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兩年前的那個夏天,我第一次去北京,在那裡待了十二天。在遺忘之前,我想把那時的經曆和感受寫下來。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之是以說“路過北京”,是因為北京的面貌日新月異,就像席慕蓉詩中所說:“我于這城終是外人”。

北京的物價貴,吃住都不便宜,正像李雪琴說的那樣:“對于北京來說,我連個備胎都算不上。”我隻是一個路過的遊客而已。

一直以為,北京對我來說并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我一直待在三線小城市,去北京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可能會不習慣,怕露怯,怕像劉外婆進大觀園一樣,讓人笑話。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可是,到了臨近出發的時候,我才覺得,對于這場旅行,我已經期待得太久了。

因為,我深愛的古代人物,無論是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如曹雪芹、納蘭性德,還是虛構的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如《倚天屠龍記》裡的趙敏,《紅樓夢》裡的林黛玉、賈寶玉……,都和北京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這些還隻是古代人物,如果算上現、當代人物,就更不勝枚舉了。)

說起《紅樓夢》,我還曾鬧過一個很大的烏龍。我從十二三歲就開始看《紅樓夢》,其實并不大懂。看書裡寫到“金陵十二钗”、“石頭城”……就以為裡面的故事發生在南京。是以,我在考大學的時候選擇了南京(當然,這隻是因素之一)。

後來才知道,《紅樓夢》裡的故事,其實主要發生在北京。《紅樓夢》裡從頭到尾沒有提到“北京”這兩個字,隻說在“長安都中”。因為刻意模糊了朝代,是以用“長安”來代指北京。納蘭詞裡也是這樣的:“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

就這樣,我曾完美錯過了和北京的相遇。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北京初印象

第一次來北京,就被北京的繁華氣派震懾到了。

早晨剛下火車,就把行李寄存在火車站,直奔天安門廣場。這裡是祖國的心髒,我們是懷着朝聖般的心情來這裡頂禮膜拜的。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順路去了天安門旁邊的中山公園,在那裡邂逅一棵有一千年曆史的遼代古柏。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北京作為都城的曆史,是從遼金時代開始的。遼代的北京城被稱為南京析津府,它的遺址在今天北京的西南角。

這棵古柏至今仍巍然挺立、郁郁蔥蔥。真希望它能開口說話:在這一千年的時光裡,它曾經曆過多少滄桑,見證過多少朝代的興衰,看過多少次牧馬的來去?

後來,我們登上了景山。從景山上俯瞰故宮,被北京城宏大方正的格局,故宮雄偉壯麗的皇家氣魄震撼得瞠目結舌。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電影《革命者》裡,有李大钊和教員在景山上暢談革命的場景。這裡最能展現北京城的魄力與魅力,的确是适合“指點江山”的好地方。

在景山公園裡,有很多老人聚集在一起吹拉彈唱。從山坡上下來時,看見一位穿着戲裝,揮舞着水袖的女士,正站在一棵矮樹前吊嗓子。雖然看上去有些年紀了,但唱腔華美,婉轉動人……

北京有着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如醉如癡,感覺如夢如幻。正像《一夜北京》中所唱的:“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誤入了百花深處……”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紅樓情結

作為紅迷,我把正式遊玩的第一站選在了大觀園。大觀園是我向往多年的地方,即使從網上看到,怡紅院、潇湘館……裡,擺放着一些風格詭異、讓人不忍直視的蠟像,也沒能把我吓退。還好,我們去的時候,這些蠟像已經被撤掉了。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大觀園是87版紅樓夢的外景拍攝地。雖然,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它的占地面積已經很大了。但我還是覺得比我想象中小了一些,局促了一些。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也許,我想象中的大觀園,根本就不可能在塵世中存在吧。參觀我心目中“隻應天上有“的大觀園,是讓幻想回歸現實的過程。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由于沒有方向感,我并不了解“怡紅院“和“潇湘館“的具體方位。來到大觀園,才知道,它們真的離得很近。隻隔着半畝荷塘、一座小橋。難怪賈寶玉“不是在潇湘館,就是在去潇湘館的路上”呢。而蘅蕪院離怡紅院就很遠了,寶钗選這裡,可能是為了避嫌吧!

大觀園不是什麼熱門景點,我們去的時候不是節假日,遊人稀少。有一個穿漢服的女孩, 從容地在秋爽齋、稻香村……裡拍照留影。

北京似乎有着濃厚的紅樓情結。除了大觀園外,在南鑼鼓巷等景點,都能買到和《紅樓夢》有關的紀念品。在熱門景點恭王府,也有資料顯示,據考證,恭王府才是《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趙敏和元大都

有一個我喜歡的人物,《倚天屠龍記》裡的趙敏,也和北京有關。

這就是文學作品的魅力吧。明知道她是虛構的人物,但看到和她有關的一切,還是會心馳神往,想象着,真有這麼一位笑靥如花的蒙古姑娘,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熱愛過。想去探訪她的足迹,尋覓她的芳蹤。

電影版《倚天屠龍記》的結尾,張敏飾演的趙敏說過一句:“我在大都等你”。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而在原著裡,趙敏也說過這句話,卻不是對張無忌說的。趙敏在用倚天劍試探金花婆婆後,說了一句:“‘你能拿到屠龍刀,倒也好了,我隻在大都等你。”

趙敏還有一次提到“大都”,那是在和張無忌在破廟重逢之後,她給原來是乞丐打扮的張無忌買了新衣服,還說:“小地方沒好東西買,将就着穿,咱們到了大都,再買過貂皮袍子。”

這兩句話,把“趙敏”這個人物,和“元大都“這座城市,緊緊地連在一起。大都,是趙敏的家,還是她和張無忌三次酒館相會的地方……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北京有不少元代建築的遺迹。據說,南鑼鼓巷就是始建于元代的建築。

去參觀園博會時,臨時報了一個旅行團,在一個叫“北土城”的地鐵站集合。從這個地鐵站口遠遠望去,有一座帶有明顯蒙古風格的城堡式建築。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原來,那裡就是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北京好幾處地名裡都有“土城”兩個字,似乎都和元大都有關。可惜行程太匆忙,沒能去那裡遊覽。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北京的今與昔

北京,早已不再是元明清朝代的故都,也不是老舍筆下的那個“北平“。除了很多地名還沿用過去的之外,它已經完完全全是一座全新的、熙熙攘攘、人潮洶湧的國際化大都市了。

它跟我在書裡讀到的,在頭腦裡描摩的那個老北京完全不同,甚至找不到它的影子。比如,我想象中的天橋,是三教九流、耍把式賣藝的地方,而現實的天橋,卻是一座高大上的,體育館式的建築——群衆文化藝術館,想看“賣藝”? 得花高價買票才行。

它也找不到我想象中的,可以坐在街頭吃小吃的地方。就連“豆汁兒”這樣的小吃,也登上了大雅之堂,隻有在飯店裡才能吃到。

不過,在某個不經意的刹那,在繁華街市的某個角落,還是能看到古樸的青磚灰瓦,看到一些舊時代的遺存。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有一些明顯很有年頭的建築,流露出峥嵘蓊郁的氣象。有些門面很氣派,一看就是舊時王謝的府邸,也有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甚至有些凋敝的宅院,那是尋常百姓的家。

在北京的胡同裡穿梭,仍然能感受到屬于老北京的,獨特的市井和煙火氣息。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交錯時空的相遇

參觀恭王府的那一天,其實我真正想去的是納蘭性德的故居,也就是宋慶齡故居。

聽說,在那兒的院子裡,有一棵納蘭性德手植的合歡樹。對于一個納蘭性德的“鐵粉”來說,這棵樹是能真真切切地觸摸他的指紋,探尋他的足迹的地方,又怎麼能錯過呢❓

可惜,我從網上查到,那裡正在修繕,暫不開放。

由于某些電視劇的熱播,和紳成了家喻戶選的人物。 恭王府曾經是和紳的府邸,就成了來北京遊玩的必遊之地,熱度直追故宮。

雖然名為恭王府,在那裡,恭親王奕訢的存在感還不如和紳。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作為私家園林,恭王府的确美侖美奂,令人歎為觀止。可是,對我來說,如果沒有我熱愛、仰慕的人來過這裡,在這裡生活過,再美的名勝古迹都是沒有靈魂的。

參觀過恭王府之後,我們步行去了附近的什刹海。

這麼有名的什刹海,在北京甚至算不上什麼景點,隻是北京市民遛彎兒、鍛煉的地方。就像其他城市裡普通的休閑公園一樣,不收門票。但還在修繕中,顯得有些破敗。

從什刹海出來,烈日炎炎,北京的公交系統又龐大複雜得讓人崩潰。我們決定破費一次,坐計程車回臨時的家。

返程途中,偶爾瞥見街道旁,古色古香的青灰色門牆上,挂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宋慶齡故居”……可惜車速太快,都來不及拿手機拍下來……

路過北京,和我愛的人,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

這裡就是納蘭性德故居了。雖然暫不開放,緣份還是指引我來到了這裡……有那麼一刹那,我和他曾經的生活軌迹無限接近,我真的覺得,我們好像在交錯的時空裡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