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體捐助現場
題記:
作為共産黨員,我不怕死,作為醫學者早已将自己一切交給祖國交給人民,醫學發展進步需要科研載體,倘若我的命運不堪,無法挽救生命,還希望為醫學貢獻自己最後的餘溫。 ——儲昌安
4月26日下午4點50分,口腔醫生儲昌安因病搶救無效逝世,4月27日下午1點,湖南醫藥學院實驗室多了一位名叫儲昌安的“大體老師”。從走出校園到“回歸校園”,僅僅不到6年時間。在遺體捐獻書上,他說:“倘若我的命運不堪,無法挽救生命,還希望為醫學貢獻自己最後的餘溫。”
儲昌安生前照片
三戰聯考,一心求學不向命運低頭
1990年1月,儲昌安出生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飛山鄉,然而命運卻沒給他過多的照顧。家中一共五口人,早年間開始,父親便是二級殘疾并持續幾十年患有糖尿病、間歇性精神病,早已無法勞作。瘦弱的母親也患有美尼攸氏症、風濕性關節炎等多種疾患,家中更是因病欠下了8萬元巨債。過于艱苦的生活環境也讓他們姐弟三個過早地扛起家中重擔,為了幫助家裡減輕生活壓力,長姐年僅13歲時便辍學務工,二哥也因家中繁重的勞務和累累債務,高中畢業後放棄升學機會外出就業,以供家庭開支和幼弟上學讀書。自有記憶開始,儲昌安便知道什麼叫生活不易,他深知,若想改變現狀隻有讀書這一條捷徑可走。
可對于儲昌安來說,求學并非易事。2009年,儲昌安從靖州一中畢業并順利考入大學,但學費和生活費卻成了他最頭疼的問題,為了湊足費用,儲昌安白天在汽修廠做維修學徒,晚上在酒吧做兼職服務員,可即便他晝夜不停工作,偏遠地區的低收入根本無法補貼家用和學費。幾經思考,他毅然決定隻身前往上海,推銷員、服務員、傳菜員……隻要有活他就幹。曆時一年,儲昌安湊夠所有求學費用重返家鄉再次參加聯考。2010年,考入湘潭職業技術學院口腔專業,在校期間,他勤奮上進,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學院創辦了“口腔健康協會”,組織策劃了“愛牙日義診”等活動。2012年,儲昌安以優異成績順利結業。但此時,新的考驗也接踵而至,受學校限制,儲昌安發現該校學生無法考取醫師資格證書,就業成了他最大的問題。經過認真考慮,他決定第三次參加聯考。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最終以對口聯考方式高分考入湖南醫藥學院(原懷化醫專)熱門專業之一的口腔專業。這裡,他開始了新的人生旅途。
世事我曾抗争,成敗不必在我
熟悉儲昌安的都知道,隻要有長跑比賽,冠軍非他莫屬。在一次賽後校園采訪中,他曾經這樣說道:“人生要樹立一個前進的方向,要有遠大的追求,堅持就是勝利” 。這句話也貫穿了他三十年學習生活的始終。在湖南醫藥學院求學期間,儲昌安除了注重專業知識學習之外,還常常涉獵法律、科技等方面的書籍文獻以提升個人修養,擴充知識面。同時,他還積極參加“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利用所學專業開展《口腔健康狀況及意識調查》。為了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他主動前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35醫院、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懷化第二人民醫院靖州分院進行實習。經過不懈努力,最終成功取得了口腔修複進階技工的專業證書。時任輔導員姜俊回憶道:“儲昌安一直是位有正能量的人,也是我親手培養出來的學生黨員,他所展現的勵志奮鬥、向陽生長的精神一直感動影響着所有認識他的人。”
2015年,儲昌安從風華意氣的校園學子變成了穩重成熟的口腔醫生。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大堡子衛生院就職期間,儲昌安主要負責黨建工作,作為新上崗的“愣頭青”,他隻能靠多學、多做、多思考的辦法開展工作。 2017年,他将名次倒數的黨支部變為鎮級年度“優秀黨支部”,而他也被評為“優秀黨員”。在通道侗族自治縣第一人民醫院就職期間,他開始全面進行專業診療工作,與鎮裡工作相比,縣裡工作強度更大,加班也成了家常便飯。為了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術,他還經常自費外出學習,2020年,勤奮上進的他被評為“優秀員工”。短短6年不到的工作時間,他正如捐助自願書中所寫的一樣,始終銘記醫學生誓言,恪守醫德,愛崗敬業,努力提升醫療水準,盡全力為人民解決病痛疾苦;始終銘記入黨誓詞,規範工作生活作風,努力服務人民,始終沖在人民需要的最前線,做别人不願意做、不想做的事。
定要與魔鬼抗争到底
據中國醫師協會統計,我國培養一名合格的醫生最少需要8年,而帶走一名醫生,僅僅隻需要一場病痛。2021年1月31日,儲昌安在湘雅醫院檢查确診為嗜血綜合征伴敗血症,認定屬于全國少見疾患。治療期間,儲昌安始終保持着積極樂觀心态,在朋友圈中,他曾這樣寫道:“沒有理由讓我不堅強,我一定會與病魔抗争到最後,我一定平安歸隊,我一定活着回家”。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更是常常與家人朋友打笑逗樂,哥哥儲昌鑫回憶道,确診前1個月,儲昌安還主動捐血救助病人,哪怕确診後,他也從未讓家人擔心,在病魔抗争的路上,他一直保持着陽光向上的态度。
對于病情,身為醫生的儲昌安心中早有定數。病情确診後,儲昌安第一時間和家人商議,如果生命無法挽救,便将遺體捐助給母校用于醫學研究,在家人的支援下,2月11日,确診後的第十一天,他與母校簽訂了《遺體捐助志願書》,捐助書上他寫道:“由衷感謝母校培養,希望母校培養更多優秀醫務工作者,更好服務人類健康。”
千百年來,一個又一個醫學先驅前赴後繼用一點點微光在黑暗中逐漸探索我們的軀體和生命,而幫助點燃微光的正是一個又一個“儲昌安”式的奉獻者。感恩!緻敬!有人生于平凡,但死而偉大,願天堂沒有病痛。儲昌安醫生,一路走好!
(遺體捐助現場)
記者手記:在逐漸認識儲醫生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看到了向遠而生,向心而栖的真實核心,很感動我能認識這樣的人,但也遺憾沒有真正與之交流。在與姜俊老師的交流中,得知湖南醫藥學院遺體捐助每年不超過5人,僅勉強用于基本教學,完全無法用于深入研究,那一刻的感動和震撼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祈願天堂無病痛,儲醫生一路走好!
(來源:懷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