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關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興趣,中原地名探究是我的第二個專題。之于我來說,是一個學習曆史和地理的過程,通過對地名的認識抑或是重新認識,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其中有故事、有情懷,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們栉風沐雨,薪火相傳;筚路藍縷,玉汝于成的奮鬥曆程。

▲汝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中國曆史悠久,有很多古人古事因為曆史久遠而無法探究清楚,是以産生了很多争議。譬如諸葛亮的隆中到底在湖北還是在河南,赤壁是在黃岡還是在蒲圻……林林總總,不一而足。</h1>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著名的傳統愛情故事,關于梁祝之鄉也有不同的說法——浙江鄞縣和河南汝南縣。
汝南縣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墓,分列于馬莊鄉古官道兩側,盡管墓已被盜,但是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與梁祝發生的時代相吻合。
據說汝南縣馬莊鄉,祝姓女兒與馬姓兒子不會通婚,這個風俗已經延續了一千多年。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汝南縣的得名由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地名由來</h1>
汝南縣本為汝陽縣——隋大業初年(605年)析武津縣(即上蔡縣)設汝陽縣,屬蔡州。
▲隋朝汝陽縣及周邊地圖
隋朝的汝陽縣因位于汝水之北而得名,而汝南縣并非因為位于汝水之南而得名,而是因為古為汝南郡郡治而得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汝南縣之名始于民國初年——民國二年(1913年)2月,汝甯府撤銷,汝陽縣改稱汝南縣,因古為汝南郡治,故名。</h1>
汝南郡始建于西漢初年,最初治所在上蔡縣(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西南),轄境相當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
東漢時期郡治地遷至平輿縣(今河南平輿縣北)。三國曹魏時期郡治遷至新息縣(即今河南省信陽市息縣),直至東晉時期郡治遷至懸瓠城(即今河南省汝南縣)。唐乾元元年(758年),改汝南郡為豫州。
▲西漢汝南郡及周邊地圖
從上圖西漢地圖可以了解,汝南郡因位于汝水之南而得名。
▲汝南地名變遷
汝南西周本為蔡國屬地,自秦建縣上蔡縣,直至東晉。自隋以後,汝陽縣一脈相承,沿襲到民國初年。民國二年方改為汝南縣。
▲懸瓠城城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懸瓠城</h1>
三國兩晉時稱“懸瓠城”,一度為上蔡縣治和汝南郡治。
東晉義熙十二年(416年),遷汝南郡治上蔡縣于此,稱懸瓠城。懸瓠,是個象形地名。
《水經注》有雲:河自東西下,屈曲而流,抱城三面。形若垂瓠,故稱懸瓠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汝陽縣</h1>
此汝陽非彼汝陽,現在的汝陽屬于洛陽。
古汝陽今所屬位置在河南省汝南縣附近。
▲汝南風光
汝南縣是駐馬店下轄縣,西臨駐馬店市驿城區,東臨平輿縣,北臨上蔡縣,南臨正陽縣;下轄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281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85萬人,總面積147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19.5萬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