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頂着時差看完了雪佛蘭的釋出會和經銷商的一些消息,這真是個膽大的釋出會,但在北美這又是非常符合現實的事情。你能想象美國和加拿大一些比賽還在使用化油器賽車麼?化油器這個詞在國内隻有老司機才會有印象了,像我這種歲數的很少有人會用手風門這個按鍵了。就憑雪佛蘭在2021年冬季堅持搞高轉自吸發動機,值得我給你點個贊。
提前說句多圖殺貓!不知道的也不解釋了,我98年開始上網的,這句話是時代的眼淚了。
而且我這次用的是高清版大圖,流量不多的朋友還是别點了,分辨率5700*3800用來做手機桌面也有點不大合适,也許你能試試自己的手機性能。

雪佛蘭講了一通産品線,2023年将推出ZR1版本和PHEV版本,2024年要推出EV版本,真是讓人大跌眼鏡。我覺得那些化油器都不會放棄的車主是不會答應這種事的,畢竟充電不友善随時找對手PK了。
2025年,傳說中的混動版科爾維特Z06 Zora版本就要推出了,該車是為了紀念傳奇雪佛蘭工程師Zora Arkus-Duntov。Zora先生是科爾維特之父,正是在他的堅持之下,科爾維特這個項目不僅沒有被取消,他還給科爾維特加裝了V8發動機。1956年在派克峰登山賽中,雪佛蘭科爾維特成功拿下冠軍,随後科爾維特賽車在賽場上大放光芒,成功擊敗競品。Zora先生曾經有中置引擎的設想,無奈因中東石油危機爆發導緻設想胎死腹中,直到幾十年後雪佛蘭才成功為他圓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碳纖維輪毂都能安排</h1>
Z06比起老款來說設計上更有攻擊性,車身也被加寬了9.4厘米。與其說是為了容納車主,不如說是為了塞下那台引擎,跑車的每一克重量都是必須的。鲨魚背鳍式的日行燈威風赫赫,在城市的車流中還是能乘風破浪的。前定風翼更加寬大,這台寬體超跑整流能力可見一斑,而且更大的通風口可以給前刹車帶來更強的冷卻能力。
選裝的碳纖維輪毂由Carbon Revolution提供,聽起來足夠瘋狂,但是你也可以選裝其他五種不同樣式的輪毂。簧下品質減輕18.6kg,就像吃新出爐的吮指原味雞。給打孔通風刹車盤制動的是來自布雷博的六活塞刹車卡鉗,如果你有極緻的性能追求還可以選裝陶瓷刹車,很好但是真的很貴啊,很多超跑都是選裝件。前輪275/30 ZR20,後輪345/25 ZR21,這尺寸可不好搞啊。出問題為了避免輪毂失圓,還隻能叫闆車了。選裝碳纖維輪毂才能選裝FE7電磁懸挂,電磁懸挂車型是單獨标定的,輪胎也變成了米其林的Sport Cup 2 R ZP半熱熔輪胎。
對了,本次的Z06除了雙門版,也有如圖所示的這種敞篷車。倒不是我開始酸人家,如果你決定兜風還是在一馬平川的馬路上為妙,兩側一定要樹木稀少。不是為了向路邊居民炫耀自己的車好,而是不要碰上鳥。2017年我就被一群回家的鴿子成功命中頭發,鳥這種東西随地排放不容易洗,除了煞風景而且挺丢人的。
言歸正傳,側面的進氣口被進一步擴大,側裙也被重新設計了。除了發動機對空氣的強烈渴望,整流也是工程師非常需要下功夫的事情。對了,圖中這個就是低配鍛造鋁制輪毂,長得像八角的造型。在進氣口下方有Z06的辨別,這可不容易讓人看到。
尾燈的造型還是一如既往,保留了科爾維特家族的經典設計。
擾流闆就純屬選配件了,擾流闆的大小和花錢多少成正比,原裝版的擾流闆複習下側視圖裡面的模樣。後面看起來有點突兀,視覺重心有點偏高。
中置四出聯排的排氣真的是夠狂野,兇猛的尾部擴散器也為科爾維特的戰鬥力增磚添瓦。這個地方下車以後不要輕易來,行李廂是在前部。為什麼不要來呢,跑車一般尾部熱浪滾滾,搞不好還能造成受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内飾風格依舊</h1>
通用的車機我是從不擔心的,隻不過内飾風格就兩說了。
兩種不同風格的内飾,其中一個是選裝的碳纖維方向盤,這種一片紅來自于翻毛皮,我并不喜歡。新車和老款比起來最大的差別就是儀表盤的紅線區,8600RPM才會進入紅線,這讓我眼饞啊!
不過好在車主不用像韋伯斯特一樣拆掉沒用的零件,碳纖維的選裝件就足以減輕很多重量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0">對标法拉利458研發</h1>
一開始工程師想拿LT2發動機裝上渦輪來對标法拉利488,但是發現魅力減弱以後,又回歸到對标458引擎的參數。5.5L V8 DOHC放在中置後驅的寬體超跑确實夠狠,但是廠家并不打算為科爾維特保留手動擋,與之比對的是8速雙離合變速箱。
LS7的排氣門和钛合金連杆重新回歸,類金剛石塗層和墊片處理足以讓它做到免維護。說這話的人是通用小缸體發動機研發首席工程師李喬丹,我差點以為你是霍格沃茨那位魁地奇解說員呢。缸徑104.25mmx80mm的大缸徑短行程發動機,壓縮比12.5:1,純粹高壓噴油帶來的高轉速自然吸氣發動機,連機械增壓都沒有。
通用做了所謂專用下曲軸箱來保證引擎在高速過彎的時候也能得到有效的潤滑,噴油嘴被挪到排氣門中間,這是indy 賽車上面那款V6賽用引擎的技術,這樣有利于提升燃效。進氣道的調整可以滿足車輛不同工況的動力請求,C8.R賽車的一脈相承。
球形軸承和控制臂都得了強化,八速雙離合也在工程師手下提升了換擋速度,也能承受更大的沖擊力。這句話一出來,你就别指望着舒适性。孟子不是說二者不可得兼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榛名的一點感歎</h1>
最大功率680馬力/8400RPM,最大扭矩623牛·米/6300RPM,雖然不知道加什麼标号汽油,但是這個資料完全可以對标歐洲的保時捷911。放寬點說,AMG GT也是它的競品,還有一直伴随左右的道奇蝰蛇和福特GT。
我跑了幾次車展上見到的那輛科爾維特,我覺得更多是為了展示品牌形象,引入國内銷售機率并不大。就算沒有雙積分壓力還是有國六排放在這攔着呢,敢在現在逆勢而行,真的是純靠用愛發電了。
也許混動版本會引入内地,混動版應該能跑過排放,這樣才會延續它的傳奇。幹了,再來一碗胡辣湯,天氣太冷了!這樣的車看着才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