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肚子蠱思(毛病)多,不是激動便煩惱,忙的時候務勞工作,閑的時間頗煩起終身大事來,難道非要找媳婦生孩子續香火?一個人吃飽全家人不餓,無憂無慮單身過日子不好嗎?
未曾想,情感問題也會成為一時之糾結和焦慮。
心煩意亂間,躺在床上想起中師畢業季短暫留戀母校的日子裡,高我們一級的大男大女們(1978年入校)情窦綻放,瘋狂追求着異性,我們班的兄弟姐妹們(1980年入校)穩如泰山,感覺他們真可笑。
這一轉眼,自己也工作了好幾年,也和曾經的他們一樣抓狂起來,風華正茂,激素增加,建立家庭條件具備,遲早的事情,反而焦躁不安,豈不有病?
一覺夢醒,抱着枕頭,夢境卻摟着一花青臉蛋,感覺胯下不對勁,一摸身手黏黏糊糊,難不成這就是第一次跑馬?羞死先人,笑死自己,雖然成熟了,把控能力差,安撫情愫,生活充滿陽光,一切皆美好,别的同學就學時期就如此狼狽,吾乃遲暮幾年青春萌動,何羞、何急之有?
如我一般的鄉村孩子,是冇經曆過什麼成人儀式、性生理知識普及的,中學階段的《生理學》講到敏感覺識點後,李發福老師讓學生們自己閱讀,應付考試的科目都背不完,誰還有心思看閑書?
這不,七八年後遇到溢精首例,除了惶恐沒其他辦法,還以為是闖下了大禍,犯了見不得人的錯誤,都是因為半夜裡想女人導緻的結果。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機關幹部,穩重為要,遂鎮定自如,情定神怡,洗涮污垢,而後日子倒是覺得舒服,心情也豁然開朗,即便是尿,撒了才會輕松。
青春期是富有幻想,身心成熟的時期,有理想有夢想,有目标有祈盼,有精力有決心,思緒豐富多彩,憧憬廣闊燦爛,願景朦胧渺茫。
雖然持重,但也現實,撇開事業,增添了難解難分的性情騷動,對異性越加充滿奇思妙想,但也符合人體發展、荷爾蒙運動規律,陽痿或許更可怕。
記得我們也即将離校之時,年長的兄姐幾個也在約會,是謀劃未來還是談婚論嫁,不好定義,但一友和一女,如膠似漆黏在一起,每次爽約叫我去墊背,我也樂意為他們擋風遮雨,作一盞明晃晃的電燈泡,雖然瓦數小(這裡比作歲數),但結構一般大,自己沒反應,看看熱鬧未嘗不可。
夜幕籠罩,在一塊不大的緩坡草地上,有一個挖土留下的凹陷,正好蔭蔽下一對狗男女,他和她粘翻滾在一起,我在數十米外左顧右盼,就像一個守護莊稼的脬蛋擋羊娃,感覺這兩個即将築巢壘窩的猛人,就是離校後第一對孕育後代的鴛鴦。
人體研究的初步成果使人相信,若将男性氣味制成雪花膏、液體噴灑液,能奇迹般改變婦女的健康狀況。反之,婦女的氣味,對吸引她的男人的健康來說,也有奇迹般的療效,尤其能穩定精神類疾病。
就此延伸聯想,依偎在土坑中的這一對雌雄,是在互相撫慰治病,那是多巴胺過剩的必然反應,不是精神類疾病,結果兩位離校不久便各求鳳凰,投桃報李。
男女共處必有故事,草木堆積豈不碰火?影視劇沒有激情鏡頭,誰有興趣欣賞?
往前再推數年,中學課堂裡,坐在最前排的幾個小個子,稀察(好奇)後面的大個子們輕舉妄動,男女生互相在對方手心裡寫答案、用鉛筆戳後腰、掐胳膊,忍不住情緒的我們,瘋子般起哄聲讨怪叫,罵他(她)們大天白日不知羞,想“那個”就到家裡的打泥炕上去。
高中畢業季的我,也曾生了點小毛病,掃描過濾着校園裡的異性,好想給哪個比我還病的不輕的她治治病,但始終沒個順眼的病患可供下手,不敢随意抓一個亂投醫,又不是計劃生育完任務強行搞結紮,不能向公社那群人一樣蠻幹,一旦遇上真神經來一頓撕破臉抓刨脖頸,得不償失,硬是把一身臭汗(權當人味)肟在皮囊裡,刺激的肉皮上長出不少小疙瘩。
某日終于鎖定一活物,她國中沒在本校讀,高中低我一級進學校,同校交錯一學年,可惜在同桌男女都不說話的清貞歲月,我是有賊心沒賊膽,終究未找到一個與她偶遇、獨處、交談的契機,她捧着書在校田塄坎上走讀,我也端個本子在附近鬼魂般遊蕩,用餘光撇着那尊磁鐵般吸引人的影子,自我摧殘白日做夢好一陣子。
風是那樣的柔和,陽光是那般的明媚,嫩綠的花草被清晨的露珠裹挾,散發着誘人的雲谷芬芳,猜不透她獨自信步是何種感覺,我自以為那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也充滿迷人的期待偷窺我,使得自作多情的我,身不由己心驚肉跳,皮臉發燙。
神魂颠倒的我,希望變成一隻大黃蛋(野公蜂),裹挾着黃色花粉的馨香,繞着她的耳茬根去打轉轉,挨着她的臉頰不停地嗡嗡,猛釘一口她那沙果子似的花青臉蛋。
但直到離開那個川縫,也未找到一次尋醫問診的機會,更沒遇到一個大天白日放電的天氣,充其量腦門子發燒,連打鐵碰火都算不上。
問世間情為何物?隻把春心做自殘。
我考上中專去上學,她都不曉得我曾動過她的心念,在縣城,老師拿各科考試分彙總排名次,學習壓力大,精神幾近崩潰,加之人不出衆,相不蓋貌,沒有經濟實力買秋菠菜送人,對于情感,反而淡定,眼裡沒目标,心中無花紅柳綠,春情懶得作牛糞。
參加工作後,先後與兩位尕娘娘繎的心熱,一個住在同樓道,一個遠眺窗戶外,雖都觸及談婚論嫁,結果大水沖了根據地,不是家長不同意,就是個人不滿意,緣分不夠,各奔東西築愛巢。
但就此意識到情感這東西,對于青春期的年輕人,是不可或缺、不可回避的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