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銜接《第27章(上):處事要妙 | 提高靜坐功夫2:自律2》。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原文誦讀</h1>
現在,我們将進入《道德經》第二十七章《處事要妙》。這一章的原文是: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xiá)谪(zhé)。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jiàn)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以道為鏡</h1>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無為利他,落實在生命實踐中,其實就是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是老天對我們最寶貴的饋贈。
真正的“善”,不是指人道上說的那個概念,而是指符合“道”、符合自然的念思言行。
比如,什麼是善待萬物?就是萬物在您手上,總能極盡其妙。
比如,什麼是善待衆生?就是即使惡人行惡到眼前,您也能施加教化、耐心引導。
比如,什麼叫善于處事?就是即使問題蜂擁而至,您也能撥亂反正、化腐朽為神奇。
世間任何東西都來自于自然,都有符合“道”的條件,都有各自成為“善”的方式,這就是我們各自不同的天賦。
無論天賦在什麼領域,那都是上天賦予我們來服務社會的,都不可能是沒有用的!
就像生活中,有人善于行動,有人善于言說,有人善于計算,有人善于關閉,有人善于結盟,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的特點,天生我材必有用!
是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眼中,從來沒有棄人,也沒有棄物,隻是要看我們有沒有那個本事?把人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讓他有機會綻放自己獨特的光彩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把牛糞放在花盆外,就是垃圾;但把牛糞放在花盆裡,就是沃土。牛糞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使用的方法。
第二十七章《處事要妙》中有三條規律:
規律一:符合道的東西都是順其自然、不着痕迹的。
規律二:隻要擺對位置,天生我材必有用。
規律三:人性本善——真正的善人,不思善也不思惡。
生命最好的狀态,就是讓每個人都發揮出自己的天賦,來做自己善長的事情。
這樣,才能互相補位、通力合作,一起把事情做到最好。
那我們這個世界才是最美妙、最幸福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9">快樂農夫</h1>
接下來,請您繼續保持靜坐的狀态,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快樂農夫冥想”。
冥想是對宇宙下訂單,因為“心不喚物,物不至。
我們的心是一個發射站,心中的每個念頭都會像無線電一樣發射到社會,乃至整個宇宙不同次元的世界中,進而影響所有空間,對天地萬物産生正面或負面的加持,而您也會是以得到一個反作用力。這就是所謂“報應”。
是以,不管我們對别人抱什麼想法,也許是愛、是恨、是熱情、是輕蔑……它都會準确地以一種明确或神秘的形式響應在自己身上,想什麼就會得什麼。
第二十七章的快樂農夫冥想是:
讓我看得到、聽得到、感覺到、我知道,
我是一個“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的人。
我是無限的愛、無限的光、無限的創造!
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把愛傳出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8">結束語</h1>
全人類需要靜心,全世界需要靜心!
和諧的思想是人體的太陽;埋怨的思想是遮蔽太陽的陰霾,會使人心暗淡、細胞萎縮。我們的思維模式将決定我們的生活境遇隻要心有豔陽,生活必将綻放光彩。
人人都願意享福,怎麼都沒享福呢?有道才有福,若不明道,有福也享不了!
道就是正确處理人與人的關系。
是以,不要嫌棄比我們地位低的人,不要看不起任何人。
大海是最低位的,但正是謙卑才成就了海的偉大!
活在自己想法裡的人,不可能有大作為;
把自己定位在健康、快樂、幸福上的人,也不一定能恒久;
隻有走進慧命、認識生命的人,才會有超越生命的大成功!
現在,就讓我們燃起心香一炷,共同祈禱:
祖國安平泰!世界安平泰!地球安平泰!萬物衆生安平泰!
謝謝您,今天的“走進道德經”活動暫時告一段落,我們明晚九點,再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上一篇:</h1>
道德經與打坐~第01章:衆妙之門 | 為什麼要靜坐
道德經與打坐~第21章:惟道是從 | 答疑:怎麼解決麻脹痛?
道德經與打坐~第18章:失道走反 | 心法要領5:靜
道德經與打坐~第17章:我即自然 | 心法要領4:合
道德經與打坐~第16章:虛靜歸根 | 心法要領3:展
道德經與打坐~第15章:為道謙恭 | 心法要領2:圓
道德經與打坐~第14章:道态恍惚 | 心法要領1:松
道德經與打坐~第13章:天下如己 | 呼吸對生命影響很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關于《道德經》第27章的詳細分享,詳見以下連載:</h1>
道德經連載162:中國文化千年來最重視“陰功積德”這四個字
道德經連載163:隻有符合“道”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善”
道德經連載164:修行的終極目标:成為自己、成就自己、綻放自己
道德經連載165:修養的最高處,就是在“善惡”的分别上平靜下來
道德經連載166:不善者,也是所有人最好的老師
道德經連載167:有道之人的特點是:一切過失在我不在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