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直播PK背後的套路:觀衆花1.3萬元送的禮物,“托”隻需1.3元

直播間裡,容貌姣好的女主播正在和觀衆互動,不時表示自己就要輸了,希望觀衆能多多打賞。王某看着手機上心儀的女主播不斷發來的微信,想着對方給出的赢了這場和其他女主播的比賽就能“奔現”(指網戀雙方開始線下約會)的承諾,一咬牙,又充值了1.2萬元,兌換了12萬在直播間内使用的貨币“鑽石”。然而,王某支援的女主播“珊珊”還是輸掉了比賽。

在這個名為“環娛TV”的直播平台上,類似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王某不知道的是,這背後是一場平台與直播公會合謀策劃的騙局。當他在用1比10的比例把人民币兌換成“鑽石”時,直播公會安排的“托”,正通過平台提供的專用賬戶,以1:10萬的比例兌換“鑽石”。懸殊的兌換比例,既能刺激觀衆繼續打賞,又能控制比賽結果,讓觀衆支援的女主播持續輸掉比賽。

但是,平台與直播公會這樣的行為也已涉嫌違法。近日,“環娛TV”背後的公司,以及入駐的30多家直播公會共15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被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準許逮捕。

在網絡直播和打賞越來越流行的當下,這也給所有平台提了個醒,類似的“小聰明”不可取。

用情感話術誘騙受害人充值

今年3月,年近四旬的王某通過“探探”軟體認識了一位女子,沒過多久,該女子就把自己的閨蜜珊珊介紹給了王某。王某和珊珊越聊越投機,兩人逐漸發展成十分暧昧的關系。這時,王某得知珊珊現在是一位女主播,經常要和其他女主播進行PK賽,獲勝後才能獲得獎勵。珊珊告訴王某,如果自己赢了比賽,就能和他線下約會了。

應珊珊的邀請,王某注冊并登入了“環娛TV”,果然在說好的時間,見到了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出現在直播間。這邊還在直播,王某就已經收到了珊珊發來的資訊,要求他快點送些禮物表示支援。珊珊還表示,自己是把手機藏在直播鏡頭之外,偷偷向他求助。此時,直播間中還有10人左右正在觀看,王某端詳片刻,發現直播間設有多種不同價格的禮物,最便宜的“棒棒糖”需要10“鑽石”兌換,相當于人民币1元,最貴的“幸福摩天輪”則需要13萬“鑽石”,相當于人民币1.3萬元。

揭秘直播PK背後的套路:觀衆花1.3萬元送的禮物,“托”隻需1.3元

“鍵盤手”和受害人之間的聊天記錄,以及受害人的充值記錄

見直播間中其他人也在不斷給珊珊送禮物,但還是落後于珊珊的競争對手,王某便也充了值,瘋狂給珊珊“打賞”。然而,在王某觀看的數場直播中,珊珊無一例外都輸掉了比賽,“奔現”的承諾也就一直沒能兌現。到了4月下旬,王某已經累計充值2.9萬元,都花在了珊珊的直播間裡,但他卻突然和珊珊失去了聯系。直到民警聯系王某,他才知道珊珊所在的直播公會因涉嫌詐騙罪已全部被民警抓獲了。

在網絡直播這個行業中,直播公會相當于主播的經紀公司,一個直播平台上,往往有多個公會入駐,它們之間的關系有點像網店和電商平台。珊珊所在的這個直播公會僅有她一名女主播,卻有多名男性“鍵盤手”。平時,這些“鍵盤手”的任務就是頂着美女頭像,在各個社交軟體上,扮演事先設定好的人設,打着“談戀愛”的名号與其他男性聊天。事實上,這些聊天内容不過都是一些情感詐騙話術,民警從這些公會所在地搜出了大量“情感交換話術”“撩漢日常話術”“如何撩小哥哥”等大量劇本。

揭秘直播PK背後的套路:觀衆花1.3萬元送的禮物,“托”隻需1.3元

詐騙團夥使用的其中一套“話術”

等到時機成熟,“鍵盤手”就會抛出女主播的身份,告訴受害人公會要求自己參加PK賽,完成一定的名額,輸了就會受到處罰等理由,誘騙這些男性到直播間觀看、打賞。為了能更好地刺激他們,“鍵盤手”有時還會以“赢了就能線下見面”為誘惑。為了防止直播時露餡,公會要求女主播的手機或雙手不能同時出現在鏡頭前,這樣一來就能一邊直播,一邊讓“鍵盤手”繼續和受害人聊天,讓每個受害人産生女主播是在和他們私聊的錯覺。

用不同充值比例讓受害人永遠赢不了

在這起案件中,不僅入駐直播平台的30多家公會被逮捕,平台本身的經營公司也被“一鍋端”。問題出在了平台給公會設定的“後門”上。

“有些公會隻有一位女主播,想搞PK的話就得向其他公會借女主播。這時候他們就會事先商量好輸赢,比如說答應了線下見面的那方就不能赢。”承辦此案的浦東檢察院檢察二部檢察官楊曉波說,為了能穩定操控輸赢,平台會向所有公會提供一個專用的充值賬号,通過該賬号,公會可以用1:1萬的比例兌換“鑽石”。如果算上事後平台把90%的充值金額返還給公會,公會實際的兌換比例達到了1:10萬。也就是說,受害人需要花1.3萬元才能送出一個的“幸福摩天輪”,公會隻需花1.3元即可。

在相差萬倍的充值比例下,受害人如何能赢?這樣一個隐藏設定,也是“環娛TV”能在短時間内,吸引和留住大量直播公會的重要原因。

“環娛TV”創始人餘某到案後供述,2018年,他就用他人的身份注冊成立了一家公司,原本開展的是直播公會業務,但一直賺不到錢。2020年上半年,在他人的指點下,餘某轉型做起了直播平台,也就是“環娛TV”。起初,公司的幾名員工四處“招商”,卻沒有幾家公會入駐。直到2020年9月,一名員工在貼吧結識了一位薛姓男子,對方自稱是資深從業者,手裡有很多直播公會的資源,但要求餘某提高“返點”比例到90%以上。

“使用者的充值或者打賞都是先進入直播平台賬戶,平台再按一定比例返還給直播公會。據我了解,國内幾家大的直播平台,返還的比例在50%到80%左右。”餘某尋思,如果不同意,平台也辦不下去,便答應了薛某。果然,薛某陸續介紹了多個直播公會入駐,“環娛TV”“返點”高這事也慢慢流傳開來。到案發時,入駐該平台的公會已經多達900餘家。

在這些公會中,有不少幹的就是情感詐騙的勾當。為了能夠穩賺不賠,他們紛紛找到餘某,要求“開後門”。餘某也有自己的算計,僅靠主播在直播間裡說話唱歌,很難吸引使用者大量打賞,需要通過PK賽的方式來刺激使用者。可如果平台直接通過改背景資料免費給公會贈送“鑽石”,日後一旦事發,平台就要承擔提供虛假“鑽石”的責任。是以,餘某采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案,也就是讓公會象征性充點錢,來換取大量“鑽石”。

“一場直播下來,公會老闆的實際花費可能隻有幾塊錢,他們根本不在意。”餘某說。從2020年9月到2021年4月案發,“環娛TV”平台累計已收到使用者充值1億多元,其中有多少人屬于被騙,已經難以準确統計。

用網絡直播掩蓋情感詐騙本質

在網絡遊戲中,也會有部分公司安排員工當“托”,通過直接向他們的遊戲角色發放道具、裝備等方式,提升實力,甚至主動挑釁,刺激遊戲中的“土豪”玩家多充值。從形式上看,與“環娛TV”的做法如出一轍,為何公安和檢察院都認為餘某等人涉嫌詐騙罪呢?

關鍵在于兩點,一是餘某等人明知直播公會在實施情感詐騙,不僅不制止,還為他們的犯罪行為提供幫助;二是“環娛TV”在整個騙局中參與極深,有些受害人被騙時,“環娛TV”的員工也下場扮演了重要角色。

“根據司法統計,在使用者充值1億多元,相當于送出10億‘鑽石’的這個時間段,直播公會一共刷出了50多億‘鑽石’,是使用者充值數額的5倍多。如果沒有平台的幫助,這些公會哪來怎麼多‘鑽石’實施詐騙?”楊曉波說,随着時間推移,“環娛TV”收到了越來越多受害人關于主播涉嫌詐騙,要求退錢的投訴。

揭秘直播PK背後的套路:觀衆花1.3萬元送的禮物,“托”隻需1.3元

受害人的充值記錄

起初,平台客服十分強硬,堅決不予退款。餘某與客服的一份聊天記錄顯示,他訓示客服,要求對方提供是未成年人打賞的證據,“比如舉着身份證的照片之類”。但後來,餘某的要求變成了如果第一次拒絕後,對方仍堅持要退錢或者說出了要報警之類的話,那就把錢退給他們。事實上,因為網絡上對“環娛TV”的差評越來越多,案發時,餘某已經建立了一個新的直播平台,正打算遷移過去。

此外,為了幫助更多缺少女主播的公會能辦起PK賽,“環娛TV”平台本身的兩位女主播,還會應餘某的要求,在公會一時借不到其他女主播的情況下,臨時救急。在檢察官看來,這些證據足以證明餘某等人明知公會在實施詐騙,還為它們提供幫助并參與其中,且涉案金額巨大。

“這麼多詐騙案件的本質都是情感詐騙,隻不過披上了一層新的外殼——網絡直播,讓它更具隐蔽性和欺騙性。”楊曉波說,本案中,盡管不少使用者向平台投訴,但沒有一人報警,警方是在破獲另一起“豆角”平台直播詐騙案時,偶然發現的線索,“作為普通使用者,很難辨識平台是不是和公會一起在背後搞小動作。唯一能做的,還是擦亮眼睛,不要相信這些套路。”

欄目主編:王海燕 文字編輯:王閑樂 題圖來源:圖蟲 圖檔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王閑樂 童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