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上上國小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件帶有小熊維尼抱着蜂蜜罐圖案的綠色短袖,因為當時我覺得這是男孩子穿的,就沒穿過幾次。後來我爸又買了一個帶小熊維尼和它朋友在深林裡玩耍圖案的台燈,到現在已經那個台燈已經快10年了,燈管都換了好幾次,卻依然在我床頭堅持着。

不知道小熊維尼,跳跳虎和小豆袋鼠是多少人的童年的回憶,至少我是沒有看過的,也隻是從我們家的台燈上知道有這麼幾個動畫形象。說了這麼關于維尼的東西,但是今天我并不是要向大家介紹這部電影,而是要向大家推薦一部迪士尼拍攝的小熊維尼真人版電影,但是因為一些原因并未在國内上映,喜歡維尼的朋友有機會可以看看,這部影片的名字是《克裡斯托弗·羅賓》。
電影以在百畝森林中舉辦的盛大花園派對拉開帷幕,童年時期的主人公克裡斯托弗·羅賓和他的小夥伴們:小熊維尼,跳跳虎,屹耳的袋鼠媽媽在派對上盡情的玩耍,日落營造的氛圍代表着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馬上就要結束,小克裡斯托弗·羅賓也要長大了。
到了入學年紀的羅賓去到了一所寄宿學校,因為在課堂上畫小熊維尼的畫像受到了老師嚴格的批評。轉眼間他就長大成人,娶了漂亮的妻子并有了可愛的孩子。從二戰戰場回來後的羅賓在一家皮箱公司擔任效率經理,面對着公司破産的壓力,他每天都在忙碌着,甚至忽視了家人。當女兒向他展示自己找的有趣的東西時,他卻冷漠的反問:“你難道不應該把時間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嗎?比如讀書?”
當羅賓在利益中漸漸迷失自己的時候,維尼再次出現在他身邊,可是對于這次神奇的相遇,羅賓隻是驚訝而沒有驚喜。在森林裡生活習慣的維尼給羅賓的生活帶來了許多麻煩,害怕耽誤工作的他趕緊把維尼送回森林,進而遇見更多以前的夥伴。
在和幼年同伴的打鬧中,沒有規矩和教條的束縛,他似乎又回到了小時候那個無憂無慮的自己,女兒梅德林也和小動物們成為了好朋友。可是生活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羅賓必須回到公司參加會議,可是匆忙之中的他并沒有發現自己檔案被跳跳虎換成了屹耳的尾巴和漂亮的樹葉,為了送回檔案,百畝森林的小夥伴和梅德林開啟了一場倫敦“大冒險”。
在發現女兒失蹤後,羅賓才意識到家人才是更重要的。影片最後羅賓一家三口和森林裡的小夥伴一起回到百畝森林,羅賓和維尼又回到了大樹下,維尼吃着蜂蜜,羅賓望着夕陽。
這裡絕不反對忙碌,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的生活,這是一種值得驕傲的生活方式。貫穿整個影片的一句話是“doing nothing is busy doing something”, doing nothing不是什麼都不做,傻傻的發呆,而是從所謂的'Efficiency'裡面解放出來,找到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其實生活中,我們都是克裡斯托弗·羅賓,小時候在屬于自己的百畝森林裡和小夥伴們幸福的玩耍,等我們一天天長大,扮演着更多的角色,承擔更大壓力的時候,我們終于成為了那個自己害怕成為的人。
成人世界自有它的生存法則,我們無可奈何,隻能不停的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去,這是一種積極的狀态,我們不去否定。但是當你生命裡也出現一隻穿着紅色短袖的小熊,邁着小短腿來到你面前,可憐巴巴的對你說:“I miss you”的時候,你能不能停下抱抱它,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抱一抱那個曾經天真,可愛的我們。如果你曾經很喜歡小熊維尼,請一定要看看這部《克裡斯托弗·羅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