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财經記者 王好
依靠各種遙感裝置和算法,由機器人替代人工,不僅可以完成對果樹的農藥噴灑工作,并且還能自動識别需要施藥的部位,通過精準靶向噴藥,讓果園管理更加高效環保。10 月 27 日,2021 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進入第二天。作為當天活動的“重頭戲”,由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主辦,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聯合協辦,中國農業大學承辦的“2021中國農業機器人大賽”在青島世博城國際展覽中心展開激烈角逐。現場,由來自全國多所高校的“00後”在校生組成的參賽隊輪番登場,通過設計創新诠釋全新的現代農業生産。

本屆大賽主題聚焦于精準農業,以“自動對靶噴藥機器人”為設計命題,旨在代替傳統連續覆寫式的植保方式,提升農藥使用率。據介紹,大賽啟動以來,就受到了學、研界的廣泛關注,吸引了國内衆多高校、科研機構報名參賽,通過層層角逐,最終有20多支隊伍入圍決賽。同時,本屆比賽是大賽自 2017 年設立以來第一次在室外舉辦,場地面積比往屆擴大數十倍,更加貼近現實場景。但也是以,對這些尚未畢業,且缺少農田實踐經驗的“00後”學子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記者在現場看到,參賽隊伍開發的自動對靶噴藥機器人,需要根據賽場設定的仿真環境,自主規劃作業路徑,自動識别仿真植株上不同位置辨別,按要求精準噴施,并且機器人作業過程中人工幹預次數不得超過三次,否則終止比賽。期間,來自浙江大學“山南良侶”代表隊的機器人在移動噴灑過程中,伸展結構突然“卡殼”,導緻噴頭無法上下移動噴施特定區域。一旁觀賽的指導老師葉尊忠很快發現了問題所在,“牽引皮帶由于反複使用,承重過大導緻打滑損壞,升降杆無法下降,下次需要改進使用更粗一些的皮帶。”葉尊忠告訴記者,賽場情況變數多,但是對于這些尚在學習中的參賽隊員來說,失敗并非壞事,而是非常好的實踐機會,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經驗積累,也更加了解實際農業生産的複雜性。
據了解,本屆大賽立足于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對智能農機裝備的迫切需求,以及“十四五”農業機械化重點任務,寓教于賽,旨在為培養知農愛農創新型人才提供平台,鼓勵科研人員進行農業機器人技術的創新,開發出成熟的商業化産品,服務于鄉村振興。作為此次大賽的唯一企業支援機關,廣州極飛科技為其中8支隊伍提供了極飛R150農業無人車拓展版作為機器人行走平台。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極飛學園負責人劉橋告訴記者,作為一家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公司,極飛多年來一直都緻力于農業創新人才的培養,先後與全國各地院校展開校企合作,協助建設智能機器人學院、開設無人化農業相關專業及課程,進一步促進産學研結合發展。未來,中國農業對具備交叉學科的複合人才需求量會進一步增大,極飛将一如既往地同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展開合作,共同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準,也希望通過此次大賽為各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新思路。
在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天辰看來,目前正加速邁進智能時代,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等科技深刻改變着人類生産和生活方式,越來越成為時代科技創新的顯著辨別,以高新技術作為助推力的農業科技産業正在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他表示,中國農業機器人大賽為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思想碰撞平台和實踐交流機會,未來中國農業機器人大賽将始終瞄準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需求領域,在強化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拓展農業機器人末來應用的廣度、深度和精度。
據悉,經過決賽現場比拼,最終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浙江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的共5支參賽隊獲得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