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評「勝利」之一,曆史愛好者必讀,縱觀二戰三巨頭勢力的争奪作者簡介《勝利》是一部什麼書?三巨頭的立場關于波茨坦會議

作者:在塵世間遊走

每周分享一本書

近日由于家中事務冗雜,始終無法靜下心來讀書,故沒能按時與大家分享,在此向關注我的朋友們表示歉意。

《勝利》這部書,放在我家書櫃裡有些年頭了,始終沒有太多興趣來讀它。本想這次借着赴外地暫時客居的機會帶來翻一翻,沒想到瞬間被它深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它的第一卷。

書評「勝利」之一,曆史愛好者必讀,縱觀二戰三巨頭勢力的争奪作者簡介《勝利》是一部什麼書?三巨頭的立場關于波茨坦會議

圖檔來自網絡,如若侵權,通知删除

<h1 class="pgc-h-arrow-right">作者簡介</h1>

恰科夫斯基全名亞曆山大·鮑裡索維奇·恰科夫斯基,在蘇聯衛國戰争期間做戰地記者,後來先後擔任過《外國文學》《文學報》的主編、作協書記處書記、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73年被授予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恰科夫斯基有着豐富的人生經曆和政治、外交經驗,作品風格及定位以平實講述、深刻分析戰争和國際題材見長,24歲時開始發表作品,一生筆耕不辍,76歲高齡時仍有國際題材的作品問世。

書評「勝利」之一,曆史愛好者必讀,縱觀二戰三巨頭勢力的争奪作者簡介《勝利》是一部什麼書?三巨頭的立場關于波茨坦會議

<h1 class="pgc-h-arrow-right">《勝利》是一部什麼書?</h1>

它是一部三卷頭的紀實小說,内容以二戰結束後那場對歐洲和世界格局都産生極其重大和深遠影響的波茨坦會議為背景,通過虛構的外交記者沃羅諾夫的視角,詳細講述并剖析了對美、英、蘇三大國以及羅斯福、杜魯門、丘吉爾、斯大林等諸多元首和重要政治家們,在二戰時期和戰後歐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等諸多方面的謀劃過程中,經過漫長的明鋪暗蓋、勾心鬥角、實力角逐,借以劃定各自勢力範圍,奪得全球霸權的真實經過,進而也由此看出,資共兩大陣營在審時度勢、曆史定位、意識形态等多個方面的巨大差異,也就明白了為何如今……

作者作為忠實的布爾什維克,站在蘇聯的角度,自然對美英帝國主義的一些思想、言行和導緻的種種後果無比反感,極盡批判之詞。在第一部中僅讀了不足200頁的書裡,就有這樣兩句話讓我刻骨銘心,為之顫栗:一是曆史已經注定了大英帝國的崩潰。二是這位合衆國總統前往遙遠的德國時,手裡拿的不是橄榄枝。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巨頭的立場</h1>

書評「勝利」之一,曆史愛好者必讀,縱觀二戰三巨頭勢力的争奪作者簡介《勝利》是一部什麼書?三巨頭的立場關于波茨坦會議

1.丘吉爾。作為曾經是歐洲乃至世界的老牌霸主,同時又是二戰的主要參戰國,大英帝國首相丘吉爾的一思一舉,一言一行,無疑會對全世界聯合抵抗法西斯主義運動産生極為深遠和重大的影響。可實際上這位丘大爺是怎樣的一番騷操作呢?

首先,“在丘吉爾眼裡,人民從來不是曆史的動力……他畢生認為,隻有英雄,隻有高車于群眾之上的領袖人物,才能創造曆史。”也正是由此,才導緻他為了本國乃至本人的某些利益,才置人民安危于不顧,策劃發動了華沙起義,放棄了科文特裡,用成千上萬普通群眾的生命去迎接法西斯猛烈炮火和狂轟濫炸!

其次,“他每次失利,每次都歸罪于别人。”就像他的科文特裡之罪一樣,“對任何責難,他都有理由反駁……在重大的ZZ問題上,或者在重大的戰争中,為了達到目的,任何手段都是合理的。”

第三,“成功拖延了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期限”的丘吉爾,他要向斯大林傳遞的,不是英美蘇三國怎樣強強聯合來努力維護歐洲和世界的長久和平,“而是斯大林和蘇聯HJ成了他的主要敵人”,因為“一旦打敗德國的果真是蘇聯,英國未必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決定歐洲各國的版圖,必要的話,丘吉爾情願和美國人分享歐洲的上司權。”

書評「勝利」之一,曆史愛好者必讀,縱觀二戰三巨頭勢力的争奪作者簡介《勝利》是一部什麼書?三巨頭的立場關于波茨坦會議

2.杜魯門。如果說丘吉爾出身貴族,那麼杜魯門在成為總統或者進入政壇之前,實在是一個一文不名的普通群眾,盡管他曾參加過一戰,卻也并沒實作他“在軍事上威震四海”的稚嫩願望。後來,在他借以謀生的店鋪櫃台前面,潘德格斯特“你想不想當區法院的法官”一句沒頭沒腦的問話,由此改寫了他的命運,進而逐漸進入政壇,直到到達國家權力的頂峰!因為,“在他生活的那個社會裡,金錢的确是萬能的。誰有了錢,不管他幹什麼,都可以得到寬恕。隻有金錢的力量才受到承認和崇拜”。

我們都知道,第一,在二戰的前期,美國并不是主要參戰國,而且還利用這個時機,使美國的經濟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得到了迅猛發展。第二,二戰的主戰場在歐洲,與美國遠隔重洋。當丘吉爾拉攏美國共同“謀求”歐洲和平、抗衡蘇聯的時候,羅斯福、杜魯門對此開始是猶豫不決的。不是不想觊觎蘇歐,而是他們一直在等,等一個最佳的時機,那就是那個一直在秘密研究的所謂“超級炸藥”的實驗成功!是以,當杜魯門走進波茨坦的時候,“手裡拿的不是橄榄枝”,因為他認為,“從今以後,他,杜魯門,就是世界的主宰了。”

書評「勝利」之一,曆史愛好者必讀,縱觀二戰三巨頭勢力的争奪作者簡介《勝利》是一部什麼書?三巨頭的立場關于波茨坦會議

3.斯大林。與丘吉爾和杜魯門乘坐專機抵達德國波茨坦,并在現場舉行盛大隆重的歡迎儀式不同,斯大林是乘坐專列從莫斯科啟程的,并且拒絕舉行任何形式上的歡迎儀式。因為他知道,“在相當大的一部分蘇聯國土上,也就是在那些被戰争無情蹂躏過的國土上……一切都已摧毀、炸盡、倒塌、淹沒了”。

當他在旅途中,目睹“數十雙、數百雙孩子的小手伸向列車的車廂,你搶我奪地接住扔來的面包,幹罐頭和方糖”的時候,斯大林在想,如果人們知道火車裡坐着的是誰,“他們将會問他什麼呢?往後怎樣生活?面包會有嗎?房子會有嗎?什麼時候會有?!……”

當他經過斯摩棱斯克的時候,斯大林知道,“這個名字是和曠日持久的惡戰連在一起的。多少蘇聯士兵在這裡英勇犧牲,但是絕不投降”。

書評「勝利」之一,曆史愛好者必讀,縱觀二戰三巨頭勢力的争奪作者簡介《勝利》是一部什麼書?三巨頭的立場關于波茨坦會議

<h1 class="pgc-h-arrow-right">關于波茨坦會議</h1>

由此可見,當年三巨頭的峰會不單單是各懷心事,就連坐下來談的主要目的都并不一緻。難怪作者在第一卷的最末一章,面對英美媒體發出的劈天蓋地的輿論攻勢,用一長段文字向他們表達了強烈的憤懑之情,可謂是字字誅心,句句含淚。我節錄如下:

“當時他們想要我們幹什麼呢?要我們埋葬好屍體,把柏林和東歐奉獻給盟軍,然後自己撤軍離開嗎?背叛那些永遠不能複生的同伴嗎?忘記千百萬蘇聯人為什麼犧牲在槍林彈雨之下藏身于起火的坦克之中,為什麼被炮彈和炸彈炸的粉身碎骨,在奧斯維辛和邁丹尼克的焚屍爐中死于非命嗎?……為那些與希特勒結成聯盟,唆使希特勒進攻蘇聯的膽小鬼、投敵分子、反蘇分子掃清道路,允許他們重新騎在自己人民的頭上,不等這些國家和人民發表自己的意見,自行決定今後怎生活就撤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