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大概是除了豬肉之外,在華夏大地上最為普遍的烹饪食材。對于如何吃一隻雞,各民族都能講出五花八門的烹饪方法。精緻的蘇州人,當然不會拘泥于簡單的料理,一隻雞也可以吃出花樣,吃出格調!

論知名度,蘇州有傳統的“三雞”:叫花雞,西瓜童雞,早紅桔酪雞。
01.
叫花雞
叫花雞又稱常熟叫化雞、煨雞,這道菜是常熟地區的傳統名菜,看過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的朋友對這道菜應該不會陌生。
做法是先給處理好的雞刷上料汁,再用荷葉、豬網油及黃泥土層層包裹,最後丢進柴火堆中煨熟。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花子,沿途讨飯流落到常熟縣的一個村莊。一日,他偶然得來一隻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
他來到虞山腳下,将雞殺死後去掉内髒,帶毛塗上黃泥、柴草,把塗好的雞置火中煨烤,待泥幹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随泥殼脫去,露出了熟的雞肉,撲鼻的香氣四散開來。
後來,就把這道菜稱作“叫花雞”,這種獨特的做法也流傳開來。
02.
西瓜童雞
西瓜童雞,聽名字就知道是一道夏季時令美食。童子雞的鮮嫩,配上西瓜的清甜,不得不佩服蘇州人民的智慧!
這道菜的做法也完全展現出了蘇幫菜的細緻:将雞放入瓦罐,再加上火腿片、筍尖、酒、鹽和清湯,煨至雞肉将爛,再一同倒入挖去瓤的西瓜内,蓋上瓜蓋,蒸到瓜皮呈現黃色時,即可食用。
吃時将蓋子打開,舀一勺,先品湯汁,食材的鮮香完全融入湯中,帶着絲絲西瓜的香甜,後吃雞肉,肉質細嫩、鮮爽,真是既消暑又開胃。
03.
早紅橘酪雞
這道菜同樣是一道時令水果和雞肉的結合,“早紅橘”産自蘇州的東山,一般中秋之後便開始轉黃,到九月重陽時便成熟了,因其上市最早而得名。
橘酪,是将橘子剝去皮,去絡、核,取其瓤,輔以配料炒制而成的。
這道菜最令人贊歎的地方就是用早紅橘為輔料,搭配鮮嫩的當季新雞,經過旺火的曆練使它又成為了一道獨具洞庭氣息的菜肴。
制作出來的早紅桔酪雞,雞肉酥爛,香味濃郁,色澤橘黃。可惜的是現在這道菜卻鮮有人知悉,也很難在外面餐館尋到了。
04.
熝鍋油雞
傳說,清代《閑話揚州》的作者易君左到興福王四酒家品嘗白酒黃雞後,大加贊賞,即興賦詩:“名山最愛是才人,心未能空尚有亭,王四酒家風味好,黃雞白枉嫩菠青。”這裡的“黃雞”說的就是油雞。
這道菜選用的是肥壯的“四黃”雞,再加上各種香料,慢慢鹵制,等到爊鍋油雞表皮的顔色由淡黃慢慢轉為蠟黃就可以出鍋了。雖說叫油雞,但吃的時候完全不會覺得油膩,反而是一種很清新的感覺,很适合夏季食用了。
05.
雞腳
除了整雞,雞還有一個部位同樣受到蘇州人的青睐,那就是——雞腳。
說到雞腳,蘇州街邊賣雞腳的店鋪實在是太多了,最出名的大概是平江路的“雞腳旮旯”和十全街的“祥鑫飲食店”。
蘇州人太愛吃雞腳了,市面上的雞腳品類也是精彩紛呈,鹵雞腳、黎裡辣腳、炸雞腳、泡椒鳳爪...不同口味,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可如果說哪個最能代表蘇州口味,那一定是鹵雞腳。是否軟糯酥爛、鹵汁入味,是蘇州人對一隻鹵雞腳的評判标準。至于口味,老蘇州人還是喜歡偏甜的鹵雞腳。
當然,以上隻是一部分蘇州人對“雞”的吃法,如果仔細搜羅,大概數出一百種也不為過吧!這些或傳承許久的古法制法,或姑蘇人家的日常味道中,你最好哪一口呢?
“吃飯勿過飽,喝茶勿過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