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春年少好讀書(38)沒能第一批加入團組織,心裡酸溜溜地

作者:闊海
青春年少好讀書(38)沒能第一批加入團組織,心裡酸溜溜地

我的膽子竟然小到讓人吃驚的地步,簡直可笑極了。

看電視應當是娛樂,可我簡直是在受刑。不管看什麼劇,我都要蜷縮在沙發裡,生怕突然出現怕人的鏡頭。調頻道我更是不敢。因為自己已經吃過虧了。那雙充滿整個螢幕的貓眼的大特寫還時刻提醒着我。是以我幾乎不敢再去接觸電視機了。還有那個極為普通、極為平常的視覺暫留,也會莫名其妙地使我心跳加速。如果必須要我去關電視機的時候,我隻好緊閉着雙眼,摸索着關掉。

夜晚對我來說簡直是地獄。即使屋内燈光明亮,并且響着輕松愉快的音樂,我也無法擺脫恐懼。如果有什麼原因,家裡隻有我一個人,真是無法想象。我不敢走動,不敢自己去接洗腳水,不敢轉身甚至回頭。每到心在呼呼狂跳的時候,我就在心中暗暗咒罵自己,“有什麼可怕的?膽小鬼!傻瓜!”但所有這些都無濟于事,心跳照樣加速,呼吸照樣加緊。晚上躺在床上,我總是捧着書看。隻有這時我才不再緊張,而完全沉浸在書中。但,當時針指向十二點鐘,當傳來媽媽催促的聲音時,我便要自己關掉電燈。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受罪。我抓着燈線,但又不能先鑽進被窩,燈繩沒有足夠長度。于是隻好下狠心,緊緊擠着雙眼,猛一下關掉,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鑽進被窩,趕緊用雙手捂上眼睛。幾乎每天晚上我都要經曆這樣一場戰鬥。

然而,也奇怪得很,國小上過幾次晚自習,晚上十點多我獨自回家,竟然沒有一絲恐懼感……

第一批團員名單批下來了。沒有我。

雖然這是我早已預料到的了,但心中不免還是有些難受。因為我是懷着一顆真誠的心向團組織遞交申請書的,我的要求是真心的。

首批的三名團員都各有各的優點,而他們的這些長處也都是我所不具備的。工作上,我沒有那麼積極主動。其實,說心裡話,我是多麼願意多幹些工作呀!可是,有誰允許呢?也可能是我自己眼高手低,想得天花亂墜,但做起來卻不行了。但我的确不是不想做,也不是不會做,隻覺得沒有條件。我總懷疑,那幾個所謂工作積極的人的真正用意。我不是說他們是想做給别人看,但這裡面一定有私心的。我是用我的親身體驗來證明的。如果要搞個活動,費很大事,表面看來好像是浪費了自己的時間為同學服務,可我不這樣想。如果這種事要我去搞,我也願意。因為它可以培養我各方面的能力,并且也是一個娛樂活動,起碼能豐富一下我枯燥的學習生活。在工作中,會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感。不過,的确要改一改我隻說不做的毛病了。在起帶頭作用方面,我沒那麼模範。因為我覺得有些事根本沒必要那樣規規矩矩,這樣反而有些裝模作樣。而且我有時候也完全可以做到一心二用,兩不誤。是以我一直遵照自己的生活守則來做。當然未免顯得太随便了。在處理同學關系上,我做得也不好。總呆在一個小圈子裡,不跟更多的同學接觸,還片面地認為他們太庸俗。

有信心争取下一次嗎?熱情好像消失了,隻覺得團員也就這麼回事,沒什麼了不起的。

隻要在我面前有一群人,一群幹着各自的事,并沒有注意到我的人,一群全是男性或者大部分是男性的人,我就不會感到寂寞,雖然身邊沒有一個人同我搭話。

我很愛觀察他們,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抑或活躍在運動場上的身影,抑或撅嘴、抑或聳肩、抑或大笑、抑或憂郁、抑或甩甩頭發、抑或跺跺腳。每一個動作的變化都多種多樣,各不相同。我真想用相機把他們的每一變化都留下來。因為這每一變化都反映出他們各自的性格,反映出男子漢們的特色。是以,這些有特色的動作就顯示了它們獨有的可愛之處。

我發現,隻要随便地拽出幾十個人,裡面就會有各種性格的不同人物。過去我認為,考進實驗中學的都是成績較好的同學,是以跟我過去學校的好學生們可能都一個樣。其實不然,我感到國小時班裡的各色人今天的班裡都有。按一個看不見的标準來分,也都那麼兩三類,大同小異。是以,在我面前随便有幾十人,就夠我觀察半天的。

當然,如果身邊有一個與我趣味相投的朋友在就更好了。我們可以盡情地談論,說是對他們評頭論足也無所謂。不過,一般來說都不會有什麼壞話。隻不過用自己的眼睛對每個人作出自己的評價。并且适當發揮點合理性想象,真是再妙不過了。最後,就可以定出幾個最突出人物,把目光和口舌都集中于這幾個人身上,或大加贊賞,可能隻為其一個動作而已,或橫加貶低,也隻因其一個神情而已。

所有以上這些,都是在那個前提下才可,也就是在不被他們發覺的情況下。這樣他們的行為才更真實、更自然,也更吸引人。在面對面,互相之間雖然不對視卻都知道對方存在的情況下,我是從來都不觀察某一人的。即使他很值得觀察,我也會毫不猶豫地放棄。因為在對方意識到的時候去觀察他,會使我覺得低人一等,很不舒服。如果在這時對方卻故意裝成不知道你在看他的時候,就說明他正以高貴者自居,是一種洋洋自得、目中無人的表現。是以說,我無論如何也不會幹這種傻事的。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對男性的東西感興趣。體育比賽,隻願看男子的(中國女排除外);歌曲唱片,隻願聽男聲的;文藝作品,愛看“男性文學”;青年作家,崇拜蔣子龍、鄧剛、張承志、張賢亮這些真正的男子漢們;電影演員,對陳寶國、郭凱敏的喜愛之情勝于對那些女影星。甚至對電車上的男女售票員,由于成見,也從不一視同仁,進而态度常截然相反。

假如這些想法是好事的話,應該歸功于勞倫斯·奧利弗、阿蘭·德龍、高倉健、海因茨這些外國影星。是他們是我最初看到了男子漢的魅力,屬于他們特有的美。我也感到奇怪,從我生下來,在世界上見到了那麼多男性,卻從來沒有象見到他們的形象時那種有些驚喜的感覺。當然,年齡也應是原因之一。不過,這些想法如果是壞事的話,他們就得是罪魁禍首了。但是,我可不希望這樣。

(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