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權、名、利、色,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太多人會選——“錢”。
太多人做夢都想賺錢,但是,不止一個人明明想搞錢、想賺錢,但是總覺得好像有什麼在阻礙自己掙錢。
或者是,剛掙點錢,還沒啥感覺,就沒有了。
清高的人常把金錢看成罪惡,但實際上金錢不是罪惡之源,貪婪才是。
經濟上的獨立,才能使一個人的人格獨立起來,繼而才可以自由地去選擇,去追求。
當在錢财上依賴别人,便很難有精神上的獨立。
而一個人,隻有當經濟和人格雙重獨立時,才能活得體面。
窮不是錯,更不是罪惡,關鍵是有沒有擺脫貧窮的心。
有錢,會是種怎樣的感覺呢?
是富足、自由的幸福感。
我一向都認為我們每個人應該樹立對金錢正确的态度,别過度崇拜金錢,但是也千萬别搞得自己跟錢有仇似的,你跟錢有仇,它還會到你這來麼?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也是萬萬不能的。
但我們為什麼沒有錢?内在的匮乏
“内在的匮乏”常常是心理困擾我們沒有錢的因素之一:
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一看價格,就放棄了......
潛意識——“我沒有資格穿價格貴的衣服”
每天忙忙碌碌,身心疲憊,卻不會停下來......
潛意識——“我沒有資格讓自己放松”
人際相處,渴望愛與被愛,卻不能表達......
潛意識——“我沒有資格愛與被愛”
遇到了困難,明知有人可以幫到自己,卻不敢張口......
潛意識——“我沒有資格向别人求助”
内在的匮乏和不安,隻能創造外在的匮乏、恐懼、擔心。
精神分析心理學說,原生家庭的親子關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關系模式,進而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
通俗點講,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式員,童年父母給孩子潛意識寫入的是匮乏與沉重,孩子未來怎能豐盛流動?
父母對孩子哭窮,孩子會變得内向、敏感,沒有自信心,會覺得自己跟身邊的同學或朋友差别太大了。
不敢買貴的東西,會熱衷于便宜貨,會覺得低人一等……。
哭窮,其實不會把誰的錢包哭癟,卻會把孩子的心“哭窮”。
哭窮會限制孩子的思維、眼界和格局,限制了孩子的生活層次。
心理學家Joseph Cilona曾說過:
“我們談論錢的方式,會對孩子産生長久的影響。”
它帶來的影響,正如一粒種子,在心裡全面開花,孩子很容易有自卑感,匮乏感,和對金錢的恐懼。
帶着匮乏感來到社會上,潛意識指揮着自己,也容易處處體驗匮乏與沉重。
例如不相信自己配得好工作,總是能找到吃力不賺錢的活,即使賺到錢也無法輕松享受,一給自己花錢就覺得愧疚,同時容易過度囤積東西,造成更大浪費。
無意識覺得金錢是困難的,我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賺到錢,你賺錢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也會錯過那些輕易賺到錢的機會;
如果那個念頭是關于我不值得擁有,我不夠好,你會不好意思要太多,甚至沒有辦法去要自己想要的;
無意識裡對金錢不尊重,沒有感恩,會掙再多都留不住錢;
如果你現在覺得金錢是不足夠的,那就永遠是不夠的。
你的充裕或匮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對自己的潛意識信念和你覺得你應該、值得擁有什麼,和你關于成功和财富的潛意識。
金錢可以是許多東西的外殼,卻不是裡面的果實。
有的人迷失在金錢裡,成為“守财奴”;有的人卻能跳出金錢的限制,實作真正意義上的富足。
我們之是以拼了命地努力工作,其實就是為了多掙一點錢,早日實作财富自由,即使沒能實作财富自由。
錢,使一些人奮發向上;錢,也使一些人自甘堕落。
如果迷失在金錢裡,将成為金錢的奴隸,反而受它奴役。
金錢不是罪惡
教育體系的一大失敗在于不能給學生提供财商教育,甚至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
正如我們多數人所熟知的那種,熱愛金錢并不是罪惡—恰恰相反,缺乏金錢導緻罪惡,負債累累不能給家人提供富足生活是罪惡,為了金錢不惜以身試法或者抛棄良知是罪惡。
正确認識金錢,金錢本身不是罪惡,它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工具,它背後反應的是人的信念,信念系統和認知。
隻懂得賺錢,卻不顧自己與他人利益的人根本不配稱為商人。
你怎麼認知金錢,就有什麼樣的信念系統。
為什麼有的人會成為金錢的奴隸?
為什麼有的人再怎麼努力也掙不到足夠的金錢?
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金錢的三個法則:
1. 金錢是98%是能量,2%是物質,金錢的本質是"侍奉生命、服務他人"。
2. 财道:敬惜物命,物盡其用。(天道:敬天夫妻,厚德載物)有多大的德就有多大的财。
1. 财富與能量成正比,人心越平和、通達,能量越高,吸引力法則,财富自然就會越聚越多。
提升賺錢的方法:智慧、慈悲、善良。
德不配财,必有災殃,關鍵的是我們要正确地對待金錢。
你可以有很多财富,錢不是壞東西擁有它不可恥。
有他沒他跟你是不是高尚跟你值不值得尊重沒有關系。
我們的微信公衆号:小賢心理
我們的服務
♥心理咨詢 ♥情感咨詢
♥催眠療愈 ♥身心成長
♥企業内訓 ♥心靈沙龍
自由書寫訓練營
在生活中修行,做回真實的自我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咨詢師、塔羅牌占蔔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教育訓練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實用心理學
如需心理咨詢、塔羅牌占蔔、商務合作,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