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古迹半城湖,人傑地靈風景佳。
晨鐘暮鼓鎮淮樓,淮安府署窦娥冤。
文通塔上觀勺湖,進士之鄉數河下。
江淮第一清晏園,運河船帆迎風刮。
齊天大聖鬧天宮,三國演義述英豪。
擊鼓退金梁紅玉,血戰虎門關天培。
中華崛起而讀書,見賢思齊好榜樣。
南船北馬此為家,淮揚美食甲天下。
九省通衢傳佳味,國宴标準參照它。
長魚堪稱第一菜,欽工肉圓當球打。
朱橋甲魚鮮無比,平橋豆腐人人誇。
開洋蒲菜嫩比筍,雞糕捆蹄藏精華。
鼓樓茶馓炸金黃,文樓湯包頂呱呱。
小魚鍋貼湖味鮮,三白二多小龍蝦。
大閘蟹名洪澤湖,蔣壩魚圓賽過花。
欲說面食風味好?杠子面條最牽挂!

淮水安瀾
漕運襟喉
九省通衢
運河之都
目錄:
一、早點
①辣湯②水晶包③牛肉湯④灌湯蒸餃
二、面條
⑤拆骨面⑥豬腳面⑦杠子面⑧長魚面
三、淮揚菜
四、宵夜
⑨鐵簽烤串⑩金湖龍蝦
五、景點
⑪淮安博物館(免費)
⑫周恩來童年讀書處舊址&周恩來故居(免費)
⑬裡運河景區(免費,夜遊船河除外)
六、逛吃逛吃
紅糖粥、脆皮臭幹、桂花糖藕、
清晏園、淮印時光
⑭小火車
赤豆湯、文樓湯包、嶽家茶馓
淮安府署、吳承恩故居
⑮浦樓醬醋
璞園糖水、章福元、紅豆煲、闆栗酥餅、西園烤點
吃炒菜,最好去楚州(河下鎮淮樓附近)
吃早點,記得早起,要不然,吃不上
杠子面,路邊攤,哪家排隊人最多,準沒錯
住的話,市中心,小吃都在附近
景點,記得預約,還要看清時間
早點
一座城市的靈魂,不在其絢爛鮮明的外觀樣貌,而在于最接近生活的美食。
淮安自古就是文化名城,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口岸之一,南北客商雲集,帶來了各地的飲食習慣。相容并蓄的淮安人把這些飲食文化融合成了自己獨特的餐飲文化,蒸炸煎煮烤,多種手藝結合,碰撞出屬于淮安人的早餐盛宴!
①辣湯
濃稠鹹香的辣湯,撒上香菜、倒些香醋、淋上手工稀辣椒,在秋冬的早晨熱乎乎來上一碗,驅走寒意,讓這個早晨瞬間元氣滿滿。
其他選擇:劉記辣湯、兩淮一絕、天下糧倉(中華面點王)
早上總是錯過,來都來了,必須試試傳說中的辣湯
下午茶的點,剛出鍋,小碗的辣湯,配豆腐卷
這裡是最傳統的做法,沒有加雞絲
辣湯通常都是大木桶裡熬煮出來的
阿姨一大勺,再補一點,最後淋上香油、醋、辣油
看着吃着,都像一碗海帶粉絲百葉湯,帶着胡椒味
湯沒有想象中濃稠,這時候,加料時間到了,上辣椒,上醋
調成你的節奏,這才是最關鍵的一步,美味與否,全在于你
煎的豆腐卷,就像放大版的嵊州豆腐包
略油,包裹着不規則的豆腐。一幹一稀,還挺美的
②水晶包
豆漿配油條,辣湯必然配水晶包。金燦燦的顔色,脆生生的口感,真材實料的牛肉餡,一口咬下去,表皮香脆,中間面皮粘糯,牛肉餡拌上大蔥,充滿着豐富的口感層次。
會吃的一定會和老闆要上幾個“壞”的。所謂的壞,是炕的時間更長,裡面的湯汁和肉餡還有面皮融合得更加入味。
其他選擇:谷記牛肉包
淮安的早飯最好趕在10點前
還好,吃到最後一鍋,雖然沒看到制作過程,有點可惜
不過陽光燦爛,在鋪了台子的三輪車上吃着,也是種樂趣
倆牛肉包,配我漢庭打的豆漿
和我想的不一樣,不是上海吃的牛肉煎包
它更小,炸得更透,脆口的外殼,皮不厚,裡面也沒有咖喱味兒
更沒有洋蔥或者卷心菜搭配,肉餡兒,有點散,咬一口湯水滋出來
是以要參考當地人的吃法:先澆醋,給它降溫,也解膩
胃口好的隔壁王氏買個豆漿+千張包油條,再來兩個包子,色色一一
一手拿油條一手拿豆漿邊吃邊喝,香得很!千張卷起,裡面加上豆角,鹹淡适宜,又脆又有嚼勁。
③牛肉湯
牛肉湯配上一塊燒餅也是淮安人最愛的搭配,鮮嫩細碎的牛肉伴着蔥花的清香,湯濃味美,配湯的餅更是香脆可口。
其他選擇:閘口曉華、環城西路清真牛肉湯、城中花園東側碼頭牛肉湯
八二路楊記,說的就是他們家
要多少錢的牛肉,配餅子就好,每家還有不同的餅子,這家是芝麻餅
小碗裡調好味,放上牛肉,大桶裡舀湯
不夠原湯還能續;餅不夠也能加,阿姨說,再加一塊錢,餅管飽
牛肉湯很清爽,20,量也不少
芝麻餅驚豔了,拿在手裡略油,吃起來不膩,特别香
鹹鹹脆脆,要不是我有下一頓,一定再來一份
餅有點小時候羌餅的意思,先幹吃,配肉配湯;喝完再加湯,泡餅
阿姨說,放點辣椒和醋,更好吃,不過,我還是喜歡幹濕配
老闆邊摘着香菜,一邊和我聊天,香菜是湯提味的靈魂
話語間還安利了不少好吃的,旅行,就喜歡這種意料之外的美好
④灌湯蒸餃
一般的餃子已經無法滿足“打勞工”的胃,手掌大的蒸餃逐漸奪得早餐界的一席之地。新鮮出爐的蒸餃外觀飽滿餡兒足,入口調味偏甜,皮薄且韌。
Q彈有嚼勁的外皮和鮮香的内餡,口感和味道完美結合。若是不夾起來放進小碟裡,多少會湯汁四濺,吃相狼狽。
其他選擇:四龍蒸餃、百年蒸餃
淮安的蒸餃,還是蠻有意思的
視訊裡見過,蒸好直接上手,這樣不容易破,練就阿姨的鐵砂掌
吃法好像也特别,一大勺香菜,蔥,喝完湯,蘸着吃
然而,去得晚了,看不到蒸餃的制作還有手拿的過程
隻是嘗了下已經蒸好的,嗯,差了好幾口氣
湯不少,皮子也不錯,肉餡還是抱團的,微甜,阿姨還給我打了碗湯
本想着,找天早點再來,結果,沒湊上時間,遺憾
早餐,叫醒無數淮安人的味道。
面條蒸餃小馄饨,豆漿油條水晶包……
無論是老字号,還是路邊攤,對生活于此的人們來說,總能變着花樣地填飽空了大半夜的肚子,化解“打勞工們”早起上班的小情緒。
面條
淮安人對于面食都會有種固執的偏愛。淮安的面條是淮安美食文化的驕傲,如果早上起來饑腸辘辘,一碗面絕對是摯愛。美味的澆頭厚厚地蓋在面上,和筋鬥的面條纏繞在一起,夾裹着濃郁的汁,吸溜一口,挑逗着味蕾催醒沉睡的靈魂。
遍地都有的淮安杠子面,是絕對的淮安面條主力軍;
淮安陽春面,市區陽春面一般作為酒席主食拖一口;
馄饨面,豬腳面就是至尊豪華版的馄饨面了
馄饨面沒有澆頭差別于蓋澆面,無蒜葉和醬油差別于陽春面,面條本身為細薄堿面差別于杠子面。
⑤拆骨面
拆骨肉,實際上就是豬骨周邊的瘦肉、肥肉、筋、軟骨等等
所謂骨邊肉最香,可能就是它流行的原因
一般都是作為面澆頭,和别的一起炒制
他家與衆不同,直接涼拌,香菜、蔥、蒜泥、醬油
本來想試拌的杠子面,結果阿姨還是給了我大碗湯面
也行,他家的湯底優秀,畢竟是專做拆骨肉的,有的是骨頭熬湯,鮮
總體風格是清爽的,但是不清淡,偏鹹
後面的小夥,直接把拌好的拆骨肉倒到面裡,我肯定會鹹到齁
那天河下回來,外賣叫的拆骨+肉絲炒杠子面
沒想到,打包都镬氣十足,這真是淮安面的一大特色
炒過之後的拆骨肉,更香了,炒面的幹身,面條的幹香
配料每家不同,這家是莴筍、洋蔥、木耳、蠶豆、蘑菇、青椒
淮安面條的一大魅力便在于此:不同時節你能吃到的不同配菜,老闆們會根據時令,選擇當下最新鮮可口的蔬菜,可以說每一碗面都是把時節的新鮮包含在内了!
⑥豬腳面
陽春面老淮安區最為道地,隻憑豬油、醬油、胡椒粉、青蒜提味,面條醇和,價格實惠。但因為配料比較單調,是以大部分陽春面都作為酒宴之後的備選主食。如果早餐點餐,一般會來個與馄饨的雙拼,增加點肉味
其他選擇:劉記馄饨面館
最後一天,下着雨,在10點前,趕到了珍珍。結果,烏龍了
看着排隊,趕緊拿個号,還是最後一個,心感慶幸,趕緊發圈炫耀
咦,背景裡,怎麼隔壁是珍珍呀,那我排的是啥?
好吧,我排的是大強(一家長魚面為特色的杠子面館)
毅然決然,還是去吃了豬腳面,朋友圈都說,我該兩碗都吃。哎……
他家豬腳還是不錯的,炖得酥爛,軟糯
形在,你吃起來根本不費勁,筷子一夾,就能脫骨
沾上自調醬油醋,美滋滋,和成都的蹄花湯比,它更純粹
他家,面條、馄饨、豬腳,都不算驚豔出衆,但是吃完滿足
⑦杠子面
要說起淮安早餐的頭牌,杠子面當仁不讓。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今天要拖哪家的面條?”
筋韌滑爽的面條配上各色澆頭,鮮香入味。腰花、長魚,各種配菜使勁拌勻,簡單十幾塊,就能買到一個上午的快樂。
這是很多街邊小巷才有的味道,能叫上名的基本上已經是開了好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老店,它們不知不覺已經化作了那片區域的味覺記憶。
面條要韌,澆頭要透,骨湯要清爽,菜香濃郁,配色雅觀,甚至還有一些師傅更加注重顔色的搭配,對于這些大師傅來說集聚色香味的面條才能算完成。
這家還是牛肉湯老闆推薦的呢,說他家特色在自己調制的醬油
我倒是覺得,他家特色,是我喜歡的煙火氣
要不是有房遮頂,或許就是個街邊的小攤,騎車路過,一陣濃郁的香味
小房間裡,碼着一桌的澆頭,老闆娘配菜,記澆頭,上面
老闆,根據配菜,一碗碗燒,猛火爆炒
這颠勺功力,每天就是3、4百碗的量,太吓人了
這裡不僅選擇多,成本效益還高,要的腰花、回鍋還有肚絲,30都不到
學對面小哥的,要了拌面,等待略漫長,上桌前一把黑胡椒
拌面應該是杠子面裡最硬的,炒的話偏軟,湯面更甚
口味重,又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緻,還好配了一碗骨湯,讓我清口
食材沒話說,肚絲脆彈有嚼勁,腰花鮮嫩無腥味,回鍋更具層次感
這家店,更适合感受,或許炒面,會更好
阿姨說,8、9點的時候,那個人喲
⑧長魚面
關于軟兜的說法坊間有三:一是因為鍋小,汆殺時怕鳝逃走,故先用軟兜兜起,再放入開水中燙殺;二是指成菜上桌後,客人用筷子殺其脊肉,脊肉兩端下垂,像小孩的肚兜;三是當地風俗,長魚好吃,但油汁易滴入桌上,不夠文雅,因而會用右手夾起長魚肉,左手用湯匙在下面兜着。
軟兜口感講究三嫩、三香:軟嫩、鮮嫩、活嫩。蒜香、醋香、胡椒香。
店家促銷,淮安吃的免費一餐,這一碗面,還挺有儀式感
龍井茶清口;過橋,試澆頭,試面
最後,剩一半面,放入澆頭,感受融合
淮安的面,唯獨軟兜的處理,不會用太多配菜
為了突出它的味道,突出它的質感,簡單的洋蔥提鮮,大蒜去腥
用的不是杠子面,是陽春面,沒什麼質感,更多的是能吸收味道
服務員都很熱情,說這個季節吃長魚最好,因為量多新鮮,都是野生
光吃澆頭,可能有點口重,和面融合在一起,洋蔥的甜味出來了
稀釋了些許鹹度,不一樣了
落地後吃的第一家,邊上還有風雲、九妹、一鬧操、特色黑魚面
下午兩三點,可能也就孫家不休息
第一頓,總店,求穩,就好,先試試淮安的口味和風格
點了20的長魚肚皮面,相比50+的軟兜,不同部位而已
成本效益高,才是王道,免費的豆漿,三種小菜任吃
原來淮安的炒澆是這樣的,豐富的配菜和主料結合,帶着鮮甜和煙火氣
杠子面,口感好,适中的嚼勁
澆頭蓋面,澆頭相對味重,拌開,長魚被湯水沖淡了味道,隻剩質感
入味的配菜最好吃,紅甜椒、木耳、青菜、洋蔥、毛豆、韭黃、蘑菇
猛火快炒之後,保留了該有的水分和新鮮度
第一頓,吃出了淮安人的口味,還挺重的
小菜都是鹹口,蒜泥黃瓜、蘿蔔幹,最愛倒是脆口帶甜的姜片
淮揚菜
淮安瀕湖帶河,多水少山,沃野平疇,生态多樣。雖無山珍海味,但盛産動植物水鮮。新鮮美味的食材随處可取,這也為淮揚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淮揚菜,始于春秋,興于隋唐,盛于明清。選料嚴謹、因材施藝;制作精細、風格雅麗;追求本味、清鮮平和。“和精清新、妙契衆口”,以“就地取材、土菜細作、五味調和、百姓創造”的特點,赢得“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譽。
大偉家常菜
淮揚菜既有南方菜的鮮、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鹹、色、濃特點,形成了自己甜鹹适中,鹹中微甜的風味。
中午陽光明媚,下午畫風突變
狂風暴雨加冰雹,大偉,成了我最明智的選擇
他們家很有意思,移動公司對面的小巷子裡,都是他們的
一間間的包房,一大間大廳散台,直接點單,後面就是廚房
說是點啥都不會踩雷,可惜沒吃到傳說中的糖醋面筋
瓦塊魚,半條青魚的樣子,微辣微甜,花椒更像是點綴,稍稍麻一下
醬香的味型,不重,讓你吃得出,是對待一條新鮮的魚
外面裹糊炸,再炖,魚肉保持了相當好的嫩度,優秀
炒餅,神一般的存在,好香好香,蔥的香,蒜的香,镬氣的香
老闆娘在邊上撕餅,春卷皮一樣
入口帶着點韌性,有一定厚度,貼鍋邊有着焦香,一定要趁熱吃
水芹也是驚豔的,是以前藥芹無法比拟的,爽脆又清甜,根本停不下來
加了啤酒,100都不到,實惠是他家火的原因
⑩田二飯店
淮菜選料講究時令新鮮,原料以河鮮比重較大,“醉蟹不看燈、風雞不過燈、刀魚不過清明、鲟魚不過端午”。烹饪善用火候,擅長炖、焖、煨、焐、蒸、燒、炒。
五點半,老闆不在,跟阿姨聊了會兒,她負責切配,等老闆來燒
原來他們家軟兜長魚,還要事先預定
阿姨看我一人,勸退我點鲫魚肉圓
随便給我炒個腰花,來個百葉,就完事了,好吧,你說咋樣就咋樣
淮安特色在于針對性,無論是面菜也好,幾乎是一一對應的定制個性化
腰花,上來的花刀就看得出功力,說他們家老闆以前是大酒店做的
配料豐富,堪比大份的面澆,配菜是洋蔥、蔥段、甜椒、莴筍
甜椒或許是敗筆,帶着點酸度,破壞了整體的味道
腰花的口感,入味的配菜,吃到隻剩醬汁,下酒、下飯、下面
百葉,一開始以為是熱的,以為是勾芡的,白湯的那種
結果,不是,是冷的,嗆的,甚至,是冰的,适合夏天
沒澆汁之前,反而更誘人,更像涼拌,沒有醬油,直接鹽味
大偉吃的百葉是有厚度,這家是嫩度,一口一嗦,吃出了面條的感覺
話說,老闆用淮安話打電話,像吵架。。。
田二的邊上就是王三,我可以去隔幾個号,開個嚴十。。。
⑪天妃宮酒家
口味清鮮平和,鹹甜濃淡适中,南北皆宜,并且淮揚菜的選料尤為注重鮮活、鮮嫩;調味清淡,強調本味,重視調湯,風味清鮮;色彩鮮豔,清爽悅目;造型美觀,别緻新穎,生動逼真;色香味形俱佳。
這家經曆有意思了,單槍匹馬的我,加上老闆娘的靈活機動
竈台邊上,方凳為桌,塑膠小闆凳做椅,有種街邊小面的感覺了
我要的也不多,吃個傳說中的蒲菜,再搞個單人份的朱橋甲魚羹,歐了
小碗的甲魚羹,懷舊的瓷碗裝着,這,就是老字号的味道
别看小,内容滿滿,拆了骨的甲魚肉一絲一塊,還有差不多大小的裙邊
自來芡和它自身的味道,黏糯在口中,沒太多調味,就吃它的原汁原味
略有點土腥,問阿姨要了醋,來上一點,嗯,有變化了
蒲菜肉圓,蒲菜,原來是這樣的,入口有種大蔥的感覺
又像是帶着纖維的蘆筍,在你口中散開,回口是甜的
但是吃多了,好像嘴裡有點麻,最後再來一口精華的湯,完美
配的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欽工肉圓吧
他們家點菜蠻有意思的,就像在瓷磚上解數學題
⑫錦順飯店
為了他家特色草雞而來,讓我好等,也不要其他菜了,一個雞,夠了
這裡基本也是點幾個招牌,然後讓老闆娘來配菜
雞,雖遲但到,很有淮安特色,甜辣,醬味,雞好,才是真的好
湯濃稠,都喝出了魚湯的感覺,撈飯,一流
雞,品質好,雖不及清遠的現殺,但也差得不多
吃完一隻,不覺得單調,就是水準
身邊阿姨雙手一大盤雞,還能再拿大碟菜,還要下樓梯,高手
⑬炒餅人家
簡單一個長魚,在淮揚菜中就有108道不同的做法。肚臍可以做成煨臍門,脊背肉可以做成軟兜長魚,就是這些小小的不同做出不一樣的菜式,足以展現淮安人對吃的講究。
最後一天的最後一頓,是之前喝糖水的小姐姐推薦的
符合我對家常菜的要求,店不大,在比較偏的地方,打的就是成本效益
分量大,一大臉盆的長魚湯,一大盆的魚籽魚泡
長魚湯,胡椒調味,簡單汆一下,韭菜保持口感,長魚嫩度依舊
這是幾天以來,最嫩的程度,也是最爽的一次
唯獨遺憾,少了個靈魂醬汁,吃長魚吃出面條的感覺來,優不優秀
魚籽魚泡,魚籽偏老了,不是我腦海裡嫩嫩的口感
它帶着嚼勁,适合下酒,越嚼越香的那種
魚泡出乎意料,配合着醬汁,帶着它自有的黏糯,很好吃
還特别下飯,甜辣鹹的風格,就是淮安人的口味
淮安人在數千年飲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适生為寶、适體為貴、适口為珍、适時為佳、适量為宜、适意為快”的“六适箴言”。
宵夜
宵夜是一個城市煙火氣的靈魂,無宵夜,不淮安。沒吃過淮安宵夜,不足以談人生。
人們提起吃龍蝦,都知道去盱眙。殊不知,最早吃龍蝦,正宗燒制龍蝦的“原産地”當屬江蘇省金湖縣。自然生長的金湖小龍蝦通體潔淨,肉質細嫩,“天生麗質”,底闆幹淨,肉多得要把殼爆開。
蒜香,醬汁,和小龍蝦的鮮味,渾然天成。金黃的湯汁裡,蓋上一層蒜泥,吃一口豐脂玉膏,滿頰生香!
宵夜,小龍蝦,走起,團購不能用,來都來了,買了100的蒜泥
這汁水,應該來份杠子面撈一下,或配上第二天牛肉湯的芝麻餅
個頭都差不多,手掌大,幾乎個個蝦黃飽滿,肉質鮮甜
烤串在爐子上發出的“滋滋”聲,直接從聽覺上掀動你的味蕾。咬上第一口,又滾燙,又欲罷不能。
九幾年,新亞對面的老淮陰豬肉小鐵串
一排黃軍裝都在烤,成就當年四大黃軍裝:老徐、老頭……
隻靠味道征服淮安人的老店,新鮮肉串,上料裹油、大火瞬間鎖住肉汁,小火熏烤至焦香,撒上香料,一氣呵成,專業裡更透露着對美味的執着,每一串都飽含師傅對于自己手藝的驕傲。肉、半肉半筋、月牙骨,隻三種卻能滿足形形色色的上萬淮安食客。
四姐烤肉、大治路的夫妻燒烤,健康路小鐵串、東大院附小天橋下燒烤店,動物園門口的程姐
買賣大了生意好了,小肉串不像以前那樣烤得油滋滋噴香,淮陰以前的味道越來越難找,好多都就這麼消失了!
淮安人好吃也會吃,想着法子琢磨着吃,似乎隻有這樣,才能彰顯明清時期運河之都的盛世繁華,似乎也隻有這樣,才能抛卻白日的生計追逐,重歸祥甯安樂與内心的真誠。
景點
了解當地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去那些博物館走走,因為博物館是了解一座城市最深刻的載體。
不同的博物館特色也各不相同,各式文化在淮安的曆史長河中不斷交融,沖撞出了各式各樣特色鮮明的博物館,卻常常被我們遺忘。
⑪淮安博物館
有意思的應該是沉入洪澤湖的泗州城,還有和新冠有關的吳瑭
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徐伯璞的收藏,所謂他捐贈了之後,兒女關系都僵了
每一件,都是珍品,甚至為了不磨損,可能不會再去别的地方展出了
經曆了歲月,留下這些,真的不容易
一定要有個講解,才能讓你更好地了解,否則,可能真的就是逛一圈
潘天壽——佛壽無量
戰火紛飛的年代,重慶的群山之間有個馬鞍形小鎮——青木關,徐伯璞在這裡生活了六年。他的鄰居是潘天壽、梁實秋、餘鐘志等書畫大家。似生活在遠離塵世的桃花源,不知不覺中打造了一個陣容強大的朋友圈,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潘天壽、李苦禅、李可染、于右任、梁實秋、梁漱溟、王獻唐、楊仲子……
當時徐伯璞的工作之一是安排大師們的生活起居,為其排憂解難,共赴國難。他的真誠豁達深受大家的推崇,空閑時請他們作畫寫字,都慨然應允。抗戰勝利後,這些大師有佳作也會贈送給他。
1984年将珍藏近半個世紀的110幅近現代名家書畫,無償捐贈給淮安市博物館。
⑫周恩來童年讀書處舊址 & 周恩來故居
望子成龍的父母給他取名大鸾,字翔宇
希望可以像大鳥一樣翺翔天空
父輩開始,家道中落,從小懂得生活艱難
10歲開始當家,12歲離開淮安,赴東北伯父處讀書
偉人的産生和成長,往往離不開童年時期的培養
生母萬氏:待人接物的引導者
外祖父萬青選的藏書非常豐富,成了周恩來擷取知識的寶庫
嗣母陳氏:文化上的啟蒙老師
丈夫去世後,幼年周恩來成了她的精神寄托
介紹淮安的名勝古迹、人文景觀,給他潛移默化的影響
八嬸母楊氏:生母嗣母去世後的監護人
乳母蔣江氏:對底層人民情感的帶路人
⑬裡運河文化長廊景區
裡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河段,運河在淮安市區的部分,從市中心一直蜿蜒到老城區淮安區。裡運河文化長廊景區,河邊布有綠化帶,沿途既有古代老宅,又有新興的城市高樓,還有展館可看,是不錯的觀光路線。沿河散散步,或者坐遊船行于運河上,興許你會更加了解這個在曆史上曾因漕運而達到輝煌的城市。
中洲島上的清江浦樓,建于2003年,高23米,是登高遠眺、觀賞裡運河風光的絕佳地點。
遊船碼頭和國師塔。複建的國師塔,位于裡運河文化長廊慈雲禅寺,塔高62米,意為紀念玉琳國師圓寂時62歲。
清江閘建于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是運河上現存最古老的石閘,是京杭大運河淮安段最精華的部分,是陳瑄在開此河時所建的四座閘中僅存的一座,也是現在整條京杭大運河上儲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石閘,距今已有600年的曆史
圍繞着中洲島,有佛教慈雲寺、青龍寺、儒教清江文廟、道教都天廟、基督教福音堂、伊斯蘭教古清真寺五大宗教,形成了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展示着運河文化的開放和包容。
白天還并不是中洲島最熱鬧的時候。當夜色降臨,輪埠路燈火通明,美食街霓虹閃爍,中洲島燈影婆娑,蕩漾在河中的精美畫舫和矗立岸邊的清江浦樓交相輝映,那動靜之間的厚重,訴說着裡運河别樣的韻味,文物景點與運河水景交相輝映,展露出水城淮安别樣之美。
從每一個小片段中去解讀淮安
或許能讓來往的每一個人更快速地了解這座城
深入城市的老街,你會發現,這裡不是斷壁殘垣,而是另一個世界。
城市的老街,沒有人聲鼎沸的叫喊,沒有汽車喇叭的幽怨,這裡有安靜的一隅,駐足腳步随時可以停歇,這裡有深厚的曆史,可以看到千秋百代的變遷,你的眼前曾燈火輝煌,風光無限。
逛吃逛吃
老奶奶紅糖粥
小時候在閘口長大一定吃過東大街奶奶家的紅糖粥,沒有門面,一個小攤,風雨無阻,這是童年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平平淡淡,可可愛愛,老奶奶就在東大街的這頭,幹了幾十年
從下午一點多,到晚上六七點,就賣紅糖粥和紅棗銀耳湯
很家常的味道,很溫暖,很舒服,很自然的甜,很柔順的糯
開了花的糯米,紅糖入味,一直保溫着
一勺一勺,不知不覺,幹掉一碗
本想着再來試試紅棗銀耳的,結果還是沒有如願
不知道阿姨還能幹多久,不知道後面還會不會有這個攤
反正知道的人,路過,都會來上一碗
唐記臭幹
金鷹後面的一條類似小吃街的窄路
來這裡的大多打包,一窩蜂,一會兒滿滿的人,一會兒又空空蕩蕩
脆皮臭幹,吃出了炸雞排的感覺,因為緊緻的内裡吧
是脆皮,是豆幹,但是和腦海裡的臭豆腐大相徑庭
醬的話,也沒有特别出彩,倒是辣椒油,挺有侵略性
有個敗筆是酒釀,自制,反而失了水準,有點夾生,影響了口感
老闆倒是挺熱情的,開開玩笑,可惜看不到制作過程
直接都是後面做好泡沫塑膠盒拿出來的,少了點誘人的互動感
孫老爹桂花糖香藕
老爹不在,阿婆在,要了一小段,回去當宵夜
阿婆很随意地用刀切成了不怎麼規整的片
優秀的是單獨打包了桂花糖漿,保證吃的時候,各自新鮮
他家,能讓我一口氣全部解決,甜度不大,桂花香更多靠聞
藕有嫩度,藕斷絲連;糯米很棒,軟糯不黏牙
糖漿也不是特别濃稠,剛剛好,清爽,吃口舒服,适合夏天
藕也不大個,選得好,真材實料,才是美味的保證
清晏園
明清時期,由于漕運的發達,官商文化的興盛,淮安的園林也曾随之而興盛。其中,尤以河道總督的官宦園林清晏園最有特色,曾有“江淮第一園林”的美譽。
淮印時光
蠻大的一個創意園區,咖啡館和原創店為主
更多是來逛,或者來拍照的,不少都是約了攝影師來的
有個片區基本都是吃喝,想去地平線、璞園糖水坐坐拍拍
小火車
“小火車”,是淮安有軌電車一号線的昵稱,全長20公裡,2014年開工建設,2015年12月底正式通車。它是一條景觀線,西起市體育館,終點南門站,自水渡口廣場進入翔宇大道,沿線一側是剛勁挺拔的現代城市建築群,一側是象征文脈水韻的裡運河文化長廊,坐在紫色的電車上猶如置身移動的城市客廳,一路下來也像是看了一部記錄這座城市曆史輝煌和發展新貌的電影。
它也是一條科技線,采用智能交通控制系統貼地運作,利用車載超級電容供電,停站時的30秒就能快速完成充電。為了友善人們出行,還增加了微信、支付寶等快捷支付方式。最關鍵,全程,票價隻要2元,除了不快,占了路面空間,其他沒毛病。
解暑的一碗赤豆湯
不是熬得很久的樣子,又有豆湯分離的感覺
吃口清水晃蕩,有桂花味,淡淡的甜,夏天很舒服
但不算是一碗用心的糖水
文樓湯包
來這裡,應該都是慕名而來的遊客
來旅遊的,要不在淮揚菜博物館解決,要不就來這裡
我來文樓吃湯包,或許,也是個由頭,感受下老字号
打包的形式,好感度-10,不過剛蒸出來的就好
啥都沒配,直接手捧着,吸管插進去就開始吸吮
有了心理建設,知道會吸上來顆粒狀的肉皮
略帶濃稠的湯汁,還算鮮美,但是吃多了,還是膩
皮子不錯,有韌性,湯汁也不少
隻能說,吃過,感受過,打卡,到此一遊
反倒是出門,看到師傅擀面和包制的過程
或許,欣賞完,再去品嘗,心境又會不同
嶽家茶馓
一到河下,滿大街的茶馓,都是現做現賣
依稀記得這家最有名,還有非遺認證呢
茶馓是鹹的,麻花是甜的,各來一袋,也不貴
都不錯,茶馓,就是茶油炸的馓子,比之前吃過的都要細
很柔弱的樣子,相當酥脆,一不小心就斷
一根根吃就很香,一塊放嘴裡,更是酥脆
空口吃,或者包餅夾菜都好吃,還有就是放湯裡,這個倒是還沒試過
麻花久放還是那麼脆,優秀,帶着面香,微甜,很天然
總督漕運部院
漕運博物館的南面就是總督漕運部院的遺址,
隻有一座後期修建的大門杵在那裡,供大家拍下到此一遊的打卡照。
淮安府署
傳說中的衙門,不過很大,功能很全
最彈眼落睛的,可能就是各種用刑方式
有視訊的,還有蠟像的模型,做好了心理準備,也還好
吳承恩故居
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那個蠻有意思的
才華過人,但就是幾次科舉不中,是以,才會有西遊記的誕生
生個娃,還叫鳳毛,跟着吳姓,呵呵。。。,還是土生土養長得好
醬油,淮安人最熟悉的莫過于“浦樓醬油”。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何視雲創立“浦樓醬園”,其特色産品白湯醬油順應淮揚菜“清淡爽口”的需求,一經上市,即受歡迎。當時淮揚菜老字号——“玉壺春”的招牌菜“軟兜長魚”的調料,非浦樓白湯醬油不用。
浦樓白湯運用傳統工藝,堅持古法釀造,取上等面粉為原料,以陶瓷大缸為發酵容器,采用傳統的日曬夜露發酵工藝,使得産品風味更佳,“色如油、甜又香、挂碗邊”。
曆經180天的日曬夜露,面黃發酵成熟,再經過起油、沉澱、配制、滅菌等多道工序,浦樓白湯醬油才能生産出來。
用古老方式釀造出的白湯醬油以淺色成分為主,有其醬香濃郁,滋味鮮美,形态醇厚,色澤清亮特點,故起名為白湯醬油。看來,白湯醬油的制作方式确實比較“土”,而祖祖輩輩的淮安人喜歡的偏偏就是這個“土”味。
文廟,每一處場域都承載着淮安人獨特的文化情懷
踩着數百年的額青石街,花一上午的時間
悠閑地挑選一盆花草,一條小魚兒或是一件古玩
任由舊時光在這條街上蔓延,在高科技、高效率的時代,逆流而上。這樣的日子,才算得上獨屬于淮安人的老日子吧
璞園糖水
來到花街的店,更符合它該有的調調
但是,僅此而已,适合拍照,适合發呆,适合聊天。吃的,就算了
有幸認識了兩位熱心的小姐姐,邊吃邊聊,時間過得很快
又get到了不少美食,也收到了對自己攻略的肯定
章福元
便宜版本的周黑鴨,外賣,鴨脖、鴨掌、雞翅的組合
甜辣的風格,真的很像,少了點區分度,有些失望
買的是烘焙系列,還有其他辣的系列,不曉得是什麼風格
芳芳私房菜
一連幾天都賣完了,最後一天中午,打包回上海,20多,滿滿兩大盒
品質佳,成本效益高,實打實的紅豆,不是上海大富貴那樣勾芡很厚
沙沙的,都是紅豆,裡面還有藕、白木耳和紅棗,甜度剛好
李酥記闆栗酥餅
這家并不在我的攻略裡,隻是最後一天,路過
雙拼,黑白芝麻來區分甜鹹味道,優秀,關鍵不貴,滿滿一盒
雖然吃不太出闆栗的味道,基本還是綠豆為主
餡兒飽滿,皮酥脆,還有芝麻香,甜度也還好
鹹的,很奇妙,椒鹽的感覺,吃口不會膩
做下午茶,或是飯後甜點,都不錯
西園烤點
“西園烤點”四個大字,不動聲色,卻能昭示淮安本土老牌食品的底蘊不可撼動。80、90後的淮安孩子,對蛋糕的啟蒙認知,大多都是從這塊顔值和口感成巨大反差的雞蛋糕開始。沒有多餘的添加劑,雞蛋、小麥粉、糖和油作為配料,傳承多年的傳統做法,純手工打造,真正讓人吃得放心。
金黃甜美的蛋糕外皮下,蘊藏着軟嫩的内心,無需用力咀嚼便在口腔融化。雞蛋糕泡水,絕對是童年裡必須經曆的吃法
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現如今奔波忙碌生活,另一頭則牽絆靈魂深處的心靈家園
感恩知乎上的資訊
感恩b站的清江浦小崽子
感恩公衆号:淮食記
感恩牛肉湯店的老闆
感恩一起吃面的小哥
感恩帶我逛文廟的小姐姐
是通過他們,讓我知道有這些道地的好吃的
也讓當地人,對我刮目相看
印象最深的,可能是老奶奶的紅糖粥
我會懷念每一家都各具特色的家常菜
沒有吃到讓我驚豔的杠子面
下次來,我一定會試試馓子泡湯裡的滋味
還要去現場,感受下小鐵串的文化
早上的蒸餃,還有千張卷油條,中秋金雞食品的蒲菜月餅
所有能被看到的聽到的吃到的,所感覺到的一切感受,
也就是對一座城的了解範圍。
選擇用腳步去丈量,在視覺味覺聽覺中感覺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