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破牆,新生!《新華日報》大幅聚焦、重點關注我區這項工作

牆推倒了就是門

心敞開了就有路

9月27日

《新華日報》大篇幅刊發

《破牆,新生——鹽城市鹽都區

首推八個老舊小區連片改造啟示錄》

點贊鹽都

積極探索老舊小區的

改造、新生之路

↓↓↓

破牆,新生!《新華日報》大幅聚焦、重點關注我區這項工作

下拉檢視全部内容

牆推倒了就是門,心敞開了就有路。

9月20日,鹽城市鹽都區潘黃街道東升社群前進合心花苑小區。早晨的陽光灑向一樓小院,81歲的退役軍人董學俊挪着受傷的雙腿,步态蹒跚地在院子裡活動筋骨“。小區環境好,一樓帶院子、有陽光,正合我們心意。”老伴許秀珍說,他們是剛搬過來的新住戶。老兩口原先住在一棟小高層裡,進出不便,患有腿疾的董學俊除了看病,整年都難下樓透口氣。老人向往一樓帶庭院的家,今年8月1日,他們如願以償。

讓董老夫婦稱心的合心花苑,是由鹽都區潘黃酒廠片區8個老舊小區連片改造而成。這裡地處鹽城市區大慶路南繁華地段,原先功能缺失、配套不全、管理不善,如今脫胎換骨,破了圍牆拆了“心牆”,環境大變樣,鄰裡和諧、黨群合心,成為片區572戶1430人的新家園。

作為全國首批“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鹽城市鹽都區抓住機遇,首推酒廠片區8個老舊小區連片整治,積極探索老舊小區的改造、新生之路。

“八大家”之困

8個“三多一亂”老舊小區,原來是每年都被挂牌督辦的“八大家”。

“剛搬來時,最擔心下雨。”9月15日下午,看着窗外黑沉沉的天,李冬梅說,2018年買下這個二手房,半年後就後悔了。

丈夫是山東人,幾經輾轉來到鹽城工作, 李冬梅帶着女兒跟了過來。酒廠宿舍樓5樓60多平方米的這處二手房,便是他們的小家。

“雨大一點,水會從外牆裂縫滲進屋裡,樓下的路積水嚴重,沒處下腳。”李冬梅說。最讓她揪心的還是那根電動車充電線,從屋裡拉到樓下。“電動車無處充電,這根飛線是房東留下的。小區家家如此,從前排樓房到後排倉庫,飛線在頭頂交織,如同偌大的蛛網。”

“外來戶”李冬梅煩惱不斷,一牆之隔的警察局宿舍樓内,77歲的“原住民”胡宗粉感觸更深:“臭水溝裡垃圾堆成山。現在合心花苑的東大門,就建在過去的臭水溝上,這次整治,你知道大卡車拖走多少垃圾?整整500車!”

環境差,人也生分。李冬梅說,就光秃秃的幾棟樓,出小區門就是菜場,女兒找不到玩伴。胡宗粉也覺得日子“悶”,“大家關起門來生活,很少走動。”

酒廠片區占地49.5畝,有酒廠、鞋廠、鍋爐廠等8個老舊小區,共18棟樓,多為5至7層,建于上世紀90年代,總建築面積5.92萬平方米。

“老舊小區之困,在這裡都能對上号,各種投訴不斷,街道使出渾身解數,但治标不治本。安全隐患多、群衆反映問題多、文明建立失分多、管理秩序亂,是典型的‘三多一亂’小區,挂牌督辦每次都跑不了。”鹽都區副區長徐啟樓坦言。

啟示:小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人民群衆的“最後一百米”。處于“失管”狀态的 老舊小區需要的不僅是“面子”,更是“裡 子”,隻有在改造中把群衆訴求放在第一位,才能從根本上讓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特殊動議

“八大家”就像是8隻苦瓜,綁在一起,能不能産生新的活力?

2019年6月,住建部城建司上司來鹽都視察,看完一處老舊小區改造現場後,轉身問鹽都區住建局局長徐文才,接下來要整治的是哪個老舊小區?

“酒廠宿舍樓。”

來到酒廠宿舍樓,上司放眼周邊,“這附近不都是老樓嗎?”

這句話,徐文才琢磨了好幾天後豁然開朗, “何不将8個小區連片改造?”

動議擺上桌,區、街道幹部中許多人咂起嘴:這就是個“燙手山芋”嘛。

“以前‘舊改’也就是刷刷牆修修樓道,這次能把8個小區圍牆全部打開?”

“工作量的确大,但效果笃定好,群衆也能得到更多實惠。”徐文才信心滿滿——安全是最大的隐患,8個小區沒有消防通道,家家“飛線充電”,連片整治,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酒廠片區北靠大慶路,西鄰西環路,兩條主幹道都有城市雨污管網,小區雨污分流得以破題;更為重要的是,連片整治,圍牆拆除,空間打開,小區自然舒展,可騰出更多空間,讓居民共享“舊改”紅利……

很快,連片整治的動議得到鹽城市和鹽都區主要上司的全力支援。2019年8月,鹽都區潘黃酒廠片區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次年8月,省、市又把該項目納入美麗城市建設、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重點項目。

啟示:推動8個小區連片改造,在更大的空間找出路,順應城市發展規律,一舉多赢。“舊 改”改的是舊,創的是新,“八大家”變成“一大 家”,更有活力。

“破牆”天地寬

2019年12月,鹽都區成立“共同締造”工 作上司小組,酒廠片區改造項目啟動。

“征詢居民意見的規劃圖貼出去,8個小區沒一個讓社群幹部進門。”謝小峰原是潘黃街道環保治違辦主任,當年過來協助東升社群推進改造工作。

“八大家”各有“小九九”,群衆思想也不統一——

“我們就一兩棟樓,合并後咋管?”

“改造隻做表面文章,最終還不是要拆遷?”

“那樣改,以後肯定要交物業費了。”

“看起來是好事,但真能改好?”

在做了10多年拆違工作的謝小峰看來,酒廠片區改造是最棘手的,但越艱難就越考驗工作智慧。“白天不讓進就晚上進,小區不讓進就把居民約到指揮部,不和我們談就請有影響的人來談。”謝小峰說,為此他們做“減法”,将8個小區分成6批做工作,先易後難!第一批是住戶較少的鍋爐廠和環保局宿舍,拆除圍牆時,視野一下打開了。第二批,警察局和法院宿舍;第三批,糧食局宿舍……到了第六批酒廠宿舍,5棟樓、144戶,阻力最大。

“我們從黨員家庭開始談,擺事實,算明白賬,更講改造後的新氣象、新生活。”宋廣全做過酒廠廠長,這次被社群幹部請來協助做工作“。畢竟曾是一個機關的,大夥也肯賣我這個面子。”

“給新小區做設計施工圖是在白紙上作畫, 給8個老舊小區做一台‘連台手術’,難度大,我們頭一次遇到。”江蘇省第二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師馬書兵說,他們負責根據改造設計方案來畫施工圖,現場情況複雜,居民想法不一,這都倒逼他們不斷優化方案。“現在回過頭來看,對酒廠片區的改造,是高起點設計、 高标準改造、高品質建設。”

破圍牆拆違建,劃消防通道,建車庫,還有雨污分流、線杆下地等“地下工程”……四大類30個項目,每一項都針對居民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對症下藥”。

施工隊要用電,胡宗粉喊他們來自己家接電。下雨天,施勞工員身上淋濕,她拿來衣服給勞工換“。我是50年黨齡的老黨員,總得打個樣!” 黨員作表率,居民來支援。到去年春節,改造工作不斷推進,拆除圍牆800米、違章建築1500平方米,搬遷老舊車棚99間。老舊小區的 功能性短闆迅速得到提升。如今的酒廠片區徹底“改頭換面”,建立成黨群服務中心、休閑廣場、 文化長廊等,增設棋牌室、書畫室等活動場所,同時建立停車場、健身廣場。

去年11月份,東升社群換屆,謝小峰以 95%的得票率成為社群黨總支書記。

啟示:酒廠片區改造,是鹽都區首推的老舊小區連片整治項目,“首推”意味着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鑒“,連片”則需要破牆的魄力。破牆,破的是有形之牆,同時也打開了無形的“心牆”。

零的突破

7層樓,123級台階,記者爬上去,氣喘籲籲。

78歲的姚建英和妹妹姚婉英曾經分别住在小區的6樓和7樓。2003年,她們搬來這裡。2018年,始料未及的現實擺在面前:老了,爬樓太難。特别是姚婉英,自己患關節炎,老伴又坐着輪椅,終日無法下樓。當年年底,兩姐妹無奈搬離小區。“我們還是想搬回來住,盼着能早一天裝上電梯!”

“你想象不到,加裝電梯有多難!”東升社群婦女主任錢芹提起這件“開天辟地”的事,十分感慨。

謝小峰說,多做工作,哪怕隻裝一部,也得試試。

一部電梯34.7萬元,政府财政和小區整治指揮部各補貼10萬元,住戶承擔14.7萬元。拿一棟5層樓房來說,一二樓不出錢,三四五樓住戶分别出1.95萬元、2.45萬元、2.95萬元。社群承諾電梯前3年電 費、維保費都由社群承擔。

反對聲音最大的是一二樓住戶:裝電梯,影響光線,妨礙出行,帶來噪音,房子跟着貶值!

“工作組下去挨家挨戶做工作,就是做不下來。遍地開花不可能,那就重點突破。”錢芹把突破口鎖定鍋爐廠宿舍區。“鍋爐廠一位副總住5樓,對面還住着位老黨員,他們都有裝電梯的意向,在群衆中有号召力。”

那些日子,錢芹天天背着電梯公司的材料往居民家跑,還帶着征詢意見表,跑了4趟鍋爐廠,請機關上司一起做工作。曆經半年多時間,去年5月20日,合心花苑第一部電梯破土動工,實作零的突破。

“太難了!”錢芹正想松口氣,謝小峰給她鼓勁,“小區60歲以上老人超過30%,加裝電梯開了頭,就再争取争取,把惠民好事做好。”

“不同意裝電梯的居民建了一個群,我們上門不讓進,最不被了解的是,同意裝的人也不讓我們進屋,因為怕得罪人。”委屈再多,錢芹還是笑臉上門。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找到錢 芹。17号樓1樓住戶孟祥淦說:“加裝電梯對一二樓是有些影響,但細想想,要不是為了大夥,社群幹部幹啥受這個氣?” 今年,鹽城市老舊小區共加裝電梯32部,合心花苑已裝11部,占三分之一。

啟示:加裝電梯之難,非親曆無法體會。從0到1,再從1到11,背後是“為群衆 辦實事”的初心。基層工作,需要的是帶着感情的堅持,還有化解沖突的智慧。

合體更合心

建好還要管好。酒廠片區8個老舊小區以前各自獨立、“一盤散沙”,實行改造後怎麼管成了一個新課題。

“政府獎一點、社群出一點、部門貼一點、群衆拿一點。小區的建管資金就是通 過‘四個一點’來籌措的。5萬平方米,每平方米約700元的标準。”這筆賬,徐文才早就盤算過。

破圍牆拆違建,釋放出更多的空間。小區最南側整理出的一塊空地,現在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東升社群黨群服務中心,不僅增加了集體資産,還為居民增添了公共服務場所。

“以前‘舊改’治标不治本,現在是真改。整治過程中,地下污水管要挖開處理,居民都出手幫忙。”居民王特芳說。

群衆參與共建,社會協同管理,共建共管讓小區煥發新氣象。“接下來,我們将把小區屋頂全部裝上光伏,3500平方米投入160萬元,年收益預計10多萬元,這筆錢可全部用于小區物業管理,來彌補經費的不足。同時實施适老化改造,建老年人助餐點、日間照料中心。”潘黃街道黨工委書記徐衛國說。

如今,潘黃街道建立起酒廠宿舍社群黨支部,整合黨員力量,探索“黨支部+樓棟長+ 志願者”黨建引領治理模式,18名黨員任樓棟長、20名志願者參與社群日常管理。小區還設立居民議事室,專門解決群衆訴求。

“酒廠片區是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衆辦實事’的新成果、黨建引領的新實踐、社會治理的新模式、‘共同締造’的新樣闆。” 鹽都區委書記王娟說,潘黃酒廠片區改造發揮了試點示範作用,帶動全區改造44個 老舊小區78萬平方米,逐漸實作全域“共同締造”。整治後的酒廠片區,居民們共同起名:合心花苑。

李冬梅如今成了樓棟長,女兒結識了許多小夥伴,孩子們整天在小區裡,像鳥兒一樣叽叽喳喳。

社群從業人員給董學俊送來“黨員聯系卡”,衛生室的醫生時常來給老人做檢查,志願者也會定期上門。

謝小峰每天都在小區裡轉。小區裡響起裝修聲,那是搬走的住戶“回流”了,目前準備重新入住的就有10多戶。小區重煥光彩,新生活開始了,更多的年輕人回來了。

啟示:老舊小區改造要以黨建為引領,凝聚多方合力,依靠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衆來推動。改造後的長效管理依靠的是居民自治,讓居民成為小區管理的主體,走出一條黨建引領下的基層善治之路。

我區老舊小區改造成績顯著

受到了許多媒體的關注

破牆,新生!《新華日報》大幅聚焦、重點關注我區這項工作
破牆,新生!《新華日報》大幅聚焦、重點關注我區這項工作

《學習強國》

《我為群衆辦實事 | 江蘇鹽都:

破圍牆拆“心牆”老舊小區換新裝》

破牆,新生!《新華日報》大幅聚焦、重點關注我區這項工作

《新華社》

《鹽都破圍牆拆“心牆” 整環境換“新裝”》

破牆,新生!《新華日報》大幅聚焦、重點關注我區這項工作

《人民網》

《鹽城鹽都:拆圍牆破“心牆”

老小區住出心幸福》

破牆,新生!《新華日報》大幅聚焦、重點關注我區這項工作

《鹽阜大衆報》頭版刊發

《合力同心 , 老舊小區變身幸福港灣》

破牆,新生!《新華日報》大幅聚焦、重點關注我區這項工作
破牆,新生!《新華日報》大幅聚焦、重點關注我區這項工作

老舊小區改造

是加快城市更新的現實要求

也是滿足

人民群衆美好生活需要的實際行動

近年來

區委區政府通過整治改造

讓老舊小區的基礎配套功能得到完善

居住環境得到美化

管理秩序得到規範

城市形象得到顯著提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