量有生力量,并等到了普軍的支援,最終将法軍擊潰。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騎兵沖擊空心方陣的經典場面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不願投降的法軍最後被集體“炮決”

誰說法軍隻會投降……

3

把敵人拍得越強大,顯得我方更出色

今天推薦的第三部電影,還是一部蘇聯電影——《解放》,也是軍迷必看的電影。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這部電影,動用的群演人數沒有前面兩部多,但卻為我們奉獻上了最壯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場景。

影片分别于1970年和1971年上映,一共5集,每集的片名分别為:《炮火弧線》、《突破》、《主攻方向》、《柏林戰役》、《最後一擊》。

劇情的主線是從蘇聯紅軍轉入反攻的庫尓斯克戰役開始,随後是紅軍強渡第聶伯河,解放基輔,收複白俄羅斯,解放波蘭等東歐國家,直至最後攻克柏林。時間跨度上一直從1943年夏天到1945年5月。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庫爾斯克戰役還原

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

事關蘇聯在二戰中曆史功績的作品,而且導演尤裡·奧澤洛夫一直強調《解放》是一部政治電影,是以同樣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支援。不過因為你懂得的原因,影片并沒有涉及蘇聯衛國戰争的前兩年。

但并不妨礙《解放》成為蘇聯戰争史詩巨片。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制作史詩電影意味着需要大量預算。雖然電影的拍攝是由蘇聯、東德、波蘭、羅馬尼亞等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共同進行的,但預算的絕大部分是由蘇聯提供的。

而這些預算中的很大一部分又被用在了服裝和武器等道具上。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服裝方面相對簡單,除了德軍制服需要重新制作,所有的蘇軍制服直接就從倉庫裡拉了出來——這些紅軍軍裝在戰後就被妥善保管了起來。

最燒錢的就是坦克了。由于當時蘇聯和東德都沒有可用的虎式、豹式或費迪南德坦克,劇組就在蘇聯T-34-85坦克和T-44坦克的底盤上制作了10輛假的虎式和豹式坦克。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除此之外,為了營造大場面的坦克對決現場,國防部長羅迪翁·馬利諾夫斯基元帥下令再配置設定大約 100輛T-55、T-62和IS-3等戰後才列裝的坦克,分别“扮演”德國或蘇聯的坦克。

總共約有150輛坦克參與了拍攝。雖然觀影過程中有時候可以識别出這些坦克,但也無關緊要,關鍵是,看着爽啊。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解放》并沒有像謝爾蓋導演那樣動用數量龐大的群演,隻有區區5000名,但這部電影主要想表達的東西,并不是恢弘戰場上烏泱泱的密集軍隊。

電影雖然讴歌了蘇聯把人民從納粹鐵蹄下解放了出來的偉大使命,但也沒有是以貶低德軍的戰鬥力,相反非常敢于表現蘇軍勝利過程中的失利和傷亡,而且貫穿整部電影。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神奇的是,并沒有讓人産生蘇軍為啥那麼拉胯的想法,反而會讓你覺的,紅軍真是太偉大了,這就是“把敵人拍得越強大,反而顯得我方更出色”的典型拍法,國内的抗日神劇可以借鑒。

最震撼我的,應該第五集的結尾處一行發人深省的文字:

“法西斯主義給全世界帶來了什麼?”

緊接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的遇難者,有蘇聯、波蘭、南斯拉夫,也有英國、美國,也有德國..……影片的反思很明顯——戰争對于全人類而言永遠是一出悲劇。

影片的最後,則是銘刻在無名英雄墓的一句名言: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有場面,有反思,有紀念,《解放》不愧是蘇聯在國力巅峰時期拍的史詩電影。

上面推薦的三部電影,有一個神奇的相似之處——都是在電影特效還不普及的年代,用龐大的人力和物力堆出來。看似笨拙,但卻代表了電影的巅峰。現在的電影裡,用錢和特效砸出來的大場面,雖然也很宏大,但确确實實是少了真實感。

比如《敦刻爾克》,雖然隻有1500個群演,但借助紙片人和特效,海灘上人山人海的場面确實宏大,但當你得知你看到的都是紙片人時,還是會有一絲被欺騙的感覺。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敦刻爾克》劇照

史上場面最宏大的戰争電影,除了《大決戰》,這幾部也要看看

▲遠處實際上都是紙片人

隻能說時代不同,導演擅長的也不同,諾蘭擅長的是特效,謝爾蓋擅長的是大場面、大兵團的排程。

或許這些有着宏大戰争場面的電影,在未來會成為絕響。

還有哪些你知道的具有類似戰争場面的電影?歡迎留言推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