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吳晖)雞湯汆海蚌、忠惠醬鴨、隆福記椒鹽八寶飯……記者18日從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市政府近日公布福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新增項目28個,上述令人垂涎欲滴食品的制作技藝都在其列。
新增項目中,民間文學項目是羅源縣申報的羅源燈謎。
此次上榜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共5項,分别是馬尾區申報的琅岐肩頂戲,鼓樓區申報的趙堡太極拳,羅源縣申報的潮格民間肩頭戲,閩清縣申報的閩清牛拳,永泰縣申報的檀家拳。
傳統技藝上榜項目最多,共有18項,分别是市直申報的福州古典家具制作技藝、雞湯汆海蚌制作技藝,鼓樓區申報的福州觀賞金魚培育技藝、福州肉松制作技藝(花巷),鼓樓區和台江區聯合申報的福州角梳制作技藝,台江區申報的鄭興利剪刀制作技藝、冷凝合香制作技藝、忠惠醬鴨制作技藝,倉山區申報的隆福記椒鹽八寶飯制作技藝,馬尾區申報的福州剪紙(馬尾)、福州古蒸魚燕制作技藝,長樂區申報的吳航喜籮制作技藝、梅花刺繡紅裙手工技藝、泮野柏山岩青茶制作技藝,福清市申報的福清番薯丸制作技藝,閩侯縣申報的小箬禮餅制作技藝,連江縣申報的連江定海灣丁香鲄制作技藝、連江下濂地瓜燒釀造工藝。
在傳統醫藥項目,閩侯縣申報的中草藥外治療法(尚幹林氏中醫)入選。
民俗則有3項,分别是市直申報的福州“拗九節”習俗,倉山區申報的花朝節傳統習俗,閩清縣申報的閩清“十八坂”商貿習俗。
本次還增設了2個非遺保護機關,分别為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和福州市木雕行業協會。
(全文共643字)
來源: 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