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德國聯邦議院舉行選舉。本次選舉備受關注,因為在此次選舉之後,擔任德國總理16年之久的默克爾将會正式退休,德國将會迎來一名全新的總理。默克爾所希望的當然是一次光榮的退休,在擔任了16年德國戰車的車長之後,默克爾希望自己的政績能夠得到世人的認可,同時,自己的政治路線也能夠繼續下去。
然而,最終的選舉結果大概會令默克爾感到不太高興。她所在的由基民盟和基社盟兩黨所組成的聯盟黨僅獲得了24.1%的選票,而社民黨則獲得了25.7%的選票,而其餘幾個小黨則分别獲得了幾個百分點到十幾個百分點不等的選票。
社民黨看似在選舉中赢得了更多的選票,但這并不意味着社民黨的總理候選人朔爾茨便自動當選為下一任德國總理。德國總理一職是由新一屆聯邦議會的所有議員投票産生的,而赢得最多票數的議員才會擔任德國總理,同時,這名議員必須獲得議會半數以上議員的支援。這也就是說,即便社民黨的所有當選議員全部投票給朔爾茨,他也僅僅隻獲得了聯邦議會中四分之一的票數,這一票數是不足以讓他當選為總理的。
是以,對于新一屆的德國聯邦議會來說,漫漫征途才剛剛開始。成功進入議會的各個政黨需要展開談判,結合成聯盟,獲得議會中50%以上議員的支援,這樣本黨的候選人才能成為下一任總理。上司談判的勢必是社民黨及聯盟黨這兩個獲得選票最多的大黨,他們需要做的便是鍛煉好自己的數學頭腦,做好排列組合的題目,湊夠50%的選票。
這就像是在玩大富翁遊戲,隻有那個财富比剩餘所有人的資産加起來都多的人才能最終獲勝。目前的情況是,德國的任何一個政黨都不可能赢得大富翁遊戲,那麼他們便隻有互相組合,成立一個錢比其他玩家都多的聯盟。而在赢得遊戲之後,這個聯盟内的玩家再按照各自達成的協定,配置設定共同的錢财。
盡管聯盟黨及其候選人拉舍特暫時落後于社民黨及其候選人朔爾茨,但隻要他們數學頭腦清晰、口才了得,能夠拉攏剩餘的小黨與其合作,那麼聯盟黨依然可能勝利組閣,而社民黨則隻能是“赢了選舉,丢了總理”。接下裡的幾個月時間裡,各黨還需要大耍嘴皮子工夫,而最終的總理及内閣人選,則可能對德國未來的政策取向造成巨大的影響。
【一】
“默克爾軌道”仍是唯一選擇
每一次的德國聯邦議會選舉,都意味着一次排列組合的數學題。德國的各個政黨以及世界各地的學者不得不重新撿起中學時的數學知識,一遍又一遍地在草稿紙上進行排列和演算。
以目前的得票率來看,除了聯盟黨和社民黨之外,能夠進入聯邦議員的政黨有三個:綠黨、自民黨以及德國選擇黨,三個政黨分别獲得了14.8%、11.5%以及10.3%的選票。在經過一系列排列組合和數學演算之後,可能性最大的成功組閣的選擇有兩種: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合以及聯盟黨、綠黨和自民黨組合。
之是以如此,是因為德國政壇已經預先設定好了兩個排除條件。首先,聯盟黨和社民黨不願聯合。聯盟黨和社民黨是德國政壇中力量最強的兩個政黨,雙方已經進行了多年的合作。然而,多年的“結合”之後,兩黨已經是“兩看生厭”,互看對方不順眼,都希望抛棄對方自己單幹。是以,在這一次的選舉開始之前,雙友善已經放下狠話,打死都不與對方合作,雙方都要另尋新歡。其次,德國選擇黨是“萬人嫌”,誰也不願意與其合作。德國選擇黨是最近崛起的極右翼政黨,其政治路線非常極端且極其危險。即便不能成功組閣,剩餘的四個政黨也不願與這個讨人嫌的家夥合作。
剩餘的兩個組合,特點便非常明顯了,那便是小弟都一樣,隻是大哥變了。兩個小弟——綠黨和自民黨,一左一右,綠黨是左翼政黨,而自民黨則是右翼政黨。兩個大哥——社民黨和聯盟黨,同樣是一左一右,社民黨的政治路線是中間偏左,而聯盟黨則是中間偏右。不管是哪個大哥領頭,未來德國政府的政治路線都将是向中間靠攏的,而這也是默克爾前輩一直在努力堅持的。

而兩個大哥的代言人——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朔爾茨以及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拉舍特,在選舉過程中都是一再強調,自己在當選之後一定會遵循上一任車長默克爾的道路,繼續帶領德意志戰車在“默克爾軌道”上前行。拉舍特自然不用多說,他是前任車長親自標明的車長接班人,而朔爾茨則多年在前任車長身邊工作,對前任車長的工作作風、工作路線耳濡目染、非常熟悉。可以預見,不論兩人誰成功上司本政黨組閣,默克爾的政治路線都将會繼續是他們的指路明燈,“默克爾軌道”仍然是德意志戰車能夠行駛的唯一軌道。
盡管前任車長默克爾即将退休,但其政治路線和政治遺産依然擁有着巨大的影響力。在前任車長駕駛德意志戰車行駛的16年時間裡,車開得是越來越快、越來越穩,乘客的乘坐體驗舒适,在世界上的比賽成績也非常不錯。目前的德國安于在這條軌道上行駛,這也是兩位車長候選人竭力宣稱自己“根正苗紅”、保證未來跟着明燈指引的方向走的重要原因。
【二】
對華政策将穩中有變
當然,盡管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默克爾軌道”依然是德國戰車行駛的唯一軌道,但這條軌道并非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默克爾軌道”已經出現了老化、松動的迹象,而這些迹象也在本次聯邦議會選舉中展現出來。
在本次選舉中,政治極化的現象進一步展現。秉持中間路線的政黨所獲得優勢越來越小,而居于政治光譜兩端的綠黨和德國選擇黨則正在擷取越來越多的選票。這種情況不僅存在于德國,在整個歐洲都存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2014年以來的難民問題,在經濟和政治兩大領域對歐洲的政治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而作為歐洲領軍者的德國,則更難逃其影響。在可預見的未來,極端的政治主張将會在德國赢得越來越多的支援,而這無疑将損害秉持中間路線的“默克爾軌道”。極端政治人物正在“默克爾軌道”外用錘子敲松螺釘、用扳手改變軌道方向,他們所希望的,是将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引向另外一個方向。
這樣的政治極化,将會在未來影響到德國的内政及外交政策。在本次選舉中,各黨的政治分歧尚且集中在内政問題上,但在幾年乃至十幾年以後,随着極端政黨影響力的進一步增強,其政治分歧勢必将延伸至外交政策上,而到了那個時候,對華政策恐怕會成為德國關注與争吵的焦點,因為中國是一個與西方國家不同的“靶子”。左翼的綠黨極端重視個人自由,他們是否會将中國視為“異端”?右翼的德國選擇黨極端排外,他們是否會将中國視為對德國文化及傳統的“威脅”?這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此外,歐盟内部對華政策的轉向,也将反過來對下一屆德國政府的對華政策産生重要影響。德國一直以來都是歐盟的掌舵者,而默克爾則是控制掌舵者背後的那雙手。這雙手充滿着肌肉、非常強壯,這使得歐盟的對外政策也充滿了默克爾的影子。是以,長時間以來,中歐關系依然保持了良好發展的勢頭,即便對岸的“山姆大叔”嚷嚷着讓歐盟強硬地對抗中國,默克爾總體上依然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态度。然而,随着默克爾的離去,德國背後那雙強壯的手沒了,德國對于歐盟的影響力自然也就減弱了。不管下一任總理是朔爾茨還是拉舍特,一定不會有默克爾那樣的“嘹亮嗓門”和“強壯手臂”,無法對歐盟施加足夠的影響。
這樣一來,即便下一屆德國政府依然堅持按照“默克爾軌道”前行,但歐盟可能未必會按照沿着這條路走下去了。近兩年來,歐盟的槍口已經逐漸對準了中國,其不止一次地在疫情及中國内政問題上攻擊中國,中歐投資協定及相關的中歐經濟合作也是以受到影響。随着“默克爾路線”對歐盟影響力的下降,歐盟可能會追随“山姆大叔”采取更為激進的對華政策,而在德國自身影響力不夠、抵抗力不足的情況下,德國的對華政策也可能出現轉向。
是以,在可預見的未來,德國的對華政策将很有可能出現變化,而這種變化可能是向着激進、強硬的方向發生的。當然,短期來看,德國的對華政策仍将按照默克爾的設計繼續行進,頂着“默克爾接班人”光環的下屆德國總理将會在對華政策上保持穩健,其也将在歐盟範圍内盡力維持中歐關系的穩定。
【三】
結語
德國聯邦議會選舉看似落下帷幕,但實際上還遠未結束。這場選舉的最後還有一場數學考試和國文考試在等待着各個政黨,隻有在這兩項考試中獲得高分的政黨,才能最終赢下德國總理寶座,并以本黨為基礎組建下一屆内閣。
盡管這場數學考試和國文考試難度頗高,但短期内德國的政策走向并不難預測。默克爾這位前任車長為德國建造的軌道總體來說依然平順,德意志戰車短期内依然将沿着這條軌道前行。但在前行的過程,隐憂和隐患依然是存在的,德國政策的轉向在未來恐怕難以避免,但轉向的幅度究竟是微調還是大動,則還是巨大的未知數。
在對華政策上,德國政府在短期内依然在保持穩健。但德國的對華政策最終難免會随着德國政策的轉向而變化,而中國則需要時刻注意德國這列火車的動向,一旦其駛向了對中國不利的方向,中國就需要盡快做出反應,避免更大損失的産生。
本文作者為破壁調查局簽約作者:儀浦
您的關注與點贊是我們最大的動力,破壁調查局在此感謝您的支援,轉發也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