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猜猜這把扇子多少錢?

A.10元 B.10萬元 C.50萬元 D.500萬元
我猜答對的人一定很少,因為答案是D!沒錯,這把扇子居然值500萬元的天價!
為什麼一把小小的扇子要這麼貴呢?
首先,它的扇骨由珍貴而稀少的湘妃竹所制。
湘妃竹,它的花紋是因受真菌腐蝕變質而來,形似大小不一的淚滴,非常有特色,因而又被稱為淚竹。
要是得了天時地利,它的花紋還能天然地形成吉祥的祥雲狀,深受文人、收藏家喜愛。
除了我國人民對湘妃竹有着獨特的迷戀外,日本人也酷愛這種竹子。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左右,曾有日本人投入數百萬,建構相似的生态環境系統,試圖人工培育出這種特殊的菌類,實作湘妃竹的量産,可惜最後以失敗告終。
量産失敗,僅能使用所剩不多的湘妃竹,扇子價格自然就上去了,有“一寸湘妃一兩金”的說法。
成千上萬一把并不稀奇,好點的再加幾位數也是常見,比如我們剛剛所猜的那把扇子不僅貴在扇骨,還貴在扇面為著名畫家傅抱石所作。
02
扇子,起源于我國,至今已經有3000多年曆史了。
早在殷時,就有了扇子的記載。不過那時的扇子與現在的差別很大,它是帝王出巡時用來擋風避沙用的,稱為“障扇”。直到西漢後,才成為納涼的佳品。
從帝王前走入千家萬戶,從此,扇子成為了中華文化中非常典型的一個符号
它是文人雅士手中不可或缺的飾品,諸葛亮手搖鵝毛扇,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裡之外的英姿至今仍被無數人歌頌
它也是老百姓手中用來納涼,平平無奇的工具
因它極為常見,用途又廣,更是成為文學作品中的常客。
鐵扇公主有一把神奇的芭蕉扇,連會七十二般變化的孫大聖遇到困難時都得想方設法去借
端方知禮如寶钗,會在私下無人的時候悄悄用團扇撲蝶
到了現代,人們對扇子的喜好也一如既往。
古龍筆下最完美的男主,香帥總是手持折扇踏月而來,不知帶走了多少佳人的芳心
平劇大師梅蘭芳尤為喜好收藏扇子,據說他在上海演《貴妃醉酒》之前,都得讓人趕到杭州王星記專門定制一批湘妃竹折扇,扇未到堅決不演出。
03
為何是到杭州定扇?
南宋時,許多制扇名匠随着皇室一起南渡到了杭州,制扇技藝從此在杭州發揚光大,逐漸成為了著名産業,因其技藝精湛、品種繁多,扇面雅緻,有“杭州雅扇”之美稱,又被稱為“杭扇”。
為何指定王星記?
王星記創始人王星齋是制作高檔杭扇的名手,他所制的扇子曾進貢朝廷,并作為帝王回贈外國使節的珍貴禮物。在他的上司下,王星記曾榮獲“天下第一扇莊”之稱。
難得的是王星記至今已傳承一百多年,一直将“精工出細活,料好奪天工”作為要求,每一把扇子都嚴格把關,精雕細琢。
王星記現任董事長、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孫亞青介紹道:
一把檀香扇,除了料子講究以外,從鍛木、取材、拉花到最後的完成需要三十六道工序,往往一天做下來人都得腰酸背痛了。而檀香扇還不是最講究的,工序最多的杭扇需要108道工序!
孫亞青認為隻有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極緻才能真正地把制扇這門傳統手藝的魅力展現給人們。
比如扇子上的釘,如果用機器釘那要省事得多,但是孫亞青堅持要用手工做,原因是隻有手工才能掌握好角度和溫度,把杭扇釘需要的那個亮度做出來。
如果機器來做,肯定就沒辦法那麼完美了。
因她的嚴格要求,她常年制扇的手都已經變形了。
也因為她的嚴格把關,王星記成為了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的一個重要部分,驚豔了無數國人和外賓
杭扇更是成為紀念品,送到各國元首和重要來賓手上
人們都驚豔于它的美麗,少有人知道,這30000多把作為國禮的扇子制成後孫亞青拿着放大鏡一把把仔細檢查過,凡有不滿意的地方都被一一修改了。
她說:這不僅僅是一把扇子,更是中國匠心的一種精神。
#國風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