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我們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與他人相聯系的。人的一生會結交很多朋友,無論是那個年齡階段的,都能成為很好的朋友。
說起毛主席,諸位知道他的好友有哪些嗎?想必,大家較為了解的有朱德、周恩來,還有蔡和森等人,但是,本文所要講的是大家所不了解的人,她就是毛主席的“忘年之交”——左大玢。
左大玢這個名字,對于大部分的人來說相對較為陌生,不過,她扮演的角色确實深入人心,不論是老一輩還是現在年輕一輩,即便是零零後,對這個角色也不感到陌生。當年,她曾出演過86版《西遊記》裡的觀音菩薩,扮演的角色可謂令人稱贊,如今,在很多人的眼裡已經将她等化與觀音本尊。
作為毛主席的好友,她曾為毛主席唱戲,陪毛主席聊天,為毛主席在空閑時增添了些許趣味。期間,也彼此有過許多趣事。

左大玢在13歲時第一次見到毛主席,且在16歲時作為毛主席的舞伴參加晚會,後期參演《西遊記》,之是以扮演觀音一角,很大一部分功勞也是出自毛主席。
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有這樣的能力,能夠獲得毛主席的喜愛,且與毛主席成“忘年交”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一、從國小藝,與毛主席結識</h1>
1943年,左大玢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市,家境算得上是優渥。父親是左宗濂,聽這名字,很多人也可以猜到,其父親正是清代大臣左宗棠的後代,家族地位顯赫。早年,左宗濂在湖南大學求學,畢業後在河南臨汝、荥陽縣擔任縣長,後期擔任程潛、李默庵将軍的秘書,被提拔為少将軍。
其母鄭福秋,是20世紀30年代湘劇表演的四大名旦之一,且扮演的角色是花旦。
可以這麼說,左大玢與藝術結緣是有原因的。父親是書香門第出身,母親是湘劇四大花旦之一,她從小就成長在藝術的氛圍下,受到耳濡目染,這也導緻她對湘劇有了濃厚的興趣,在她看來,湘劇就是最美的藝術。
左大玢從小就跟随着母親來往與戲院,看着院兒裡的表演者吊嗓、練戲、唱戲,簡直就是個小戲迷。1954年,這時的左大玢剛滿10歲,跟着母親一同前往湘劇院辦事兒,此時正是劇院招生的時候,院子裡都是些和左大玢差不多大的小朋友,穿着戲服在那刻苦的練功,看到這一幕,左大玢小小的内心産生了一個堅定的想法,即:進入木楠園學習,長大之後做一個像母親一樣出色的湘劇演員。
她把這一想法告訴了母親,母親卻對此表示堅決的反對。
按理來說,小朋友的夢想就是應該被支援的,且繼承自己湘劇花旦的衣缽豈不是很好?當然,母親也是有顧慮的,她隻希望左大玢可以快快樂樂的長大,進入普通的學堂,學習知識,最後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不要如她一般辛苦唱戲,且唱戲不止練習辛苦,還會遭到社會的鄙夷,覺得你幹的不是正經工作,心裡壓力也是巨大的。然而,小小的左大玢卻是很有自己的主意,并不贊同母親的态度,她認為,隻要自己喜歡、自己熱愛,就要不畏困難的去做到。
最終,在女兒的執拗之下,母親也毫無辦法,任由她自己去決定。“你要是有能力考取木楠園,媽媽就無條件支援你去唱湘劇,在日後也幫助你學習湘劇。”母親的一席話,更是增加了左大玢的唱湘劇的決心。
同年8月,左大玢獨自前往木楠園,接受考評。考評組是由10位湘劇名家組成的,其中,并不包括左大玢的母親,畢竟是自己的女兒,由自己來評判,總會有失公允。
不出意料,在考評中,左大玢發揮穩定,實力超群,獲得了評委的一緻肯定,最終入學木楠園。
入學之後,左大玢每天早起練功,老師指出的問題,她虛心接受,并加以改正。本以為事情會順利下去,但事與願違,因為她的嗓音細小,音域狹窄,是以老師建議她放棄唱湘劇,不要當演員。
身為母親的左大玢不甘心,于是,苦苦哀求老師給她機會,讓她改變一下嗓音條件,就這樣,她被留下來了,後期她不斷練嗓門,終于把嗓子打開,創造了學習的條件。
不得不說,左大玢的堅持刻苦,也為她與毛主席相識埋下伏筆。
1956年,戲劇大師田漢邀請左大玢所在的劇團前往中南海表演,這是左大玢第一次見着毛主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二、與毛主席成為“忘年交”</h1>
其實,左大玢在56年見毛主席的時候,并沒有任何的交談。當時,演出的劇目沒有她,是以,也沒有真正登台表演。那時候,無論是誰,對毛主席都有崇高的敬意,左大玢也毫不例外,由于沒有登台的機會,她也隻是躲在簾子後面遠遠地望着毛主席。
真正與毛主席産生交集是在1958年。這時,左大玢已經畢業,且在湖南湘劇院工作了一年,恰巧,适逢毛主席回湖南視察工作,需要有文藝彙演,湘劇院擔此大任,為上司表演。演出完後,毛主席對左大玢印象深刻,還把她叫到跟前談話:“小小年紀,能力了得,是下了苦功夫吧!你師傅是誰?教出你這樣厲害的學生。”
“湘劇大師彭俐侬就是我師傅!”左大玢說完仍一臉驕傲的樣子。
“哈哈哈,不錯不錯,師傅和學生都是厲害,将來肯定大有出息。”毛主席笑着說。
1959年,16歲的左大玢成為毛主席的伴舞。這一年,湘劇院接到通知,邀請她們到湖南省交際處表演戲劇《生死牌》,大家都很高興,因為這個表演是在大舞台,且觀衆也都是大上司,她們倍感榮幸。直到表演時左大玢才知道,原來在衆多的上司當中,毛主席也在其列,這讓她鼓足了幹勁,力争把它做好。
表演結束後,攝影師候波來背景尋找左大玢,說:“毛主席看你表演最為出色,等會兒來給主席做伴舞吧!”左大玢聽後,又惶恐又興奮,惶恐是自己根本就不會跳舞,興奮是又可以見到毛主席了。
候波看出左大玢的擔憂,随後便稱:“不會跳舞沒關系,我叫來警衛員教你跳。”說罷就找了位警衛員來,這時,左大玢也不好推辭,隻好學習起來。舞确實簡單,不一會兒她就學會了,可由于在毛主席面前,左大玢就尴尬了,由于緊張,是以動作幾乎都忘了,于是僵硬的杵在那裡,毛主席見狀打趣的說到:“你這娃娃,跳舞可是要動起來的,怎麼能穩如泰山般一動不動呢?”說完哄堂大笑,這也緩解了左大玢的緊張情緒。
随後,在跳舞時,兩人逐漸熟了起來。毛主席便問左大玢,為什麼她不姓右要姓左?左大玢回答說,是因為自己的父親姓左。
毛主席又問到:“那你的名字為什麼叫左大玢(fen)呢?”她立即反駁說:“這念玢(bin),您可念錯了。”
“看來是娃娃你不知道啊,回去查查字典你就知道它是有兩個讀音的。”,毛主席慈祥地說。
舞會結束之後,左大玢看到泡在毛主席杯子裡的茶葉是立起來的,便詢問原因,毛主席解釋說,這是洞庭湖君山島上的銀針茶。這時,左大玢也口渴,加上年齡小好奇心強,也想嘗嘗它的味道,就跟毛主席說:“我可以嘗一口嗎?”,“當然可以,你喝點嘗嘗。”毛主席爽快地答應着。
當然,除此之外左大玢與毛主席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還有兩個值得一提:勸主席戒煙和吃藥。
1963年,毛主席再次回到長沙,應毛主席要求,左大玢從外地趕回來給他唱戲。在此期間,毛主席抽煙時被左大玢一把搶過,讓其不要再抽了,說對身體不好。毛主席把左大玢當女兒般看待,對于這個行為,毛主席不責怪,隻是說:“我就好這一口,戒不了喽。”此後,這半截被搶下來的煙,也被左大玢收藏起來作為留念。
還有一件趣事就是勸主席吃藥。一次,毛主席感冒了卻怎麼也不吃藥,衆人對他沒有任何辦法,隻能叫來左大玢,讓她想想辦法,左大玢思來想去,想到一個辦法。來到毛主席面前後,假裝咳嗽,“您看您,生病了不吃藥,還把感冒傳染給我了!對演員來講,生病了對嗓子不好的。”左大玢認真的說道。
随後,毛主席立馬回複到:“我就知道你是來勸我吃藥的,好,我們一人一粒,一起吃。”這時,毛主席才肯吃下感冒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三、出演西遊記,火遍全國</h1>
最重要的是,除了與毛主席之間的趣事,還有就是借毛主席的“光”,左大玢得以參演《西遊記》。
1976年,毛主席病重,最後的願望是想要看左大玢演的戲。湘劇院知道後,馬上安排左大玢錄制影像,到時以便寄回北京去給毛主席看,聽聞是毛主席的願望,左大玢積極配合,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主席開心。
正是因為這個影像,才使得左大玢獲得知名導演楊潔的青睐,并希望她出演《西遊記》裡的觀世音菩薩。
86版《西遊記》一經播出,熱潮席卷全國,觀音的形象符合大衆審美,且非常深入人心,認為她就是正真的觀音。
雖然沾毛主席的光得到這個角色,但是,毫無疑問,她卻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讓自己永遠留在觀衆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