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蛋總跟你認真地聊創作“取法其上”的專業追求和自我要求創作不是靠靈感和天賦用發展眼光看問題的成長型思維

作者:路安拾記
《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蛋總跟你認真地聊創作“取法其上”的專業追求和自我要求創作不是靠靈感和天賦用發展眼光看問題的成長型思維

近幾年,脫口秀成為了年輕人普遍喜愛的一種喜劇形式,從開播就爆火的《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等綜藝節目,到遍地開花的線下脫口秀俱樂部,短短幾年,脫口秀表演就在國内迅速生根發芽,也将一批批曾經默默耕耘幕後寫稿或線下表演的素人推到了熒屏前,被大衆所熟知和喜愛。而所有的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人的功勞,那就是李誕。

李誕這些年活躍在大衆視野,開公司、上綜藝、出書、上熱搜,但事業做得風生水起後,人們往往會忘記他最初的身份,是一個脫口秀編劇。從最初為《今晚80後脫口秀》寫稿,到後來自己上台演,再到策劃脫口秀節目,推新人,可以說所有與脫口秀有關的工作,他都做過了,也當之無愧成為了這個行業的領頭羊。

前段時間他出了一本新書《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将自己對脫口秀行業的了解、創作心得、表演經驗以及對待這份工作的态度悉數總結分享。

《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蛋總跟你認真地聊創作“取法其上”的專業追求和自我要求創作不是靠靈感和天賦用發展眼光看問題的成長型思維

原本我以為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會像李誕的人設一樣戲谑不正經,但讀完後我有些震驚,因為這本書寫得很嚴肅很真誠,他在書中所表現出來的工作态度和專業精神,和他的人設還是有很大差别的。是以還是要感歎,但凡做成事的人,他不可能不努力不認真的。

在這裡分享幾個觸動我的點吧。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 data-track="18">“取法其上”的專業追求和自我要求</h1>

《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蛋總跟你認真地聊創作“取法其上”的專業追求和自我要求創作不是靠靈感和天賦用發展眼光看問題的成長型思維

在書中讀到“取法其上得其中”這句話時,令我重新正視了李誕這個人,你别看他平時嬉皮笑臉散散漫漫,其實他對待工作、創作是有着很高的追求的。

他在書中這樣解釋這句話,就是學習一流,模仿二流,成為三流。因為能夠成為三流已經很不錯了,如果你一開始就學習二流,那你是成為不了三流的。

寫諧音梗、借用網絡用語,就是一個專業的人幹了業餘的人也能輕易做到的事,就是一出手就取法其中了,最後的結果就是根本不入流。是以李誕自己就非常讨厭諧音梗,好笑歸好笑,但這種幽默不進階。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的春晚獨幕喜劇越來越不好看的原因,因為獨幕喜劇創作已經淪為了年度網絡熱詞和熱梗的盤點,再也沒有了以前那種讓人拍案叫絕可以拿來說一年的原創經典梗。

同理,創作中的抄襲、炒冷飯、賣情懷也是非常低級的讨巧。對于創作者來說,還有什麼比喪失創作追求、自甘堕落更令人失望的呢。

另一方面,“取法其上”也是對自己的高要求。

讀書就多讀經典,勤于思考,不要沉迷于不怎麼需要動腦的簡單讀物、網絡小說、暢銷書;寫作要以手寫心,為讀者輸出有價值的文字,不要一味研究爆文套路,迎合閱聽人口味追熱點、灌雞湯;學習一門知識就去找這個領域最厲害的老師系統學習,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從一些個半杯水的人那裡學得一些“三腳貓功夫”;想在周圍尋求一個對标的榜樣,就去看齊身邊最優秀的那個人,不要自我滿足地認為隻要“比下有餘”就夠了。

總想着做一個“差不多先生”,每一件事都做到0.99的結果就是,你會離1越來越遠。取法其上,标準高一些,要求嚴一些,先要有學習一流的發願,再盡力去成為你所能做到的最好,才是對待工作甚至對待人生最積極的态度。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 data-track="103">創作不是靠靈感和天賦</h1>

《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蛋總跟你認真地聊創作“取法其上”的專業追求和自我要求創作不是靠靈感和天賦用發展眼光看問題的成長型思維

《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的時候,張博洋退賽,理由是感覺缺乏靈感,寫不出東西了,當時李誕開玩笑地說張博洋的創作屬于靠雷劈的。那時候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在這本書裡李誕給了解釋。

他說:“創作不能靠雷劈,創作要沒事就自己劈自己。”意思是創作不是靠靈感的,你不能隻是在那裡幹等靈光乍現的時刻,你要刻意練習、随時洞察、主動積累,逼自己去做那些“難而正确的事”。

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天天寫。

你的量夠嗎?能不能做到每天起來先寫五個段子再去玩手機呢?能不能做到每天睡覺前把早上寫的五個段子改得更好呢?

很多搞創作的人都擔心自己創意枯竭,李誕認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以大多數人的懶散程度,真的談不到被創作掏空的地步。

一個普通寫作者寫出一篇10W+的爆文,或一個異軍突起的作家寫出一本驚世駭俗的好書是有可能的,但能不能持續産出優質的作品,堅持穩定地寫作練習才是關鍵。

不要怕過度創作,李誕在書中就說:“創意是智力活兒,也是體力活兒,但歸根結底是苦力活兒。”堅持練習是很難的,但這練習就像練肌肉,你要經曆一個痛苦的過程,你的能力才會變強,這就是“難而正确的事”。

第二個要做的是讓生活成為創作的素材。

你要意識到你的全部人生都理應要為你的創作提供養分,為它服務。

無論是寫脫口秀還是普通寫作,創作本就是一件與日常無法分離的事情。學會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經曆生活,無論是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還是身邊發生的故事,都能夠成為創作的素材,但是我們要培養自己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

讀書、看劇的時候不能隻是沉浸在情節中,享受當觀衆的樂趣,而要從評論者的角度,去關注情節推進的節奏、運用的藝術手法、創作技巧、人物性格、故事邏輯等。這樣會喪失很多看的樂趣,但卻是創作者必須要養成的習慣。

第三個要做的是引入外部壓力。

有句話說得好:“你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

創作最忌諱散漫無度,應該沒事兒多給自己找deadline,用壓力激發動力。還有為自己創造公衆回報,對于脫口秀來說就是多上開放麥看看現場效果,不斷改進;對于寫作來說就是公開分享,獲得監督和評價。

總之,創作這件事,最終拼的不是天賦而是努力。“無論如何,先行動起來,寫起來,寫不好你還寫不壞嗎?”這是李誕對所有沒有自信的創作新手最友好的鼓勵。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 data-track="106">用發展眼光看問題的成長型思維</h1>

《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蛋總跟你認真地聊創作“取法其上”的專業追求和自我要求創作不是靠靈感和天賦用發展眼光看問題的成長型思維

作為觀衆,我們期待看到炸場的表演,但是作為專業的脫口秀演員,李誕懇切地提醒每一個演員,上台演出的目的不是為了炸那一場,不是為了伺候好那一場的觀衆,不要因為觀衆的反應冷了就慌了神自亂陣腳,更不要為了讨好觀衆出些怪招嘩衆取寵。

而是要拉長時間看——你的目的始終是成為更強的脫口秀演員,每一場演出都是為了通過逗笑觀衆來磨砺自己,而不僅僅是逗笑觀衆。

不要懼怕那一次冷場、一次失敗,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失敗中總結原因,調整改進,你的每一次失敗才有意義。

“人生不是幾把牌,赢了就赢了,人生是個牌局,想散都散不了的那種,輸赢不在一把兩把。”

對于每一個創作者來說,都會經曆最初的生澀、艱難,中途也可能會遇到創作瓶頸,任何時候都不要否定自己,你每天需要關注的隻有一點,就是你有沒有持續地變好,今天相較昨天有沒有獲得新的東西,有沒有成長。

堅持下去,狠狠地操練自己,你會越來越強,你的實力最終會被看到。

書的結尾,李誕有句話非常有力量,他說:

你是要活到至少八十歲的,最終你的工作是你,你的作品是你,最終你的成果是你這個人,你應該時刻想着這件事,就是你所做的所有事情,受過的所有訓練,委屈,成就,都是為了成就你這個人。

是以不僅僅是創作,面對任何工作,甚至是面對人生,如若具有這樣的大格局,我們的成長之路可能也就會少一些情緒、少一些擰巴,多一些純粹和豁達。

是以你看看李誕,他就從來不擰巴,始終知道自己要什麼,活得圓融,活得通透,雖然“人間不值得”,但人生值得。

The End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