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是我,又是我,
繼《調音師》後又一個讓我陷入推理無法自拔的電影出現了
它就是《平原上的夏洛克》
看完電影後,第一遍,我和你們一樣
在疑惑是誰撞了樹河?
是範總吧?肯定是範總,但為啥樹河說是白車?
範總為何換車,換成白車?
........等等疑惑
好似抓住了兇手,卻不知道完整的過程,或者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就很煩了,這樣的結果知道與不知道又有什麼意思,疑罪從無?
于是乎,本着對推理的向往,我開啟了一遍又一遍的研究,證明、反證等,終于,找到了脈絡!
還是和《調音師》一樣,先來上結論,然後倒回去驗證;
<h1 class="pgc-h-arrow-right">到底是誰撞了樹河——答:是範總!</h1>
也許你也認為是範總,就連于隊長和朝英也認為是範總,我第一印象也認為是範總

于隊長歎氣道:叔,我心裡都有數
但是,咱們共同的疑惑在于,證據呢?證據不足怎麼辦?再加上著名企業家身份加持,就隻能疑罪從無了?
于是,于隊長放棄了(收到範總警告),戰義放棄了(甚至打算拿威脅範總情人的錢,好在三蹦子不給力,福兮禍兮,後續再說)
占義放棄前給自己給朝英找的托詞
到最後朝英也放棄了(倒不是因為别的,而隻是因為僅憑朝英的腦子,他想不通,也搞不懂為什麼明明是範總的黑車,為何樹河說是白車呢?他找不到證據證明,也想不通,隻能繼續啞巴吃黃連,過着“美好生活”)
橫梁上還帶有“美好生活”的橫批,而背景卻是沖不破的黎明前的黑暗
他們三兄弟沒辦法,隻能吃着啞巴虧,但是因果總是循環,做過的事必定會留下痕迹!
<h1 class="pgc-h-arrow-right">你以為導演的留白就意味着是開放性結局,肇事者是誰都行?too young,too simple。</h1>
你想想,一個故事拍成電影,有始無終,那得是啥樣啊:
是對生活的希望,也是對生活無奈妥協後的悲哀
活脫脫一曲《俺們河北人也是活雷鋒》~,整個故事講了什麼三個農民沒知識沒文化,找了一圈,也沒找到肇事者,沒辦法隻能回家繼續種地。
excuse me!!!
excuse me!!! 沖突呢?,立意呢?人性呢?都沒有,沒有反面人物的烘托,如何展現朝英占義樹河的純、憨、傻、真、迂、和無奈?
再反過來想,給範總這麼多鏡頭就是為了讓他來打個醬油?那範總多半再現實中也是個土豪,砸錢演戲!
别再too young,too simple,是以,無論是羅卡理論、拍攝手法、還是導演立意,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h1 class="pgc-h-arrow-right">那就是,樹河是被人撞的,而那個人是範總!</h1>
至于,為什麼
且看下集:
《平原上的夏洛克》:知名企業家範總肇事逃逸後,如何躲避追責的
本來想今天寫完的,但是:
這是個需要細細琢磨的電影,每一幀我都想分析分析,銜接太棒了,
還有,要不是趕上雅思考試,我真能一口氣分析個徹頭徹尾,也不枉費這麼個好電影
實名推薦《平原上的夏洛克》,小成本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