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憑一己之力攀上權力巅峰,從降将到權臣,他差點滅了西夏王朝

黨項羌人李元昊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區後,背宋自立為帝,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後來與宋訂立合約,雖然不稱帝而稱國主,也算是達到了實·質·建·國的目的,還從宋那裡撈了不少歲币。自此以後,華夏大地上宋、遼、西夏三雄并立。

北方遼國發生異變,臣服于契丹的女·直部落興起,沒幾年就把稱雄草原以及燕雲十六州的大·遼·國揍趴下了,随後建立了大·金·國,僅剩耶律大石率領契丹殘部遠走中亞,建立了西遼。

緊接着金就開始揍大·宋了,然後是靖康之變,宋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到了黑龍江,天天在地窖裡欣賞千裡冰封的北國風光,就不知道大畫家趙佶有沒有乘興畫上幾幅萬裡雪飄圖。

宋室一路向南倉皇逃竄,終于在杭州憑着長江天險穩住了陣腳,在殺了力主北上的嶽飛之後,和金簽訂合約,再然後就是直把杭州作汴州了。

在金·國崛起吞遼滅宋之時,經曆了三代幼主、後族專權的西夏,頗有雄才的乾順承繼國主之位,迎來了國運的上升期。

憑一己之力攀上權力巅峰,從降将到權臣,他差點滅了西夏王朝

要說夏國主乾順也算個實誠人,不管怎麼着,跟遼也算是多年的鄰居,新興起的女直人誰知道是個什麼脾性,萬一是個無法溝通的混不吝可咋辦,是以在一開始遼·國被金人胖揍的時候,還曾出兵幫助遼·國抵禦,隻是被金給打了回來。

沒想到遼·國太不經打而金又太能打,沒幾年功夫就被揍趴下了,而另一個鄰居宋也被人家打得滿地找牙。這時的乾順心裡起了變化,你們打不過人家,守不住你們的那些地,就别怪我不講信義了,與其白白便宜了别人,還不如由我替你們哥倆保管一下。

再加上這時候金·國主動派人找上門來謀求聯合,還割了幾個州縣,乾順拿定主意說幹就幹。

起初宋為了防備西夏,在兩國交界處修築了不少堡壘城寨。西夏趁着金·兵攻打宋,宋無暇顧及陝西地區時,趁火打劫奪取了很多城寨堡壘。

西夏攻宋西安州、麟州建甯寨等地,守将或戰死或逃亡,西安州通判任得敬率城中兵民投降,被國主乾順任命為西安州知州。

任得敬背主投降,為了巴結西夏國主,也為了自己的安全,把當時十六七歲的女兒送給了乾順。乾順非常喜歡這個女人,後來立為妃子,恩賞甚厚,又提拔任得敬為靜州防禦使。

任得敬的女兒任氏是大家閨秀,史書上說她莊重寡言,對下面的人恩意有加,和另外一個妃子曹氏并列妃位,兩人相處得很融洽。

任得敬為了自己的女兒能立為皇後,經常花重金賄賂朝臣親貴宗室。一個禦史受了賄賂,上書說:中宮不能一直缺位,兩位妃子并列不分主次,日子長了一定會互相妒忌争寵,容易惹出禍來。希望陛下趕緊選一位賢良淑德的立為皇後。

西夏國主乾順覺得挺有道理,就征詢臣下的意見,這還用說嘛,大家都收了錢的,一緻誇贊無論門第、出身·才德誰都比不上任妃。于是就立任氏為後,又提拔任得敬為靜州都統。

憑一己之力攀上權力巅峰,從降将到權臣,他差點滅了西夏王朝

一年多後,夏國主乾順薨,年僅十六歲的太子李仁孝繼位。仁孝也确實仁孝,将任氏和生母曹氏并立為太後,不分親疏悉心奉養。

仁孝繼位的頭一年四月,夏州統軍李合達據城反叛。李合達本姓蕭,天龍八部裡喬峰喬幫主的那個蕭,很明顯是遼·國人。起初,乾順求娶遼·國的成安公主,就是蕭合達護送來西夏的,乾順看此人能言善辯,弓馬娴熟勇不可擋,就把他留在了西夏。

蕭合達很快在西夏屢立戰功,被封為都統鎮守夏州。乾順見遼·國大勢已去,轉而向金稱臣,蕭合達就心生怨恨。後來成安公主因為母國滅亡抑郁而終,生下的太子也随後病逝,蕭合達心裡更是憤憤難平。聽說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了西·遼,馬上派人去找,卻是無功而返。

正巧趕上仁孝新立,自認又是功勳宿将,蕭合達散盡家财招攬軍士,聯合流散各地的契丹大小殘存部落,扯起興複大·遼的旗幟,一同反叛。四月反叛,六月兵圍靈州西平府,七月攻陷鹽州,襲掠附近州縣,兵鋒直逼賀蘭山,威脅西夏首府。

蕭合達又花重金聯絡各州府一起反叛,那些州府長官們哪敢呀,趕緊撇清關系,要麼拒不接受,要麼綁了使者送到首都。唯獨擔任靜州都統的任得敬腦子活泛,好吃好喝的款待使者,從使者嘴裡套出叛軍的很多機密和實際情況。

任得敬上書國主仁孝:叛·賊都是一群烏合之衆,聯合的也都是幾個契丹殘部。陛下隻要下令以前的事既往不咎,願意回家繼續生活的,發給錢糧補助,肯定會有人願意接受。現在賊人驕狂,蕭合達的老巢夏州距離靈州五百餘裡,肯定沒有多少防備,臣自請率軍突襲,定能大獲全勝。仁孝立即讓任得敬領軍出征。

任得敬接令以後,内緊外松秘密部署,派三百精銳前往夏州,先控制了夏州守衛烽燧的兵卒,然後以三千精銳騎兵疾入夏州城。城内守軍沒有防備倉皇應戰,迅速潰逃。任得敬俘獲蕭合達妻子和大批糧草金銀,随即開倉放糧安撫百姓,夏州平定。

蕭合達得知夏州失守,急急回救,當時蕭合達的部衆已出現潰散的現象,很多契丹小部落都回到自己部落去了。蕭合達在鹽州與任得敬相遇,被其擊敗,逃到黃河邊,部下将他誅殺,首級獻給朝廷請功。

叛亂平息,仁孝委授任得敬為翔慶軍都統軍,封西平公,重金賞賜。

憑一己之力攀上權力巅峰,從降将到權臣,他差點滅了西夏王朝

幾年後,西夏連續遭遇旱災和地震,顆粒無收饑民遍地,老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攻打州縣。仁孝下令赈災,減免各地賦稅,烽火之勢得以緩解,但還是有人趁機作·亂。任得敬派人安撫盜匪,隻誅首惡不問其他,烽火漸熄,隻有兩夥人依險據守,後來被任得敬派兵平定。

任得敬自從被封西平公後,仗着有功在地方上越來越獨斷專行,又上表請求入朝為官。仁孝本想答應,但禦史谏言,外戚主動上表入朝,是有心要幹政,從古至今外戚專權國家沒有不亂的,這才作罷。

西夏有位中書令濮王仁忠清廉自守剛正不阿,任得敬想入朝為官,授意任太後在朝中給自己吹風,因為忌憚濮王好多年不敢有所動作。

濮王去世後,任得敬用金銀珠玉賄賂晉王察哥給自己入朝鋪路。晉王向仁孝進讒言,仁孝終于答應任得敬入朝。後來任得敬谄媚逢迎察哥,兩人狼狽為奸,臭味相投。

仁孝讓任得敬做中書令,任得敬内心得意表面上卻堅決推辭,仁孝還是讓他做了中書令。察哥去世後,任得敬做了西夏相國。

憑一己之力攀上權力巅峰,從降将到權臣,他差點滅了西夏王朝

晉王察哥在的時候,任得敬還有所顧及,等察哥不在了,他便專橫跋扈、獨斷弄權,政由己出,舉國側目。任得敬又以其弟弟任得聰為殿前太尉,任得恭為興慶府府尹,兩人倚勢弄權,大肆收受賄賂,有人彈劾他們卻被罷官。

任得敬權勢熏天,朝堂之上都是其黨羽,漸漸起了謀逆之心。任太後苦苦勸說:咱家榮華富貴已到極點,再繼續作下去恐怕是要惹禍的。可任得敬哪還聽得進去。

任得敬後來又獲封楚王,征發十萬民夫修建靈州城,在自己的西平府翔慶軍監軍司所大興土木營造宮殿,百姓怨聲載道。又讓族弟任得仁作為使臣入金·國探聽金·國皇帝的口風。

任得敬為了篡位,派人跑到四川請南宋派兵夾擊西夏,宣撫史虞允文見有利可圖,把書信藏在蠟丸裡給他回信。後來又寫了帛書跟四川約定一起出兵,被邊境巡邏查獲,仁孝秘密地告訴了金·國。

任太後死後,任得敬篡權更加迫切,脅迫西夏國主仁孝把西夏西南路以及靈州等地的土地分給任得敬,讓他自立為國,派使臣到金·國請求冊封。金國尚書令李石認為這是西·夏自己的事,還是少管閑事答應他算了。

此時的金·國皇帝是有“北國小堯舜”之稱的金世宗完顔雍,他說:哪有國王願意把國家分給别人的,這肯定是受了權臣脅迫,不是西夏國主本意。西夏稱臣已久,朕為四海之主,如果放縱了逆臣賊子,以後還怎麼治國安邦。倘若他不知悔改,則應當出兵誅殺,不能答應他。

金·國皇帝把貢品退了回去,又賜诏書曰:你家先祖傳下來的基業應當好好固守。奏請的事太不合常理,以後會再派使臣詢問你的。所有貢品,已令發還。

任得敬求封不成,心裡就有點怕了,他和弟弟任得仁、任得聰等将領準備起事篡位。

西夏國主仁孝得知金國的态度,頓時多了幾分底氣,聯合了幾個世家大族,謹慎謀劃,畢竟對于怎麼鏟除後族與權臣,李元昊及以後的曆代西夏國主們,還是非常有心得的。最終仁孝将任得敬及其宗族黨羽全數誅滅,一舉鏟除。

憑一己之力攀上權力巅峰,從降将到權臣,他差點滅了西夏王朝

不得不說,從任得敬平叛時的做法來看,他在軍、政兩方面的确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能秉心持正、忠心任事,定是一代名臣。隻是他慣于見風使舵,打從根裡就心術不正,這種結局也許是早已注定了。竟還有人說他的作為是為禍亂西夏替宋報仇,這就太扯淡了。

金世宗完顔雍對任得敬的所作所為了如指掌,大可以什麼都不做,等着西夏内亂而坐收漁翁之利,可他卻主動放棄了這麼好的機會,是以有人稱贊金世宗不愧是一代明君,堪稱仁君風範。

不過在我看來,金世宗這麼做隻怕不是什麼仁君風範,而是擔心如果縱容任得敬這種做法的話,他的那些姓完顔的如狼似虎的叔伯兄弟們會有樣學樣,自己屁股下面的那張椅子就會坐不穩,畢竟他自己就是趁着海陵王完顔亮南下攻宋兵敗,才能在後方趁機舉事登上帝位的。

一個背主求榮的叛徒,憑借自身能力終成一國宰相一代權臣,最後因貪欲太盛,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正應了那句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實在太有傳奇色彩了。

憑一己之力攀上權力巅峰,從南宋降将到西夏權臣,任得敬差一點就滅了西夏王朝。

生死無常,興亡莫測,曆史就是這麼有意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