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ql-align-justify">1蔡瀾的美食奧義</h1>
最了解蔡瀾“好吃”程度的,莫過于相伴幾十年的太太張瓊文。
她不止一次一邊歎氣一邊好笑地對丈夫說:“要害你簡直太容易,直接在美食裡下毒就好。因為就算知道有毒,你也一定毫不猶豫地吃下去!”
蔡瀾聳聳肩,自嘲地辯解:“沒辦法,誰讓我連名字都叫蔡瀾蔡瀾,聽起來不像‘菜籃’嗎?看來是命中注定要一生好吃的!”
蔡瀾的好吃癖好頗有家學淵源。

1941年他出生于新加坡,父親是詩人、書法家,兼職電影發行及宣傳;
母親是國小校長,講究美食,善于烹饪,退休後每日吃燕窩喝XO幹邑,90歲的時候皮膚比兒女們都紅潤白皙。
6歲時的小蔡瀾就開始有自己的“美食标準”了:最愛吃媽媽做的油鹽炒豆芽,每天吃每餐吃都不嫌多。
蔡瀾十幾歲時去日本留學。在那裡他愛上了喝清酒和吃道地的海鮮。
一個人在國外生活,常常想起家鄉的美味,那個饞勁兒可難熬!
于是隻有“回憶”媽媽和奶奶下廚的情景,然後自己依葫蘆畫瓢,實習,失敗,再實習,就那麼學會了做菜。
日本人不吃豬腳,蔡瀾“讨”來豬腳帶回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洗幹淨後放進鍋裡用清水蓋住,加醬油和糖,旺火燒沸之後改用文火慢慢煮一個小時,然後香噴噴地上桌。
冬天的時候,把吃剩的濃湯放在窗外,第二天還有美味肉皮凍可吃。
<h1 class="ql-align-justify">2做菜是消除寂寞最好的方法</h1>
星期天蔡瀾從不睡懶覺,因為要早起去買新鮮大龍蝦吃。
先把蝦頭卸下斬成兩半,在電爐上鋪張錫紙放在上面,撒些鹽慢火烤。
用特制的剪刀把蝦身裡的嫩肉取出,直切幾刀再橫切薄片,扔進沸水中,即卷成嫩紅色的花朵狀。
接着剁碎辣椒、中國芹菜和冬菇,紅綠黑層疊地擺放在中間當花心,然後倒壺日本醬油點山葵生吃。
蝦殼和蝦須蝦腳也不能丢,加豆腐、芥菜和兩片姜去滾湯,這時候爐上正好飄來蝦頭膏的濃郁香味。
用小匙吃蝦腦、蝦刺身和蝦湯。
在大啖美味的時候,蔡瀾往往不忘開一瓶好香槟,放一張貝多芬的音樂作背景,滿足地噫一口氣:生活多完美啊。
就這樣,蔡瀾愛上了做菜。
他的名言就是:“做菜是消除寂寞最好的方法。一個人要吃東西的時候,千萬别太刻薄自己,做餐好吃的東西享受,生活就變得充實美滿。”
<h1 class="ql-align-justify"> 3美食對于我而言,是命中注定的劫數
</h1>
1963年定居香港後,“饞人”蔡瀾開始着意發展自己的美食興趣。
他寫食評,推介全港乃至全東南亞值得嘗試的美食地點;
當電視台美食欄目主持人,遊曆八方,吃遍四海,把裝在胃裡的美食文化反刍成輕快的文字短章;《蔡瀾歎世界》、《蔡瀾提菜籃》深入人心,大家都稱他為“美食家蔡生”。
十年前,蔡瀾牽頭組織了“蔡瀾美食旅遊團”到世界各地去品嘗美食。
有次去澳洲墨爾本著名的Vlado餐廳,店主華拉度先生親自用拳頭打松牛排的外表,再拿去烤,味美多汁,肉質細膩。
團員們吃得贊不絕口,那一次真是吃得酣暢淋漓,盡興而歸。
如今的蔡瀾一天的美食路線圖是這樣的:早晨吃面食,中午吃不同的館子,晚上一般自己在家裡親手做幾道小菜。
蔡瀾最拿手的菜是韭菜豆芽,作料裡則特别喜愛大蒜。
有一次一位美女記者毫不留情地追問他:“蔡先生愛吃愛做的這些菜,吃過後口臭怎麼辦呢?”
蔡瀾哈哈一笑,說:“這個副作用與我無礙,是别人的事情呀。美食對于我而言,是命中注定的劫數,就像愛上一個人一樣,無法自拔,永生不渝。”
“人生中吃到最好吃的菜,喝過最好喝的酒是什麼?”這個問題已有無數人問過蔡瀾。
他的答案永遠是:“和好友一起吃的菜,是最好的菜;好朋友一起喝的酒,是最好的酒。”
<h1 class="ql-align-justify"> 4因為吃結交朋友</h1>
因為好吃,蔡瀾對朋友的評價标準也很獨特:和自己一樣愛好美食美酒的,都可以做我的好朋友。
值得慶幸的是,蔡瀾的身邊一直都不缺少這樣真性情的“酒肉朋友”,他和他們的友誼,從美食美酒開始,直到天長地久。
港島四大才子,除了蔡瀾,另外三個是金庸、倪匡和已故的黃霑。
金庸是“食不厭精,脍不厭細”的美食家,和蔡瀾意氣相投。
倪匡是幾十年的老友,不光自己愛吃,一家人都愛吃。
黃霑則是蔡瀾的酒友,兩人常在一起把酒高歌。
一來習慣了,二來可以互相悄聲說些席上旁人不中聽的話,共引以為樂,三則可以聞到一些蔡瀾所吸的煙氣酒香,過過幹瘾。
金庸對蔡瀾的欣賞不止于廚藝,更重要的是美食背後蔡瀾那種率真潇灑、輕松活潑的心态。
蔡瀾喜歡吃館子,倪匡則最喜歡跟蔡瀾一起吃館子。
因為第一,蔡瀾對香港台灣的特色菜館了如指掌,跟着行家永遠不會錯;
第二,倪匡和蔡瀾一樣都對“舊時風味”情有獨鐘,而很多老字号菜館正逐漸變更和消亡,隻有跟蔡瀾一起,才有可能嘗到最正宗道地的美味。
在娛樂圈中,蔡瀾也有不少談得來的“好吃朋友”。
成龍嚴格說來不算美食家,但他對紅酒頗有研究,時常拿出自己個人珍藏來和蔡瀾品評;
曾志偉曾和蔡瀾一起旅行過兩次,他點菜之老到之“精”連蔡瀾都佩服;
而張學友、劉德華等大明星們是蔡瀾的“忠實粉絲”,以至于“追星”追到了蔡瀾在上海開的“粗菜館”,他們光顧過的包廂一一被命名為“學友家”、“德華家”……
<h1 class="ql-align-justify">5美食的香和紅袖的香</h1>
蔡瀾自稱一生隻饞兩種香:美食的香和紅袖的香。
人家都羨慕蔡瀾這一輩子交過的女友少說有四五十個,也幾乎嘗盡了天下美食,應該知足了吧?
可他談到這個就拼命搖頭:“天下美食,再給我三世都吃不盡,而女友嘛,再多一百倍也不夠啊!”
在蔡瀾的眼裡,美食排第一,美人排第二。
以美食為主,美人為輔,就可以炒出人生最美味的一道菜。
蔡瀾對女友的要求第一是養眼,即使笨一點也無所謂,男人聰明能幹就夠了嘛。
如果有幸遇上一個美女,而且是一個喜歡吃的美女,那就接近完美了。
從年輕時起,蔡瀾結交女友,第一件事就是請她們去吃飯。席間可以偷偷觀察此女是否“愛吃”,“吃相”如何。
有一次在吉隆坡,蔡瀾和三個女孩子一起去吃大排檔,其中有一位皺着眉,大有“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你們怎麼敢吃”的樣子。
蔡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跟這個美女來往。
活到老,吃到老,樂到老
<h1 class="ql-align-justify">6懂得大吃的女人最誘人</h1>
幾十年和女人交往的經曆下來,蔡瀾總結出自己最欣賞和最讨厭的女人吃相:
“懂得大吃的女人最誘人;什麼都不敢冒險去碰,或者嘗了一點,不會說好吃或不好吃,隻懂得用‘還好’兩個字來形容的女人最令人反感。”
做美食節目主持,無論走到哪裡,蔡瀾身邊總是有兩三個嬌豔可人的美女相伴,跟着他四處尋找美食,品評美食,在他手把手地指導下親手烹饪美食。
蔡瀾對女搭檔向來十分體貼照顧,像一個親切的兄長和長輩一樣教她們每樣東西最道地的吃法,在她們把嘴貼近外涼裡熱的雞湯粉的時候及時提醒:“小心啊,這個非常燙嘴的!”
無論走到哪裡,蔡瀾随身總挎着一隻明黃色的“和尚袋”,有時候女搭檔接過碗筷品嘗食物的時候,手裡的一些女人的零碎小東西沒地方擱,蔡瀾總是周到地幫她們“代存”。
這樣的細心和體貼,赢得了女人們交口一緻的感激和贊美。
蔡瀾對女人的尊重、體貼和溫存名聲在外,加上擅長烹饪,會吃懂吃,在女人的心目中簡直就是接近“完美男人”的形象。
娛樂圈裡的如花美女們甚至有一句公認的名言:“如果能上蔡瀾的飲食節目,吃蔡瀾的手藝,增重也願意。”
大美人李嘉欣不止一次當衆贊美蔡瀾是“很能讓成熟女人心動的那一類男人”;林青霞說:“愛吃會吃又會做美食的男人最有品位”;白韻琴說:“蔡瀾最懂女人心!”;
蔡瀾自己說:“年紀大了,吃過了很多美食,交往過很多女人,懂的事情自然而然會多一點,學會了吃東西不要貪多,談戀愛不要傷害别人的感情,這是像我這個階段的男人應該明白的人生道理。”
如今的蔡瀾,對美食的心還是一如初戀,但在口味上是越來越喜歡簡單和清淡了。
口味跟他的心境其實大有關系,蔡瀾現在的心境是安詳淡然,凡事不勉強自己,也不勉強别人。
有得玩就玩,有得吃就吃,保持好奇心和歡喜心,凡事适可而止就好。
就好比他最愛吃的“日本銀魚飯”。
原材料和做法都極簡單:買那濕濕的日本銀魚,抓一把放在碗底,盛上熱騰騰的白米飯,然後切點蔥花,淋上醬油。哇,那種美味真是很難形容。
其實這碗無上美味的銀魚飯裡隐藏的道理就像過日子一樣:簡單從容才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