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
3月17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泰安泰山區省莊鎮北部山區小津口村,整潔的旅遊觀光路旁,村民馮西紅正在采摘茶葉。旅遊觀光路通車後,交通友善了,來玩的人多了,她正計劃把路邊自家閑置的地也種上茶葉。像她一樣受啟發或受益于旅遊觀光路的村民有一萬多人,這條23.8公裡的新路,串聯起北部山區9個村,從貧困村到完成脫貧、再到鄉村振興、産業發展,這不僅僅是旅遊觀光路,更是民心路、緻富路。

山村百姓迫切期盼的新路
路面鋪設完成已通車
在很多人印象中,位于泰安主城區的泰山區,處處燈火通明,道路四通八達,其實在泰山區省莊鎮,北部山區分布着許多小山村,曾經連出村路都難尋。這些村子如山中珍寶一樣,水好人好、景色好空氣好、物産豐富,卻不為太多人所知,2020年建設完成的旅遊觀光路,在原有山區防火通道基礎上進行建設,成為了打開這些珍寶的鑰匙。一條公路串聯起北部山區葉家莊、貝家莊、大河峪、亓家灘等9個村,極大改善了沿線村民的出行條件。
“那時候村民出門,隻能上博陽路,除了遠,也不好走,自然村之間,更是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老百姓太想有一條好走的路了。”省莊鎮分管交通負責人嶽慶安說,當時,修路成了最大的民生。恰逢山東省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省、市、區對于道路建設都有補貼,借助政策東風,省莊鎮啟動了旅遊觀光路建設項目。
雖然是山路,大家仍克服了各種技術難題,最難的,是缺錢,“雖然有上級财政補貼,但鎮财政才是‘大頭’。”嶽慶安回憶當時情景,隻說“沒錢也得幹!”鎮政府壓縮其他開支,很多老百姓同意把應得占地補償等“先欠着”,克服各種困難,旅遊觀光路迅速成形。
在省莊鎮提供的道路效果圖上,記者注意到,旅遊觀光路分東西兩段,西段總體沿女兒湖環湖,東段起于環山路那一葉女兒茶基地,向北蜿蜒延伸。兩段路之間,由S103東嶽勝境旅遊公路連接配接,也就是博陽路北段,目前正在建設中。據了解,旅遊觀光路全長23.8公裡,總投資5578萬元,西段瀝青路面鋪設完成已正常通車,輔助工程安防工程正在施工;東段已竣工通車,輔助工程安防工程和兩邊綠化工程正在施工。
新路連接配接起山村和都市
讓農業變強、旅遊變旺
如今正值明前茶采摘,記者見到馮西紅時,她正在自家大棚裡忙得不亦樂乎。省莊鎮小津口村是泰山女兒茶的主要産地,遍布茶樹,路邊“茶葉走廊”的大招牌,也提示着茶葉對于小津口村、對于村民的重要性。
馮西紅今年37歲,家裡種茶20多年,大棚就在旅遊觀光路旁。從前村裡的馬路,晴時塵土飛揚,雨時泥濘不堪,家裡人來采茶隻能步行,茶葉帶回去靠肩扛手提,往返一趟就要40分鐘。如今再看這裡,棚邊停的都是電動車,還有村民開着小車來采茶。現在村民出村,多數還是走博陽路,新開通的旅遊觀光路,更側重于充當農業生産路。
“那時候不愁種茶,不愁沒地,最愁的就是路不好。”馮西紅說,村裡家家戶戶種茶,自家隻有一個大棚,這三五萬的收入對家庭來說至關重要,自從新路通車,她有盼頭,也有新想法了。“從這條路往上一點,我們家還有些地,一直閑着,路修好之後,我就打算把閑置地用起來,也種上茶葉,反正往返也友善了。”
在以猕猴桃種植聞名的大河峪村,村民趙煥煥也有同樣想法,她的三畝多地,去年猕猴桃産量4000來斤,收入3萬多元,旅遊觀光路開通後,村裡“神奇的”來了越來越多的城裡人,她正準備在地頭開個農家樂,便可以再多一筆收入。
正像趙煥煥感受到的一樣,新路連起了山村和外面的世界。“去年到村裡采摘的遊客有七八萬人,旺季時候每天來百十輛車。今年大年初一,就有自駕車開到我們村裡來了,來的人一多,老百姓種了準備自己吃的大蔥、白菜都被買沒了。”說起新公路帶來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陳翠國滔滔不絕,跟多年前相比,路好了,起碼快遞公司願意上山來收貨了。培育多年的鄉村旅遊讓省級貧困村脫了貧,現在借助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村裡瞄準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和經濟發展,準備大幹一番。
串聯起山村,更串聯起産業
北部山區全面煥發光彩
“産業沿着公路走、公路促進産業活、産業推動農民富”,這是省莊鎮北部旅遊觀光路的理念。每個村編制發展規劃之初,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編制規劃,是以傾力打造的旅遊觀光路看似隻是一條路,但它串聯起的不僅是村莊,更是鄉村旅遊、現代高效農業、養老養生、研學産業等的深度融合,讓北部山區全面煥發光彩。
跟大河峪村一樣,安家莊村也是依靠于鄉村旅遊,從一個負債15萬元的窮山村,變成村集體收入過200萬元的省級文明旅遊村。2010年,借助舊村改造,村民回遷上樓,如今在騰空的土地上,集養老養生、保健護理、旅遊觀光于一體的“養心谷”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合作模式、營運模式、建築模式全面創新,預計2021年大部分設施可投入使用。
項目建設後,預計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000萬元,通過提供養老綜合服務年可實作稅收6000萬元,安置就業1000餘人,有效盤活集體土地資産,走出一條産業帶動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是金子總會發光”,未來,也許全國各地的養老一族,都會到這裡呼吸新鮮空氣,養老更養生,如果不是便捷的交通,住在都市的人們誰能想到,遠處的山中有這樣一處智慧健康養老基地。沿着旅遊觀光路蜿蜒而上,可以遠望泰山,俯瞰女兒湖、碧霞湖,群山環抱中,還可以看到安家莊村的“安心谷”項目,這可是實打實的村集體産業。修塘壩,造梯田,建設櫻桃園、石榴園、杏園,建設靈芝大棚,打造高端民宿……村黨支部書記吳曰勝的思路十厘清晰,也多虧了旅遊觀光路,讓更多人知道了他們這處從前的窮山窩,如今的“聚寶盆”。
連點成片打造“大旅遊”格局
鄉村振興大有可為
近年來,泰山區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及重點縣鄉道路累計投資70億元,縣鄉道路總裡程80公裡,其中縣鄉道路三級路以上比例84.9%,在泰安市排名第一。泰山區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董荟青介紹,“四好農村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中,全區建設完成路網提檔更新工程97公裡,自然村通達工程8公裡,完成養護大中修工程176.9公裡。全區農村道路“三通”工程建設任務全部完成。通過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全區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群衆滿意度顯著提高。
都說“要想富,先修路”。對于省莊鎮北部山區來說,下好旅遊觀光路建設這步“棋”,無疑是抓牢了鄉村振興的機遇,讓“多彩省莊”被更多人看到。省莊鎮黨委副書記張鵬說,新路改善了沿線村民的出行條件,讓村民增收,讓日子變美,讓人才願意回鄉創業打拼。今年36歲的李豐現任亓家灘村黨支部書記,研究所學生畢業的她,2015年8月回村工作,發展艾條加工與猕猴桃種植農業特色産業,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探索出一條山村發展振興的新路子。個子不高,曬得有點黑的李豐,也成了脫貧戰線上“出名”的研究所學生村書記。
“山與城”“水與村”互相融合,省莊鎮北部山區全域旅遊發展思路已經形成。9個村聯合成立了黨建區域化服務中心,開展黨建活動,服務村民需求。借助旅遊觀光路的串聯,圍繞“旅遊”“康養”等不同主題的不同村子,會逐漸連點成片,打造起“大旅遊”格局。在采訪中,張鵬多次提到“保護為主”、“一定要保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因為從長遠來看,九村的發展不隻是為了九村,或是一個鎮。濟泰一體化大背景、濟棗高鐵的建設、泰安東部新城規劃的提出,都是千載難逢的曆史發展機遇,在這片青山綠水中,鄉村振興可以大有作為。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