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王昕然
10月26日,南韓前總統盧泰愚因病去世,終年88歲。盧泰愚長年被痼疾纏身,近日因病情惡化住進首爾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治療,但醫治無效身亡。
作為南韓曆史上的重要人物,盧泰愚是一系列事件的推動者和參與者,無論是從軍之路還是從政初期,都與南韓第五任總統全鬥煥有着密切的聯系。盧泰愚也是首任“民選意義”上的南韓總統,在任期間外交成績斐然,推動了南韓國際地位提升。
“在盧泰愚執政的5年間,南韓逐漸去威權化,在政治、經濟、社會各領域激起洶湧的民主化聲浪。”對于這一人物,韓聯社報道評論稱。但報道也指出,從主導軍事政變使南韓民主程序倒退、到受賄被判處有期徒刑等,盧泰愚也留下不少政治污點。
軍人之路的開啟
1932年12月4日,盧泰愚出生于南韓慶尚北道達城郡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曾是位村官,在當地較有名望。據《中央日報》此前報道,出生在衣食無憂的家庭,盧泰愚的童年生活也十分幸福,當時的他能從父親那裡收到很多令同齡人眼饞的禮物,父親對樂器的喜愛也使其深受影響。
但在盧泰愚7歲那年,其父在陪弟弟參加中學入學考試的途中,被突如其來的車禍奪去了生命。此後,失去一家之主的盧家家道中落,身為長子的盧泰愚在親戚的支援下,才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這一突發事故對盧泰愚的性格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為從小受到母親‘不能讓别人說你是沒有爸爸的渾小子’的教誨,他萬事都非常慎重,知道降低姿态謙虛為人的‘屈居人下處事術’。”《中央日報》報道稱,盧泰愚從小話就少,大家都說他穩重,不像小孩子。而當上總統之後,他也曾被批評“過分謹慎、優柔寡斷”。
回顧過去的經曆,盧泰愚并不是從小便渴望從軍、從政。中學時期的他立志成為一名醫生,為考上醫科大學,也曾轉學至當地有名的慶北中學就讀。轉折自1950年開始,當年北韓戰争爆發後,盧泰愚自願報名加入學生兵,此後,他報考了陸軍士官學校,結識了不少同齡人。這些人後來成為南韓政壇的風雲人物,其中也包括全鬥煥。
1955年,盧泰愚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開始了真正的軍人生活。據《中央日報》報道,盧泰愚任中部戰線第五師團小隊長時期,當時的師長正是此後的南韓總統樸正熙。據稱,樸正熙對其評價頗高,盧泰愚也對其十分尊敬。在樸正熙于1961年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時,以全鬥煥為首,盧泰愚及其數名學生時代同窗也一同開展了遊行示威。
此後,盧泰愚曾以中校身份參加越南戰争,也曾曆任陸軍總參謀長首席副官、步兵團長、總統警衛室作戰次長助理等職,其中不乏有數個職位經全鬥煥推薦。《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稱,盧泰愚是一位功勳顯著的軍人,但他在全鬥煥執政時期的經曆,也倍受争議。
光州事件
“對于很多南韓人來說,盧泰愚這個名字與1980年的光州事件永遠聯系在一起。”說起盧泰愚的經曆,彭博社報道如此寫道。
1979年12月12日,以全鬥煥和盧泰愚為首的一批少壯軍人,擅自動用武力逮捕了當時任戒嚴司令官兼陸軍參謀總長的鄭升和,奪取了軍權。1980年5月17日,新軍部将戒嚴擴大到全國,實際上執掌了國家大權。當時,南韓群眾抗議軍方“篡權”行為,但是遭到鎮壓,由此于同年5月18日發生了“光州事件”。據官方資料統計,這一事件最終造成至少200名無辜者遇難。

1981年,時任國軍保安司令盧泰愚大将出席退役儀式。
“1979年的政變和光州事件是南韓現代史上最黑暗的兩個篇章。”美聯社報道稱,作為全鬥煥的“朋友”,盧泰愚也是這些事件的重要參與者。
而在全鬥煥執掌大權,出任總統後,盧泰愚也出任其政府國軍保安司令一職,獲得了新軍部政權二把手的身份。1981年,盧泰愚以大将軍銜轉為預備役,開始擺脫軍人形象,以文官身份正式走上“全鬥煥接班人”之路。
此後,他曆任南韓體育部部長、内務部部長、首爾亞運會組織委員長等數個政府要職,在每個時期都曾有過突出作為。《中央日報》報道稱,這期間,無論是對内對外,盧泰愚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盧泰愚(左)和全鬥煥
“意想不到”的勝利
1985年2月,盧泰愚在國會選舉中當選國會議員,并在此後成為當時執政黨民正黨的代表委員,成為名副其實的軍政府二号人物,走向了公權力的“中心”。美聯社報道指出,作為全鬥煥“親手挑選”的繼任者,盧泰愚曾能夠經過“輕松的間接選舉”當選總統,但強烈的民主化呼聲也“阻礙”了這條道路。
1985年,當時的南韓第一大在野黨新韓民主黨主張修改憲法施行總統直選制後,一系列的動員活動在全國範圍内持續開展。1987年,在曾參與抗議活動的首爾大學學生樸鐘哲被拷打緻死的事件敗露後,南韓更是爆發了大規模抗議。
1988年2月25日,盧泰愚宣誓就任大韓民國第十三屆總統
對于要求修改憲法及實施民主化的呼籲,全鬥煥曾極力阻止,并于1987年發表“4·13護憲公告”,聲稱根據第五共和國憲法,總統将于1988年2月将政權移交下屆政府,總統大選應在年内舉行。
這一公告引發的民主化運動随即波及整個南韓,南韓數十個城市數十萬群眾參加了示威遊行。在莫大的壓力下,全鬥煥政府“屈服”于國民要求,盧泰愚作為民正黨代表,發表了以總統直選制為主題的《六二九宣言》,主要内容包括對憲法進行修改、實行總統直選等8項措施。此後,全鬥煥表示對該宣言“完全接受”并辭去黨魁職務。
韓聯社報道指出,這一《宣言》使盧泰愚完成從“軍政府副手”到“民主化助手”的華麗轉身,美聯社報道也稱,這是南韓“向民主過渡”的開始。
原本,迫于壓力才允許進行公開投票的民正黨及盧泰愚曾希望渺茫,但在野黨的“分票”也為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勝利。據韓聯社報道,當時,在野陣營單一化候選人失敗,在野人士的兩大領袖也是此後總統的金大中及金泳三各自宣布出馬,造成民主陣營鹬蚌相争,盧泰愚“坐收漁翁之利”——以36%的得票率當選總統。
但此次選舉也給在野陣營及民主人士留下了“難以愈合的創傷”。韓聯社稱,金大中日後在自傳中懊悔自責稱“至少自己應該讓步”,金泳三也曾在接受采訪時慨歎,“此舉成千秋之恨,愧對國民”。
從軍人到“普通人”
盡管在從軍生涯、從政之路中,盧泰愚都曾帶有濃厚的“軍人色彩”,但在其掌握實權後,卻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這一特征,自競選時期便樹立了溫和和藹的形象,将自己稱為“普通人”,為第六共和國建立了“普通人的時代”這一口号。
韓聯社報道稱,盧泰愚曾标榜放下政權的“自律上司”,試圖通過漸進改革克服國内外挑戰。但當時南韓内部面臨的嚴重問題卻無法解開,就任僅兩周,執政黨便在1988年的國會選舉中大敗。“朝小野大”的不利局面下,盧泰愚政府施政也遭遇重重阻力。
在此之中,在野黨要求政府清查和處理追究第五共和國時期的一些不法事件以及對“光州事件”的責任,其中,對責任人進行處罰的呼聲也更是高漲。這一局面使盧泰愚和全鬥煥自擁有“堅實的關系”到變得“水火不容”,《東亞日報》報道稱,盧泰愚對全鬥煥進行了“清算”,将其“趕”往了百潭寺,兩人關系由此疏遠。
此後,為扭轉局勢,盧泰愚于1990年促成三黨聯合,與金泳三上司的統一民主黨及和南韓前國務總理金鐘泌上司的新民主共和黨共同組成民主自由黨,改變了國會的構圖。然而,曾抱有不同目标的各黨人士如何統一又成一大難題。韓聯社報道評價稱,當時,魚龍混雜的“新執政黨”徒有規模,派系内讧不斷,反而迅速削弱了盧泰愚的施政動力。此外,加上坊間诟病盧泰愚優柔寡斷的處事作風,他也曾被人戲稱為“水泰愚”。
但曹中屏、張琏瑰在其所著的《當代南韓史》中也指出,盧泰愚主動與在野黨領袖協商,企圖通過與反對黨實行妥協來解決重大政治問題,渡過難關,這在南韓政治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
在外交事務中,盧泰愚則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通過盧泰愚制定的“北方外交”政策,南韓與前蘇聯、東歐等國家和地區實作了外交關系正常化,積極拓展了外交空間。其任内還實作了中韓兩國建交,并于1992年9月對華進行國事通路。
在韓朝關系方面,盧泰愚高舉“改善韓朝關系”的旗幟,在上任同年發表《民族自尊與統一繁榮特别宣言》,提出改善韓朝關系的六項原則措施。1991年12月,雙方還簽署了具有曆史性意義的《南北和解互不侵略和合作交流協定書》,承諾互相承認、和平共處并進行合作交流。
此外,在韓美關系及與“亞太”地區各國及其他開發中國家的關系調整中,其政府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韓聯社評價稱,盧泰愚在對外方面的舉措為其赢得了拓寬南韓外交活動範圍的積極評價,其本人也曾自诩為提升南韓國際地位以及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卸任後的審判
盡管盧泰愚在任期間有一定的功績,但他的過錯也并未被曆史忘記,在卸任後受到了相應的審判。
1995年11月,盧泰愚因涉嫌籌集和侵吞秘密資金被捕入獄,随着對該案件的深入調查,全鬥煥在任期内收取錢财、建立秘密政治資金的問題也暴露于世人眼前。此後,随着在野黨的呼籲,針對全鬥煥、盧泰愚的調查全面展開,二人及多名政界、軍界及财界的重要人物都被送上了審判台。
1997年4月,盧泰愚因涉南韓《軍刑法》規定的“叛亂及内亂”和“收受賄賂”等,被南韓大法院判處17年有期徒刑,罰款2628.9億韓元。1997年12月,盧泰愚得到時任總統金泳三的特赦,并于1998年初獲釋。
此後,盧泰愚鮮少參加演講或政治活動,幾乎沒有公開露面。據《南韓時報》報道,他最後一次參加公開活動,是在2003年盧武铉的就職典禮之中。路透社報道稱,盧泰愚自2002年接受前列腺癌手術以來,身體狀況一直不佳,近年來也多次住院。
回顧盧泰愚的從政生涯,《日經亞洲評論》報道評論稱,他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從軍事政變的“陰謀家”變成了南韓首位“民選總統”,後來因數個罪名被判入獄,在“恥辱”中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2014年,全鬥煥曾前往盧泰愚位于首爾的住宅進行探望,他問躺在病床上的盧泰愚,“你這個人,還認識我嗎?”聽罷,盧泰愚的妻子說,“如果你認出來了,就眨眼”。當時,盧泰愚眨了眨眼睛。
此次探病也被《東亞日報》稱為是已疏遠多年的全鬥煥與盧泰愚的“和解”。但報道也指出,在“光州事件”中曾對群眾進行鎮壓的這兩位前上司人的“和解”,并未能夠在當時給群眾帶來一定的感觸。
的确,在與“全鬥煥”這一人物深深挂鈎之下,盧泰愚在數個曆史事件中給南韓群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但他也在擔任總統後努力擦拭軍事色彩,在多個領域曾有過出色的成績。“跌宕起伏、榮辱參半”——對于盧泰愚的經曆,韓聯社如此形容道。
盧泰愚在風雨中走過了88年,留下“曲折”且“複雜”的遺産,皆會被曆史所銘記。10月26日,盧泰愚的遺屬對外公開故人遺言。他在遺言中表示,希望國民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及過錯予以寬恕。遺言中還稱,“可以為偉大的祖國和國民服務,我感到十分榮幸和感激,将虛心接受自己的命運,希望平生未能實作的韓朝統一夢想可以在下一代手中實作”。
責任編輯:張無為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