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會有這樣的情況?在親密關系中,總覺得溝通不暢,總覺得對方無法了解你。明明是正常的交流,說着說着,便吵了起來。
為什麼兩性間的溝通總是沒有同性間的溝通順暢?你想過這個問題嗎?因為兩性間有各自不同的性别方言,當我們了解了兩性間的性别方言,接受兩者間的差異,才能跨越這一道鴻溝,實作溝通交流。

《聽懂另一半》的作者黛博拉·泰南是美國著名社會語言學家,她在書中分析了兩性溝通在本質上的不同。這種差異與感情深淺無關,卻引發了不少誤解,讓雙方都感到委屈。
泰南會告訴你,了解這種差異的起因和表現,你就會更深入、全面地去了解另一半所思所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01.兩性對話的不同目的:親密關系與獨立性</h1>
琳達和喬什是一對夫妻,丈夫喬什邀請舊友來家裡度個周末,當他告訴琳達後,琳達很生氣。她覺得自己出差一周,自己的丈夫不陪自己,卻和老朋友外出。主要是,這個決定也沒她商量一下。
琳達做周末計劃都會同喬什商量一下,她覺得喬什不尊重和了解她。她更需要的是親密關系。但喬什解釋道:"我又不能跟朋友說,我得争得我老婆的同意。"如果要争得妻子的同意,說明他沒有獨立行動的自由。
琳達傷心的是,她感覺兩個人的親密關系沒有達到她心中所想的;而喬什傷心的是,琳達在控制他,限制他的自由。
男性的對話等同于談判,在談判中保持上風保護自己不給他人壓制和擺布。而女性的的談話更多是一種協商,為了獲得親近的關系,在商談中尋找給予肯定及支援,并達成一緻。
在親密關系中,也需要獨立性,而女性更需要親密關系,男性則更關注獨立性。如果一堆戀人,沒有明白這一點,沒有溝通好,就很容易風道揚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6">02 一方傳達的不等于一方接收的</h1>
一段始于對話終于争執的溝通
丈夫:我真的挺累的,昨晚沒睡好。
妻子:我也沒睡好,我總是睡不好。
丈夫:你在比什麼呢?
妻子:我沒有!我隻是在努力讓你明白,我懂你的感受。
這樣的誤會,特别容易發生在兩性間。女性想表達的是:“我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一樣的感覺。”但丈夫接收到的是:“你在通過比較,貶低我的經曆。”
丈夫覺得妻子在否定他感受的特殊性,在剝奪他的某些權利,他想維護自己的獨立性,他扭曲了妻子希望和他聯系的意圖。對妻子來說,交談的目的是互動,傾聽則是表示興趣和關心的一條途徑。
當我們了解兩性的差異時,也就能了解為什麼常常一方傳達出的不等于另一方接收到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9">03 了解兩性性别發言,接納差異,懂别人更懂自己</h1>
《聽懂另一半》中,泰南說,女性使用的是一套有關人際關系和親密性的語言,而男性使用的是一套有關地位和獨立性的語言。這樣兩性的對話就是一種跨文化甲流,因為性别因素,而導緻沖撞而受害。
而在親密關系中,幾乎無法排出性别導緻的不同響應方式造成的影響。我們在溝通中,邁出的每一步,都帶着社會和性别屬性确定的立場。
讓兩性溝通更順暢,專家們都告訴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泰南認為,學習如何解讀對方的資訊,以及用伴侶能夠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釋你自己的資訊,是更現實的途徑。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和伴侶有着不同的談話風格,就會開始接受差異,不再責備自己、伴侶或者這段關系。懂别人,更懂自己,讓自己在親密關系中,實作溝通順暢的目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小結:</h1>
《聽懂另一半》這本書,從兩性的差異去分析兩性的對話目的不同。無論男性還是女性,親密關系都是一個人在人際關系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何溝通,會導緻我們有什麼樣的一個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