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美劇《都铎王朝》讓人們在提起亨利八世時,就聯想他與6任妻子的韻事。實際上,亨利八世在成為這些女人的丈夫前,首先是有着勃勃野心的政治家,即便是看起來為了安妮博林擴大《叛國法》的懲戒範圍,根本上也還是為了加強君主的中央集權。
《亨利八世與都铎王朝》一書中,都铎王朝曆史學家約翰·馬圖夏克就将從亨利都铎的王子時代開始,盡可能完整地還原一個更逼真的亨利八世。而扉頁引用的新教神學家菲利普·梅蘭希通的話,“讓我們别再為英格蘭的尼祿唱贊歌了”,或許可以窺見更完整的亨利·都铎。

<h1 class="pgc-h-center-line">烈火烹油的戰争遊戲</h1>
亨利尚在王子時期,就已經在文學作品的影響下,渴望自己能夠像曆史上傳奇的騎士一樣,光複法國各省,在中世紀的英國國王們的老對手法國人面前,證明自己的價值。
1509年,亨利繼承王位;2年後,随即聯合羅馬帝國向法國宣戰;1513年,聯合西班牙親自率軍25000士兵入侵法國,同年秋天,亨利的英軍就擒獲法軍主将大獲全勝。
年輕的英國國王如願以償地以騎士的姿态赢得了戰争的勝利,可是這場勝利單單是在炮兵和露營的裝置上,就花掉了足以填滿一口井的金币,1513年當年的開銷也高達70萬英鎊,亨利八世不得不在幾年後開始動用父親亨利七世的儲備資金。
即位之初的這場戰争,純粹是老謀深算的政治家把亨利八世當槍使的政治遊戲。英國赢得了勝利者的虛名,卻透支了英國的未來。而亨利八世親愛的盟友神聖羅馬帝國,卻借英國軍隊牽制了法國的防線,并從亨利八世這裡得到了2萬英鎊的“慷慨解囊”。
少年時期雄心壯志從來沒有随着閱曆的增長而消減。
1944年夏天,法國入侵英國。53歲的亨利八世拖着臃腫的身體再次親征法國。這場戰争,亨利赢得了法國讓出布格涅出讓給英國8年,看起來英國似乎并沒有丢了面子,可是英國海軍“瑪麗玫瑰号”的沉沒,以及花費掉的214萬英鎊,足以讓亨利的統治破産。
戰争于亨利八世,如同男孩間用以證明自己的比拼遊戲。年輕時,為了讓法國人刮目相看,不惜花掉父親的儲備資金;年邁時,為了證明自己寶刀未老,同樣燒掉了英國未來多年的收入。可惜,這種勝利并不能為他赢得尊重,他視戰争為兒戲的做法,隻能帶給他曆史的歎息與哂笑。
<h1 class="pgc-h-center-line">亨利八世和他的工具人妻子</h1>
亨利八世即位後,很快迎娶哥哥的遺孀——阿拉貢的凱瑟琳,他與凱瑟琳舉辦了盛大的婚禮,接着還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這場新王與王後的婚禮,無論怎麼看,都洋溢着臣民的祝福和帝後的浪漫恩愛。亨利與凱瑟琳初結合時,或許除去政治聯姻的目的性外,是帶着少年騎士精神的責任與愛的,但安妮·博林開始的後5位妻子,卻更多是亨利身為帝王的欲與虛榮的工具。
阿拉貢的凱瑟琳多年無子,唯一活下來的孩子隻有瑪麗·都铎,亨利笃定是因為他赢取哥哥遺孀的婚姻不被神祗認可,是以降罰讓他得不到男嗣,為了得到一位王子,亨利将目光投向了安妮·博林。
為了能夠換一位王後,亨利不惜羅馬教廷決裂,無視阿拉貢的凱瑟琳背後羅馬帝國的威脅,強行修改宗教教義,秘密迎娶安妮·博林。如果看到這裡,我差點以為這是國王霸總式的愛了,可是再次為亨利八世添了個女兒的安妮·博林也很快失寵。
安妮博林 《都铎王朝》劇照
想擁有一位男性繼承人的亨利将心思轉移到了簡·西摩身上,簡·西摩不負衆望地生下愛德華六世,可惜,在衛生護理條件落後的當時,簡·西摩在産下小王子的一個月内就死于産褥熱。
亨利八世的後三任妻子,更像是亨利在晚年對年輕的渴望的結果。16世紀的醫療條件,國王過了40歲就要考慮繼承人的事了,亨利八世年過半百已經是高壽。國王的婚姻本該是政治目的的聯姻,但年過半百的亨利顯然更在乎的是未來的王後是否足夠美貌。
都铎王朝 劇照
是以,他會在娶了克裡維斯的安妮後又因為不喜歡王後的樣貌,宣布婚姻無效,還賜予安妮“國王親愛的姐妹”稱号,一種“你太醜,我不喜歡你,我們還是做兄妹”的騷操作既視感。
諷刺的是,亨利八世前面幾段折騰的婚姻,本是為了将都铎王朝傳予男性繼承人。可惜,愛德華六世16歲就病殁,王位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最初他一心想要廢掉的阿拉貢的凱瑟琳的女兒——瑪麗·都铎手中。
瑪麗·都铎 《都铎王朝》劇照
<h1 class="pgc-h-center-line">臨時登場的替補王儲</h1>
熱愛戰争,好大喜功,夜夜笙歌,還将幾位妻子送上斷頭台,盡管一手發展起來了英國海軍,亨利八世依然成為菲利普·梅蘭希通口中“尼祿”般的暴君。
為了堵住反對自己迎娶安妮·博林的悠悠衆口,亨利八世進行宗教改革,對所有的反對者痛下殺手;蘇格蘭與法國結盟後,下令“洗劫利思,焚燒破壞一切,把所有男人、女人、小孩統統燒死……騷擾蘇格蘭平民讓他們沒法播種,這樣等到明年他們就會窮困潦倒”。這一系列的舉措,今天看來依然殘忍暴虐。
并不是要為這位暴君的殘虐找借口,在《亨利八世與都铎王朝》中,關于亨利登基為王之前的生活描述,或許為後來亨利八世的尼祿式舉動找到原因。
直到12歲之前,兄長威爾士親王亞瑟·都铎去世前,亨利都是國王亨利七世防範的對象。亨利七世擔心年輕的亨利未來可能會對亞瑟的統治産生威脅,于是想方設法地邊緣化對待這位熱衷于受到人們贊美的王子。
在一衆王室兄弟姐妹中,大亨利兩歲的姐姐12歲就嫁給了蘇格蘭國王,而另一位姐妹,也有了哈布斯堡帝國繼承人的婚約,更不用說當時的王儲兄長亞瑟,也已與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履行婚約。王室的婚姻都是權力的結合,身為次子的亨利也很需要通過政治聯姻穩固地位,但為了防止亨利威脅亞瑟未來的統治,亨利的婚事就再無下文。
可是,就在亞瑟與凱瑟琳成婚後的幾個月,年輕的亞瑟急病去世。身為次子的亨利終于成為亨利七世的希望,老國王将未來的新國王帶在身邊,“幾乎在嚴密的監視下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
但在亨利七世的最後幾年,這位老年喪子不得不把未當做王儲培養的次子重視疲勞的老國王變得偏執和暴躁。這讓跟着老國王學習統治的亨利不禁認為,統治的關鍵即是“不時的暴跳如雷”和“對個人沖動的放縱”。
在經曆了父親的近乎排斥的不信任、到後期被立為王儲後,父親近乎變态的束縛,得到王位的亨利八世如脫缰的馬,按照自己的喜好大行鋪張之風并發動戰争以向對手宣誓實力,最終成為後人口中“英格蘭的尼祿”。
都铎王朝是英國君主專制曆史上的黃金時期,亨利八世留給後世的顯然不隻是與6任妻子的愛情八卦。《亨利八世與都铎王朝》,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被邊緣化的王子成為暴君的經由,以及亨利八世作為統治者的帝王野心。
鐵打的丈夫流水的妻,亨利八世娶6任王後,不隻是國王的風流韻事,更關乎君王的勃勃野心。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您的支援才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