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嗎,一直播要被微網誌收購了。”
“一直播以前不是微網誌的嗎......”
鑒于微網誌和一直播之間那說不清道不明的暧昧關系,把他倆綁定而論的人應該不在少數。而近日,随着一直播賣身的消息在業内流傳開來,這種“誤解”大有變成事實的趨勢。
表面來看這次交易可謂合情合理,但若結合一直播自身及其所處的直播行業發展曆程,就會發現,此事更像是在向外界傳遞某種信号。因為當下種種迹象都在表明,秀場直播大勢已去,焦慮情緒不僅僅籠罩在一直播頭頂,更是在全行業蔓延。
文:彬彬(熊出墨請注意)
<h1>秀場直播大勢已去</h1>
作為職場小道消息集結地,這次微網誌收購一直播的消息最初也是從脈脈流出。
9月20日,使用者“左冷禅”釋出脈脈職言,“聽說前前東家一下科技裁員了,祝好”。按理說,這并沒有任何爆點,但樓下一名認證為微網誌員工的使用者卻回複道,“一直播都被收過來了。”
随後,越來越多的“細節”開始浮出水面。諸如“收購工作預計将在11月份完成”、“一直播團隊将整體加入至微網誌直播,最早在十一假期後合并辦公”。熊出墨請注意也就此詢問了微網誌相關負責人,收到的答複是目前還沒有确切消息,不便多說。
但在一衆吃瓜群衆眼中,這早已是“闆上釘釘”之事。天眼查給出的資訊更是顯示,一直播營運主體一下科技于9月27日獲得新浪微網誌基金的新一輪投資,雖然具體金額沒有對外披露,但是“并購”二字着實顯眼。
小道消息基本被坐實,祝福這二位新人終于修成正果之餘,我們也應去思考,為何一直播從2016年推出之時就内置于新浪微網誌之中,但在此之前卻各自安好,從未有過任何越界行為,也從沒有花邊新聞出現?
“2016年一直播橫空出世,當時在資金和流量上就已經有新浪微網誌作為支撐,其發展也是順風順水,各名額比拼中在行業中都是名列前茅”,有業内人士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現在直播風口不再,一下科技又遭遇行業整頓、裁員風波,新浪微網誌再出手,既是救了一下科技,更是救了一直播。”
這也正如脈脈使用者說的那樣,一下科技中現在也僅剩一直播最有價值。而反觀整個行業,曾與一直播一起風光過的其他玩家,日子貌似也沒有好過到哪裡去,映客算是較為聰明的那個,寒冬來臨之前登陸港交所。但在不少網友了解中,映客其實是“混進”了第四波網際網路企業上市浪潮,因為同期上市的小米、美團、拼多多等都是龐然大物,映客則是憋屈地和其他七家企業一起,隻享受到了半面鑼的待遇。
并且在資本市場,映客似乎也并不是很受待見。9月29日,映客股價為2.69港元,較發行價3.85已經跌去30%。身為代表況且如此,其他玩家的處境可想而知。這不禁引人感慨,曾引爆“千播大戰”的秀場直播,怎麼說涼就涼了?
<h1>注意力經濟之痛</h1>
本質上來講,秀場直播領域的玩家從始至終都是在拼搶使用者的注意力,也就是業内常說的注意力經濟。
這要求玩家不僅要有吸引使用者注意力的能力,還要保證使用者留存。因為一旦注意力被分散,那自己必定會陷入危機之中。一直播、映客、花椒直播等玩家就是最為典型的受害者,取而代之的是幕後元兇短視訊成功上位。
這項指控并非憑空而生,有資料為證。QuestMobile釋出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18半年大報告》顯示,現今使用者對網際網路的依賴正變得愈發強烈,平均每人每天上網時長達到5個小時,較2017年同期增長23.2%。但這些新增的注意力,并沒有做到雨露均沾,而是幾乎全部用于寵幸短視訊。
在QuestMobile的統計中,2017年短視訊尚未火爆,Z世代、小鎮青年和白發老人三大典型使用者群組的注意力是放在即時通訊、線上視訊、資訊、浏覽器等二級行業。而一年之後的今天,短視訊就像是一沒有天敵的外來物種,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迅速圈起了一塊屬于自己的領土。
短視訊的強勢,在移動視訊這個大分類中表現得最為突出。能夠看到,2018年6月份,娛樂直播的月活規模較2017年6月幾近沒有增長,漲幅僅為2.2%,而短視訊卻暴增103.1%。使用者總使用時長上,娛樂直播的同比增幅也是沒能達到短視訊的零頭,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這一年時間裡,短視訊使用者總使用時長從1272億分鐘攀升至7267億分鐘,增幅達到471.1%。
事實上,作為普通使用者,這些變化我們也能夠切實感受得到。比如現在大街小巷都在放的抖音神曲,人人都在拍的短視訊,就是在今年春節之後才出現的新風向。
百度指數對這一變遷記錄得更為直覺,進入2018年,抖音的搜尋指數陡增,與花椒直播搜尋指數斷崖式下跌,一直播、映客匍匐前進形成了鮮明對比。而在今年之前,尤其是2016年到2017年,抖音相較于一直播、映客、花椒直播,顯然并不占優。
是以,短視訊殺死了秀場直播,這個說法并不為過。但是,這隻是緻其衰落的外部沖擊,自身難以根治的頑疾,也促成了這些玩家有沖勁沒後勁的悲劇。
主要是集中于商業模式和内容這兩點之上。直播平台高度依賴使用者打賞抽成,至今都未能有玩家做出實質性的改變。即便是已經在港交所上市的映客,也沒能逃脫這一魔咒。上季度财報顯示,其靠直播打賞而來的收入占到了總營收的97.9%。
在内容方面,直播平台也多是缺乏新意,留住使用者全是靠頭部主播的個人魅力。當然,它們也都曾為了内容做出過“努力”。如今年年初昙花一現的直播答題,各平台一哄而上之後,一邊争當“撒币俠”,一邊高舉“内容創新”的口号,上演了一場自相沖突的鬧劇,最終草草收場,至今我們再也沒有見過直播行業有任何大的“創新”。
這是整個行業所面臨的共性問題,十之八九放在一直播身上都是适用。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其在注意力争奪大戰中原有的優勢就再次被削弱。
<h1>結束語</h1>
看到秀場直播這些直線下滑的代表,不免讓人聯想到遊戲直播行業的某些玩家,如熊貓直播和全民直播。
思聰校長一手養大的親兒子熊貓直播,按理說應該是财大氣粗不差錢,但誰成想其會落到一個爹不疼娘不要的結局。甚至還一度傳出要被鬥魚、虎牙收入囊中,這簡直是在打校長的臉。同時也抛來一個問号,國民老公都玩不下去的直播行業,那到底有多艱難?
深知這份艱難的還有全民直播,想當初全民直播也是斥資3億收購其他競争對手的業内一霸,而現在,經曆幾番主播出走、讨薪事件之後,全民直播低價尋找買家的消息也被傳了出來。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一直播、映客、花椒直播和熊貓直播、全民直播,這些平台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處于行業第二梯隊。由此我們能夠得出的結論是,直播大勢已去,對于第二梯隊的玩家來說,眼前形勢十分嚴峻。擺在他們面前的或許隻有兩條路,賣身或者尋求資本續命。
但當下資本明顯已經退燒,對于直播平台的态度變得謹慎謹慎再謹慎。公開資訊顯示,一下科技這次被并購之前最後一輪融資是在2016年11月21日,映客上市前最後一筆融資是在2016年9月22日,花椒直播是在2017年12月22日,熊貓直播和全民直播最新一輪融資則分别是停留在了2017年5月24日和2016年9月28日。
如此一來,賣身,是不是就成了某些平台唯一且最佳的選擇?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衆号「熊出墨請注意」,文:彬彬,轉載請注明來源并保證文章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