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窗在光線照射下,
呈現流光溢彩之美,
多變的窗格演繹不同形狀,
玻璃配色既可以濃重花俏,
也可以清香淡雅。
嶺南滿洲窗作為中西元素合并的産物,
19世紀開始
在裝飾上受到富商們的喜愛,
從西關荔枝灣一帶開始流行。
如今,在泮溪酒家貴賓廳“迎賓樓”,
陳列着嶺南滿洲窗的精品。

受郭沫若賞識的滿洲窗
泮溪酒家貴賓廳“迎賓樓”,接待過無數外賓與名人墨客,樓中擁有金碧輝煌的木雕檐楣、年代久遠的古玩文物、泛金套色的花窗尺畫。
光彩琉璃滿洲窗更使人歎為觀止,其中,四幅顔色獨特的滿洲窗深受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郭沫若的賞識。
郭沫若認為,這四幅滿洲窗心刻蝕圖案有古代各式镞锛鑿、玦墜珮璐、圖騰,規矩鏡内以篆、籀、隸、草、楷書等曆代文字的刻注,這展示了中國曆朝度量衡币、工具器皿及飾物的演變發展。
以花鳥、水族為題材
除了這四幅精品外,“迎賓樓”内還藏有嶺南名畫家容祖椿玻璃蝕刻畫5件,全為花鳥畫,題材有花鳥、水族等,做成精緻的窗格,鑲嵌于滿洲窗内,供賓客鑒賞。
其中,《花鳥圖》為反映夏天的作品,作于1914年。小鳥立于水草上,以花草倒挂懸垂姿态呈現,構圖特别,用色澤深淺展現花的葉草變化。
同樣作于1914年的還有這幅《桃花流水鳜魚肥圖》。據說,由于為酒家作裝飾之用,容祖椿特别挑選了以水族為題材作畫,圖繪桃花和魚,魚的構圖擺放特别,一正一反兩條魚被水草穿插着,背景為桃花,趣味無窮。
過去這是富貴之家才擁有
“迎賓樓”内,還存有不少滿洲窗的精品。據了解,滿洲窗的起源是乾隆年間從外國引進西方彩色玻璃,用在皇家園林式居住建築的門窗中,以增加室外景觀的光色效果。廣州人稱南下定居廣州的滿族人稱為滿洲人,他們帶來的彩色玻璃窗為滿洲窗。
最初南下的彩色玻璃是單色,後來與嶺南文化結合,産生在彩色玻璃上蝕刻出花鳥、動物、山水、詩詞,增加了觀賞價值。
劉曉剛介紹,滿洲窗造型美感,實用性強,成為富裕的西關人家裝飾自家住宅的心頭好。此外,由于滿洲窗制作工藝複雜,容易破損,價格不菲,是以,滿洲窗不是随便在普通建築内,“過去,一般是非富即貴的家通才擁有,放置在會客廳、重要客廳,供客人欣賞。”
【文字 微社群e家通記者 鵬鵬】
【圖檔 微社群e家通記者 陳文傑】
【編輯 黃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