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子“發明”和父親研究高度相似,有沒有“學術拼爹”?

兒子“發明”和父親研究高度相似,有沒有“學術拼爹”?

劉某陽的發明裝置與其父研究所成果外觀高度一緻。圖/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兒子的“發明”和父親團隊的專利成果高度相似?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長劉建國被曝利用自己和實驗室團隊的科研成果,供兒子獲獎升學。

據澎湃新聞報道,2015年劉建國之子劉某陽憑借發明“便攜式霧霾污染氣體快速識别和檢測裝置”(又稱“便攜式多組份氣體紫外現場分析儀”)獲得多個省級、國家級獎項,并是以被合肥重點高中一六八中學錄取。

但該發明在名稱、工作原理、外觀方面,均與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2年的一項科研成果高度一緻。當時,劉建國任該所副所長,也是該科研成果所屬項目的主要完成人。

因而,劉某陽的“發明”也被懷疑利用了其父親團隊的科研成果,友善升學。

2018年,就讀于合肥一六八中學高一年級的劉某陽,再次憑借發明“酒駕安全雷射快速篩查系統”,獲得第33屆全國青少年創新成果競賽三等獎、2018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第十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還獲得了“重慶理工大學專項獎”和“中鳴科技專項獎”兩項專項獎。

而澎湃新聞報道顯示,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專利庫”中,也有一項名為“雷射酒駕道邊線上檢測系統(專利号201110453189)”的專利,發明人第四位即為劉建國。此外,在2012年至2014年之間,劉建國發表了多篇關于雷射檢測酒精的論文。

對于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兒子獲獎發明與父親研究所成果高度一緻”,10月27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從業人員回應澎湃新聞稱,目前已啟動調查,若屬實,将按照大賽規則進行處理。

兒子“發明”和父親研究高度相似,有沒有“學術拼爹”?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對“劉某陽獲獎發明與其父研究所成果高度相似”一事發表聲明。圖/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官網截圖

有沒有“大手拉小手”需要徹查

網友對此事評論不一。有網友表示,這簡直就是科技創新版本的“拼爹”;現在這些競賽已經走火入魔了,不是孩子比賽,都是家長比賽。

也有網友認為正常,父親是科學家,孩子跟着學,沒有什麼不可以,這就像當老師的家長輔導自己的孩子,如果這樣都不允許,未免太不近人情。

需要認識到的是,劉建國身為劉某陽的家長,又身處科研領域,在引導孩子學習上有天然的便利性,指導孩子學習科學技術也無可指摘。

但劉某陽的“發明”在劉建國的“指導”下完成中,這個“指導”的含義就值得琢磨。直接把自己的團隊的科研成果“換湯不換藥”寫上孩子的名字,和對孩子的指導僅僅停留在“點撥”層面上,這是兩碼事。

如果,劉建國利用科研便利,将自己團隊的成果“換湯不換藥”冠以孩子的名字,“喂”給孩子“發明”,進而使孩子達到升學的标準,那這不僅僅是對于自己原項目研究成員勞動的不尊重,也“踐踏”了與其孩子參加同樣比賽的參賽選手的努力。

畢竟,實質是大人參與的青少年競賽,對于其他青少年參賽選手來說就是“降維打擊”。

當然,目前事情尚未有定論,涉事人員的聲音也尚未有充分展現,我們不能武斷地說這其中就一定存在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劉某陽是不是使用其父親項目的科研成果,劉建國有沒有違規幫助劉某陽,歸根結底看的還是雙方的操作是否合乎規範。如果劉某陽直接拿其父親劉建國團隊科研成果當作自己原創内容,這就有問題。事件的真相如何,仍需相關部門嚴查。

科研領域要抵制“拼爹”遊戲

需要明确的是,這件事之是以引發網友争議,是不少人對于學術界“大手拉小手”行為的警惕。而此類事件并非個案。

如2020年7月“國小生作出碩博水準科研成果被質疑造假”的新聞曾上熱搜,但最終也并未有公開的調查結果。

需要看到的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舉辦的初衷是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質,推進科技教育事業的普及與發展。但如果家長暗中違規“助攻”,就已背離了大賽的初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陳如平于2019年指出,有的家長出于子女招生升學等功利目的,對各種競賽活動不計成本參加,嚴重違背了競賽的初衷和本意。這嚴重影響了升學招生的公平性。這些“神操作”還可能為中國學術界的造假埋下伏筆。

近幾年,多名曾參與此賽事的人士爆料稱,參賽的部分科研項目存在造假,很多科研課題和實驗難度已到達碩士、博士水準,不是忙于學業的國小生和中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

當這些人造“天才”在公共視野内層出不窮之時,惡劣影響深遠,害的不僅僅是這些被“喂”科研成果的孩子,還有那些真正有志于學術的新生代後備軍。這對中國科研領域是不小的打擊。

此事仍在調查,是非公道自有說法。無論如何,科研學術領域一定要堅決抵制“拼爹”遊戲,把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舞台還給青少年,讓真正有志于學術的青少年能夠更加放心地揮灑自己的才華。

新京報評論員丨丁慧

編輯丨劉昀昀

實習生丨黎志棟

校對丨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