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漢中興四猛将:第三四位上麒麟閣功臣榜,第一二位并稱帝國雙璧

西漢中興,指的是漢武帝至漢宣帝時期。這一時期,四夷被平定,西漢版圖由原來的354.69萬平方公裡,增加到666.37萬平方公裡,增加了近一倍。在文臣武将的文治武功之下,西漢出現了中興局面。而在西漢中興過程中,有四位大将功不可沒,以戰力排名如下。

西漢中興四猛将:第三四位上麒麟閣功臣榜,第一二位并稱帝國雙璧

第四位:韓增(?-前56年),西漢名将,“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也是西漢中興之将,官至大司馬車騎将軍。少為郎官,曆諸曹、侍中、光祿大夫,漢昭帝時官至前将軍,與大将軍霍光擁立漢宣帝,封千戶。本始二年,與田廣明等四将軍擊匈奴,率領三萬騎出雲中,斬首百餘級,至期而還。神爵元年,張安世去世,韓增繼為大司馬、車騎将軍,領尚書事。五鳳二年去世,谥号安侯。

西漢中興四猛将:第三四位上麒麟閣功臣榜,第一二位并稱帝國雙璧

第三位: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西漢名将,“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也是西漢中興之将。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邽人,後移居湟中。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習性。漢武帝時,随貳師将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七百壯士突圍,被拜為中郎,後率軍擊敗武都氐族叛亂,并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漢昭帝死後,與霍光等擁立漢宣帝,封營平侯。神爵元年(前61年),76歲的趙充國仍督兵西陲,挫敗羌人進犯。80歲的時候,還在指揮戰鬥。80多歲退休後,仍常參與議論“四夷”問題。甘露二年(前52年)去世,享年86歲。

西漢中興四猛将:第三四位上麒麟閣功臣榜,第一二位并稱帝國雙璧

第二位:衛青(?-前106年)西漢名将,也是西漢中興大将,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弟弟,官至大司馬大将軍,封長平侯。衛青是使漢匈戰争轉敗為勝的首要戰将和功臣,他首次出征奇襲龍城,而後七戰七捷,收複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使匈奴徹底臣服于漢。衛青以戰養戰,用兵敢于深入,為鞏固“大漢帝國”的絕對統治地位立下汗馬功勳。衛青逝世後,其墓如廬山,以表彰其豐功偉績。

西漢中興四猛将:第三四位上麒麟閣功臣榜,第一二位并稱帝國雙璧

第一位: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西漢猛将,也是西漢中興大将,與衛青并稱“帝國雙璧”。勇力過人,17歲任為骠姚校尉 ,随衛青進擊匈奴。率800輕騎先行突進,甩開主力數百裡,深入漠南地區孤軍作戰,殲2028人,斬殺單于祖父籍若侯産,俘虜單于叔父羅姑比。19歲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匈奴部,殲4萬餘人。22歲深入敵境2000餘裡,殲敵7萬餘人。僅這兩次,霍去病就斬匈奴12萬,把匈奴徹底趕出中原,一直打到俄羅斯境内,令匈奴不敢南犯。24歲虛歲英年早逝,漢武帝遣邊境五郡鐵甲軍排成百裡軍陣送葬,其墓如同祁連山,以表彰其力克匈奴之功。衛青、霍去病北征匈奴,衛青是統帥,霍去病是先鋒,論指揮衛青第一,論戰力霍去病第一。因為我們排的是戰力,故霍去病位居榜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