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川菜的烹饪裡面,是非常喜歡使用腌制食品的了。比如泡菜就是川菜烹饪的靈魂和基礎了,幾乎家家都有一個泡菜壇子。是以,在這個基礎上,四川人的腌制食品,那真是是千變萬化的,令人贊歎不已。這也許是四川人自古以來,就物産豐饒,再加上四川本身又大量的産鹽。是以,吃不完的食物, 就用鹽腌制起來,通過時間的發酵,得到了另外的一種美味吧!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馬上就要進入冬天了,四川人又要忙碌地進行許多食品的腌制工作了。是以,小編就整理出四川人的10種非常經典的腌制食品,以飨大家,還是排名不分先後。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四川泡菜

一頓典型的川菜,總要在最後來一碗米飯,米飯又總要配上一小碟下飯的泡菜。在四川人的眼中,除了蕃茄之類的不能泡以外,大部分的蔬菜都免不了“被泡”的命運。泡菜出壇後淋上一點紅油,或者什麼都不加,直接上桌,就是下飯佳品,也可以用于烹饪,比如泡豇豆炒肉末。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最符合四川家常泡菜的做法,就是常泡常吃,每頓飯都來上一小碟,經常往壇子裡添些新鮮的蔬菜。泡菜壇子能永久地流傳下去,隻要常常往裡面添鹵水、酒和香料。随着時間的推移,裡面出來的泡菜風味會越來越好。你可以從老壇子的“母水”中分一點出來,另起一個新壇子。這樣一個家庭的味道,就通過這些泡菜壇子分到新的家庭中,小編家中的泡菜,就完全是從外婆那裡移植過來的。

臘肉

現在城市裡不讓熏臘肉了。但是四川的農村,還是保持着自熏臘肉的習慣,腌好熏好之後就挂在自家屋檐下風幹。按照傳統,熏肉的時間是在臘月,是以叫“臘肉”。四川臘肉風味濃郁,光是切一點兒放進簡單的炒菜裡就能增色不少,比如蒜薹炒臘肉,還有青椒炒臘肉等。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在成都東北邊有一些大山,最著名的是風景優美的道教名山青城山,那裡的人做臘肉一定要熏成黑色,在市場上一眼就能認出來。在蜀南竹海,小編吃過用竹葉熏的臘肉,味道實在太好了,那種香味至今難忘。最受歡迎的臘肉一定是“土臘肉”,用的是家庭放養的豬,高大上的名詞,就是有機豬肉。現今好的土臘肉,農村自己都不夠吃,偶爾有親朋好友,送一塊來,那真是無比的感謝了。

灌香腸

臘月裡的豬肉,除了制作臘肉以外,還要制作成香腸,每到冬季,一串串紅彤彤的香腸就挂在陽台上或肉食店門前,紅是瘦肉的紅,但更是辣椒的紅。川味裡也有不加辣椒的清淡類型,一般稱為“家常味”——但對于道地的川人而言,如果香腸裡沒有花椒辣椒,便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即便肉質再好,也覺得不夠完美。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現今城市裡,都是買了現成的肉到菜市場裡,找專門制作香腸的店鋪制作,可以根據口味定制。但是總覺得不如四川農村裡面,親手灌制的香腸香。香腸可以上鍋蒸了切片,作為第一道冷盤,或者直接下酒,還可以切成小丁炒飯炒菜。許多家庭的香腸,都可以從年初吃到年尾。是以,香腸和泡菜一樣,都是四川人家庭中常見的腌制食品。

榨菜

雖然現在涪陵屬于重慶,但是川渝一家親,小編覺得在吃的方面,差别并不大,川菜是包含重慶的。是以說,重慶産的涪陵榨菜也應該有一席之地。畢竟重慶未直轄的時候,四川四大腌菜之中,榨菜是排在第一的。與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并稱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國對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筍)之一。其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以前,小編去國外旅行的時候,隻要看到超市裡的涪陵榨菜就倍感親切,味道又鹹又酸,十分的開胃,榨菜表面疙疙瘩瘩的,包着辣椒,口感柔中帶脆,非常好吃的。

大頭菜

大頭菜,口感有點像蘿蔔,加工方式和榨菜類似,通常作為小菜直接吃,或者撒在面條或豆腐上。大頭菜經過腌制後色澤金黃、味鹹微甘、脆爽适口、香氣撲鼻,且十分耐儲存,能保持一年以上不氧化、不變質。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大頭菜的商業化量産曆史隻有兩百多年,但據說是起源于公元6世紀的蘿蔔腌制手法。在四川的某些地區,這種菜還被稱為“諸葛菜”,據說三國時期聰明的諸葛亮為了解決糧食問題,讓士兵們廣泛種植這種植物,因為便于儲存,被制作為軍糧。

冬菜

冬菜因其生産、加工均在冬季,故名“冬菜”。四川省最著名的就是南充冬菜了。冬菜是一種半幹态非發酵性鹹菜,多用作湯料或炒食,風味鮮美。把某種芥菜葉的嫩尖,晾曬半幹,與鹽和八角、茴香籽和陳皮等香料混合,在壇中發酵兩三年,成品用來炒菜或蒸肉特别好吃。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南充縣志》中有這樣的記載:“清嘉慶年間(1796至1820),順慶就有冬菜出售。”“道光年間(1821至1850),青居鎮老号鋪,制作冬菜,頗有名氣。”1981年南充冬菜在四川省“四菜”評比會上,以光澤油潤、清香脆嫩、風味濃郁取勝,評為全省第一名。

芽菜

誰也想不到,皺巴巴的深色芽菜,卻是擔擔面、燃面、幹煸豆角等特色川菜美味的秘方。芽菜分鹹、甜兩種,甜辣味的要更聲名遠播一些。做所謂的鹹味白芽菜,把芥菜柔嫩的莖稈切成長條,陽光下曬幹後抹上鹽,然後放進陶罐中發酵幾個月。要把白芽菜變成著名的甜芽菜,就在上述基礎上多加個紅糖漿和花椒、八角等香料,把罐子封住進行二次發酵,大概需要一年左右,就有了芽菜那種富有特色的美味和深深的顔色。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據說,這種特别的手法是19世紀誕生于南溪。20世紀初,得到附近宜賓腌菜人的進一步優化發展。在宜賓周圍的古鎮中,還能遇到有人在販賣自家制作的芽菜,店鋪裡擺着高高的陶土壇子,打開蓋子,那獨特的甜辣香味迎面撲來。

郫縣豆瓣

傳說這種美味的調味料誕生于一次愉快的偶然。明末清初,正值湖廣填四川時期,一個名叫陳逸仙的福建移民前往四川,帶了一袋蠶豆做路上的口糧。兩日陰雨,他的豆子都發黴了,卻舍不得浪費,于是就陰幹之後拌了一些新鮮的辣椒吃。結果豆子的味道出奇好,是以在四川安頓下來之後,他就開始繼續發酵豆子,遵循差不多的吃法。後來他在郫縣開了個廠子,生産的醋和發酵醬料遠近聞名。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陳逸仙的後代們說,他發明豆瓣醬是在1666年。這裡有點出入,據小編所知,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才有了辣椒在四川被種植的記錄。不管怎麼說吧, 從此以後,郫縣豆瓣就在四川落地生根了,也成了川菜裡面,不可缺少的神奇調味料,也是四川人家庭廚房裡的必備

坨坨豆豉

四川人的菜單裡,對豆豉的使用很多,幹豆豉,水豆豉都有運用。小編特地選擇一種坨坨豆豉,距今已有幾百年以上的曆史了。以前很多成都菜市場都有賣的,但最近幾年越來越少了。小編覺得這種有技藝的豆豉,應該好好保留下來。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這是很美味的調味料,将黃豆發酵成豆豉,和煮熟後的蕃薯泥、姜末、海椒面及花椒面混合,搓成高爾夫球大小的圓球,再曬幹。曬幹後的圓球通常都會拿來粗粗地剁一下,加進炒菜中,增加鹹鮮味,回鍋肉裡用得尤其多。

鹽菜

鹽菜涵蓋的範圍很廣,凡是用鹽腌制法做的菜,都可以叫“鹽(an)菜”,各種新鮮蔬菜或野菜都可以用來制作鹽菜。出太陽的日子,四川人就會把切成條或片的蔬菜鋪在竹篾子上,把白菜葉子擺滿能曬到陽光的每一個角落。菜葉曬得半幹了,就揉搓一些鹽和香料進去,擺進壇子裡進行熟成。

四川人的10種經典腌制食品,每種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簡略說來,菜葉曬得越幹,鹽加得越多,保存期限就越長。有時候會把壇子倒放,這樣能在發酵過程中釋放多餘的水分。最後做成的鹹菜會被直接作為開胃菜上桌,也可以下飯或用于菜肴烹饪。有一道很受歡迎的川菜就叫“鹹菜回鍋肉”。

談到四川人的腌制食品,除了曆史悠久以外,還十分的有藝術感,幾乎每樣腌制食品,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因為實在是變化萬千,風味多樣。小編選取10樣,都覺得意猶未盡。剩下的不如請朋友們,在讨論區留言好了,看看四川人還有哪些特色的腌制食品呢?

(文中所用圖檔部分來自網絡,有版權需求的請聯系作者删除!)

本文由浪漫的何必問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