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講述美國上流生活的美劇 gossip girl 裡,主角之一的Chuck Bass一直住在自家酒店的頂樓套房裡。
如果讓你一直住在酒店裡,你願意嗎?

像金星,自己在節目上就說過,她在國内就沒有房産,長租在上海錦江飯店頂樓的總統套間裡。
按早幾年的價格算下來,一年房費不過才100萬。
這個價格聽起來貴,但是比在同地段買豪宅要劃算得多,酒店的所有設施全部可以使用,還有24小時的專人服務,掃地阿姨都不用自己請,不想住了就搬,反而對他們更友善。
更何況這間套房原本可是隻接待外賓,根本不對外公開的。
而且酒店的裝修是真的精裝修,不是房地産式精裝。
酒店式精裝修 √
地産式精裝修 ×
那麼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進階酒店的裝修,有什麼可以借鑒的地方嗎?
今天,剛好我要入住傳奇般的上海外灘半島酒店。
在這裡,跟你揭秘,進階酒店是如何在硬體上,營造出最頂級的居住體驗。
這一套就是我這次入住的江景房,每晚價格含稅3200。
當酒店單價上升到1500~2000元每晚之後,就和普通兩三百元酒店的體驗感截然不同。
那就是:老子買不起這樣的房!
這樣的地段,這樣的江景,根本就沒有住宅可賣。
而且豪華酒店的設計,全部由優秀的設計工作室或事務所操刀,普通人家根本請不到這樣級别的設計師做設計。
本身現在很多酒店都有“旅居”的定位,設施非常齊全,也絕不僅僅是一個臨時住一兩個晚上的地方。
我在入住北京三裡屯CHAO時,有幸被升到套房,餐廳、廚房、衣帽間一應俱全,空間比自家的還大數倍,退房時反而會惆怅:要是能一直都住下去就好了。
這裡我們“破譯”了高端酒店常用的裝修語言,完全可以在家裡借鑒和實作。
當然,裝飾意義大于實用,是否要照搬回家,還是要看money了。
畢竟好看的效果都是靠砸錢砸出來的。
牆絕對不能空
除非是以極簡為賣點的酒店,否則客房的牆面是萬萬不會空的,空蕩蕩的牆面會顯示出一種簡陋感。
自己家裡的牆面空一些無所謂,但酒店對于這一點絕對不能忍。
酒店一般會使用桌面、木飾面闆、木格栅和硬包對牆面進行裝飾。
酒店牆面裝飾
出租房式的大白牆
在裝修年代較早、以及主打商務的酒店,比如2010年翻新的上海和平飯店,2009年的上海半島酒店,用的都是桃色系的桌面,以展現出一種溫馨、放松的氛圍。
但半島在走廊玄關位置用了深藍色的桌面,就很好地做了區域的分割。
木飾面闆是把木頭片成木皮,貼在闆材上作為裝飾。
主打高品位私邸的瑰麗,在北京國貿的酒店客房用深色的木飾面闆,營造了濃濃的中國風old money氣息。
牆面和櫃子選擇相同的木飾面,整個客房色彩統一,櫃子就好像和建築是一體,整體感非常強。
隻有那種low到爆的定制櫃,才會掏空心思刷存在感,而且和建築接口特别粗糙,咋看咋出戲。
硬包軟包就更能玩出花了。硬包就是在木闆上包一層布料,軟包就是在裡面再填上海綿,這樣随便什麼面料都可以上牆當做裝飾。
大家之前看得多的軟包,可能是KTV包廂風,但其實用好了,非常驚豔。
KTV包廂風×
北京三裡屯CHAO,用的是灰色棉麻,低調又年輕。
北京寶格麗,用黃色的暗紋面料做床頭裝飾,和黑色木紋的櫃子一搭配,九五至尊的帝王感呼之欲出。
而北京華爾道夫的設計師,直接斃掉了業主米色的選擇,挑選了玉石綠色的真絲面料上牆,過目難忘。
而且對于酒店來說,牆面隻有一種材質未免單調,大多都要多種材料和色彩搭配着來。
那普通人家裡怎麼借鑒呢?木飾面和硬包多少有點太貴,但乳膠漆刷個顔色,還有啥桌面壁布海吉布,還是可以考慮一下的。
能用大理石就用大理石
室内設計裡的大理石,就像珠寶裡的鑽石,霸主地位絕對無法撼動。
而且大理石嬌貴,需要經常打磨抛光維護,從大理石的維護也能看出一家酒店的營運情況。
酒店衛生間,比如上海外灘半島和和平飯店,衛生間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相似的布局。
在豪華酒店的普通标準房型裡,衛生間的大小甚至能占掉整個客房一半的面積。
是以這個空間裡的材料,自然也要用上鄙視鍊頂端的大理石。
像上海外灘半島和和平飯店,都是做的米色大理石牆面和黑白根大理石地面,算是比較保守的配色。
其中和平飯店的台面特地挑選了古木紋大理石,花紋流暢大氣,也是很好地緻敬了酒店建成年代的art deco風格。
而最近幾年的酒店,玩的花樣就很多。
比如北京文華東方和北京洲際,都選擇了比較年輕的白色系大理石。
上海寶格麗則是用了意大利進口的黑色花崗岩鋪地和浴缸周圍,與房間空間裡的配色形成一緻。
除了基礎花色外,有的酒店還要不惜工的再做一次拼花。
北京華爾道夫就用了淺灰色大理石,點綴上了金色的水龍頭和五金件,牆面還特别做了十字對花,細節裡全是奢華。
北京諾金酒店,除了衛生間裡的大落地窗讓人難忘,還喪心病狂地把深咖灰的大理石切割小塊長條後做人字拼,讓人根本不忍心把地墊鋪在地上擋住它。
普通人家裡就比較難有機會伺候大理石了,而且越好看的大理石越貴。
不過還好我們有仿大理石紋理的瓷磚,也算是平替了。
最好選柔光或者石材光,比鏡面高光的看起來更接近大理石的質感。
窗簾滿牆挂
如果說進階酒店必須有的一個共性,那就是大窗戶。
普通住宅有建築規範要求,要考慮保溫、考慮造價、考慮窗戶清洗和維護,酒店作為商業建築通通可以不考慮,落地窗是建立酒店必須要有的。
而除了主打30年代設計風格的上海和平飯店,我就沒見過窗簾挂半截的,太小家子氣了。
基本配置一層遮光簾一層紗,至少2倍褶,也就是布料寬度是窗戶寬度的兩倍。
一挂一整面牆,氣勢一下就出來了。
遮光簾是兩層的,朝向屋裡一側是比較好看的布料,背後再縫一層遮光簾。
喪心病狂如上海外灘半島,外面再加一層電動垂簾。
即使如上海EDITION、北京寶格麗這樣把桌子擺在窗前的設計,也會在桌前留出窗簾的位置。
拉窗簾不友善?都是電動的啦。
除此之外,頂部都會與吊頂結合,做一個窗簾盒。
除了能夠隐藏窗簾滑軌,更重要的是能夠避免漏光。
燈光多并且分散
這個我在之前關于家庭燈光打造大法裡提過了,不管光線是亮還是暗,燈光分散就是比一盞燈照全屋好看并且好用。
好的燈光設計,真的就是我在那個視訊裡講的,你要亮的地方有光,你不需要它亮的地方就暗。
燈光分散,和有主燈也不沖突。
雖然燈多,但酒店的照明系統都做了情景配置,就一個開關操作,友善得很。
不用自己一個個開。
而且酒店特别愛用射燈。沒有别的原因,就是效果進階。
我住過所有的酒店,隻有上海和平飯店為了突出30年代的複古感,用射燈用得比較謹慎。
80年前沒有射燈嘛!
但仔細看的話,衛生間裡該用還是用的。
燈光這個東西特别需要實際體會,是以我非常建議大家有機會還是可以找個好的酒店住一住,實際體驗一下。
各種變态的細節
因為酒店的設計團隊非常專業,是以各種細節要深究起來,那是真的變态。
比如上海外灘半島的衛生間擋水石,做了一個非常緩的凸起,而且材料和衛生間地面一緻,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
同樣的設計,和平飯店也有,而且和平飯店木地闆和大理石之間的扣條處理也非常細緻。
外灘半島酒店窗戶前的大理石與地面預留出了高度差,鋪上地毯之後剛剛好,非常平整。
淋浴間沒有按正常做大理石拉槽,而是把大理石切割成10cm見方的小磚,留寬縫,防滑效果一樣好,但是腳感就要比拉槽要舒服得多。
暗藏的燈帶、壁龛,射燈頭位置特地避開花灑頂噴,還有清一色的衛生間防水石膏闆吊頂,都非常凸顯品質感,普通人裝修根本注意不到這些細節。
和平飯店連衛生間水槽下面都有暗藏燈帶,為的是起夜時充當夜燈照明。
這種細節,如果沒有專門請設計師,隻能是自己多看多想了。
而且普通裝修的價格,也未必能實作出來。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酒店裝修營造進階感的辦法:
1. 牆面不能空
2. 必備大理石
3. 窗簾滿牆挂
4. 燈光要分散
5. 細節最可怕
你也可以用一些更便宜的方式來實作這些套路,搬回自己家裡:
比如牆面不能空,那多挂畫、或者刷個深一些色,也OK。
大理石用不起,大理石紋的瓷磚倒不算貴。
窗簾家家都要做,燈光如何布置我也分享過了。(戳→ 這裡 檢視)
學會了這些,你家也能用很少的錢實作酒店效果啦。
另外,進階酒店的設計上還有很多巧思,值得借鑒。
比如再基礎的房型都一定會有衣帽間,可以當做進階酒店和普通酒店的分水嶺。
這個也和我在之前講小戶型設計的視訊裡說的觀點一緻,儲物間絕對是能夠保證房間整潔度、提高品質感的利器。
上海外灘半島不愧是半島酒店在大陸的旗艦店,上海最好的酒店,12年前的裝修,現在看起來還是充滿了細節,根本不過時,反而特别老錢,甩某些網紅幾條街。
上海和平飯店的動線我也很喜歡,進門玄關兩側是衣帽間和衛生間,轉彎兩次才是客房,是很經典的歐洲住宅設計思路,特别有空間儀式感,其實也暗合傳統中國庭院裡移步換景的思維。
我之前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
家裡裝得太像酒店啦,太像咖啡館啦,太像這個太像那個啦。
我就特别好奇:是以家就隻能是一個平平無奇,“過日子”的地方嗎?
它就不配好看,不配進階嗎?
過日子跟進階感,就一定有沖突嗎?
為什麼我們會喜歡去網紅店打卡,會喜歡在特殊的紀念日定酒店呢?
是因為他們的吃的真的有多好吃多不一樣嗎?
其實更多,我們是在消費它們的環境。
那與其花這個錢出去,為啥不把自己家布置得更舒适,更有氛圍呢?
自己日常住在裡面,不也心情更愉悅嗎?
圖源:紅杉創意設計
我在這條視訊裡就說過,自從我給自己家用餐區布置得像咖啡店之後,我就很少花錢去外面喝咖啡了。
我在家可以不穿衣服還摳腳呢!
我們之是以覺得酒店不像家,是因為酒店沒有我們個人的印記。
而一個家的個人印記,是在我們住久了之後,自然而然就有的。
它反映的,是住在這個房子裡的人的靈魂。
這些年,我已經看到,中國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拘泥于自己家的形式。
家可以是博物館、美術館、大倉庫,可以暗黑,可以空無一物,隻要自己開心,沒有人可以定義,你家必須長什麼樣。
是以,如果你喜歡酒店的進階感和精緻氛圍,預算允許,那就大膽地嘗試吧!
要是有人跟你逼逼賴賴,就讓他說去吧,反正住得爽的,是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